黃湘源
昨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其網站上公布了就股指期貨交易規則及實施細則修訂稿和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在此,筆者以為,股指期貨設置一定的準入門檻和風險管理細則當然都是必要的,但如果以為單靠所謂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防火墻就可以為未來市場隔離風險,則未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發生在美國的金融危機告訴我們,對于越來越被復雜化的衍生品交易來說,重要的事情不僅在于把好投資者準入的門檻,更在于對衍生品交易本身風險的管理。金融衍生品的創新在豐富市場的交易品種、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交易手段和促進市場交易進一步活躍的同時,也給市場帶來了新的風險。在這方面,股指期貨也不可能是一個例外。
對于中國資本市場來說,目前還談不上過度創新反而存在創新不足,股指期貨的推出無疑是對目前單邊做多機制的必要補充。不過,它的主要風險與其說是投資者一開始的不成熟和不適應,不如說是大資金操縱的威脅。在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水平隨著市場交易制度逐漸成熟而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監管的眼光如果過多地放在關注和隔離有可能來自缺資金、少經驗的中小投資者的盲目投資風險,顯然并不是對股指期貨時代市場風險的正確估量。
事實上,即使是創業板,在實行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的情況下,二級市場不僅沒有從根本上杜絕爆炒創業板新股帶來的風險,相反,即使是在交易所頻繁實行盤中停牌和對異常交易強化監控的情況下,創業板的市盈率依然被當作了市夢率在大炒而特炒。而目前有資格進入監控視野的異常交易者,雖然都是以個人名義開的戶,但是,他們顯然都不是本小力單的小散戶,而是毋庸置疑的較大資金。股指期貨的市場風險,雖然不是創業板所能比擬的,但創業板的教訓依然不失為前車之鑒。
按照現在股指期貨所設定的資金門檻,不要說50萬元以下的散戶根本就已與股指期貨無緣,就是那些剛剛湊齊開設股指期貨保證金賬戶資金的投資者,其實也不過相當于股票市場上一次買賣幾百股的小散戶。即使按最保守的方法進行操作,也有著一定的爆倉危險。
股指期貨的推出會不會改變股市的大勢走勢,會不會加劇股票現貨波動?這并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際問題。雖然有人認為不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講,股指期貨都不可能被操縱,但是,1997年發生在香港的事情說明,并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如果不是香港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的果斷出擊,索羅斯對香港股指期貨的操縱得手可能是很大的。而索羅斯操縱下的對沖基金挾連連狙擊泰銖、英鎊之勢,乘勝追擊香港的港元,他的盈利所依賴的并不是股票市場不計成本的出貨,而是押注在股指期貨上的空單收益。香港特區政府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十個交易日中,動用相當于13%外匯基金的上百億美元,將恒生指數從8月13日收盤的6660點推高到28日的7829點,才迫使炒家們在高位結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貨,從而一舉奠定了這場金融保衛戰的勝局。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當前全球經濟雖然出現了復蘇的趨勢,但是金融形勢還很不穩定。我國在新的一年里能否保持持續的增長,不僅取決于經濟結構的有效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適時轉變,也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調度適當,以及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是分不開的。在股指期貨的杠桿作用下,市場的風險必然來自本多利大因而有著更大冒險沖動的大資金、大機構,包括正在虎視眈眈尋找缺口的國際熱錢。嚴密監視和防范這些隨時有可能發生的大的風險,才是為股指期貨的順利推出和安全運行所能提供的最好保障,同時也是對無法回避股指期貨給現貨市場帶來的不可測風險的中小投資者們所能提供的更好的保護。
(作者系資深市場觀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