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萍 沈楠
452
2010-01-11
胡蓉萍 沈楠
農行本周將召開董事會,市場已將農行上市與之聯系起來。
“現在是農行歷史上盈利最好的時候,如果三農事業部能理清楚,并能理直氣壯地向投資者交代,政策扶持就會有,上市也就不遠了。”一位監管高層表示,三農業務進展是決定農行上市時間表的最核心因素,且離決策層的預期還有一段距離。
現在,衡量農行三農業務是否做到位的標準仍在部委和農行之間熱議著。國務院對其三農業務的認可度,則決定了農行正在努力爭取的財稅、差別準備金率等政策能否順利批準,這些政策的批準所帶來的財務效應則又決定著其上市的進度和價格。
七部委調研
僅2009年下半年,針對農行三農業務,人民銀行曾兩次牽頭各部委去各地考察調研。
除了9月的甘肅、四川之行外,更加重量級的是12月初,由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帶隊,財政部、銀監會、農業部、國稅總局等近七大部委的相關負責人參加,農行行長張云、三農政策與規劃部總經理湛東升等陪同,前往福建等地專門考察了農行三農業務進展情況,同時試圖為今后可能為其提供的政策扶持進行可行性研究和前提調研,用他們的話說是“摸摸情況,看看有些問題怎么來看待”。
“這和工行、建行、中行上市之前穿西服喝咖啡看報表的情形完全不同,這次得深入田間地頭。”參加調研的監管人士說。農行的基層行和地方政府是部委相關負責人調研的主要對象。
考察團對福建分行三農業務部門的員工做了座談,并考察了一些創新金融業務產品,如福建分行協助當地農民成立互助性產品貿易融資業務等,同時考察團也看到了其三農業務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在農行縣一級行考察時他們發現,縣域范圍內就是涉農貸款和非涉農貸款兩類業務,非涉農貸款恰恰是賺錢的,比如住房抵押貸款和一些小企業貸款,而虧損則主要出在涉農貸款上。
“農業有個特點是自然災害比較頻繁,如果有政策性保險的話可以解決一部分風險問題。”農行某縣支行負責人表示。
趁著決策部門的調研機會,農行基層行爭相展現其三農業務成績的同時,也將其在推進三農工作時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一股腦倒出,希望政策給予更多的支持。
“還有就是農戶缺乏抵押和擔保的資產,有效資產比較少。這也制約了農戶貸款的發放。我們和信用社競爭就有劣勢,他們的營業稅和所得稅都比我們少交。”
希望獲得三農業務營業稅和所得稅減免依然是農行爭取的政策扶持重點。
針對財政部正在醞釀的農戶小額貸款5萬余以下免征營業稅和所得稅按90%減記收入的稅收政策,一些農行基層行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這種方式可操作性并不強:“可能會導致一些機構天天做‘拆貸款’的工作,將10萬元拆成兩份,30萬元拆成6份,因為大家相信監管沒有這樣的時間人力物力來做著這方面的檢查。”
不過對農行來說,這些政策也是“有比沒有好”、“多比少好”、“對機構補比對業務補力度大”。
有些省分行負責人甚至想得更遠,希望和央行有一個獲得再貸款最低利率的機制,以保證在分行本身發生困難時,能像一些政策性金融機構那樣獲得最低利率的再貸款。
“我們理解總行要求,先進一步做實三農,同時因為這塊業務本身就是成本大、風險大,如果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還是很難達到國家的意圖。如果單靠農行自身的力量,有些事情肯定是難以解決的。所以就想創造條件,把事情做好了以后,結果出來了,國家也有個依據。”農行一位分行分管三農的副行長表示,到底國家給哪些政策支持,或者能不能做到國家所要求的這些還未知。
三農業務衡量標準爭議
農行董事長項俊波曾在各種會議上不止一次地強調:“事業部單獨核算體系建設,不僅關系到我行服務三農和事業部績效如何評價,而且關系到我行股份制改革深入推進、引戰上市和管理的精細化程度。”
一位官員在肯定農行三農業務成績的同時,也表示:“三農事業部是核心問題,單獨核算體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我認為其邊界依然沒有劃分清楚,不夠精細和科學。”
這位官員表示,這些是國家是否給予其相應政策支持的前提。
項俊波曾在今年下半年的一次內部三農工作會議上承認:“對于一個管理相對落后的大型商業銀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事業部制改革到位仍是重大課題。三農事業部制運行以來,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仍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組織架構、治理機制、獨立核算等方面仍不夠完善。”
幾乎與部委考察同時,12月中旬,項俊波召集了2008年3月開始推行三農事業部制的首批七個試點省市負責人在山東談論三農事業部的組織架構、考核考評、經營核算、資源配置等議題。“要真正建立起運轉高效的事業部,任務還相當艱巨。”他說。
“賬是在分了,但精細化確實還有距離。省分行和市分行管理人員的成本分攤由哪里承擔,組織架構上要不要把財務、人力等支持部門單獨劃到事業部在分行層面還在討論。”農行某分行負責三農業務的負責人向本報表示。
此前,張云曾在內部會議上要求,2010年農行將單獨配置三農金融事業部的費用計劃、固定資產計劃、經濟資本計劃和貸款計劃,并優先向戰略業務、重點區域和重點推進縣支行傾斜,合理分配經濟資本計劃和逐步建立相對獨立的服務“三農”業務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這一新年工作計劃也是為了進一步接近銀監會2009年4月出臺的《中國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制改革與監管指引》的要求。
據監管部門透露,該指引所要求的資產回報率和貸款集中度條款對于農行來說,并不那么容易達到。但這一指引并沒有對涉農貸款比例提出要求。農行三農業務做得好壞在各部委都各有一把尺子。
“我們倒是希望有量化的標準明確,這樣也好有目標,也好判斷我們離要求究竟還有多遠。”農行三農事業部一位負責人表示。
央行一位相關官員建議盡早確定一個量化的標準,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就無法操作,必定一直有人滿意有人不滿意,“這個標準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還要有一定的盈利能力,財務可持續”。
不過,評價標準依然在爭議中,無法在各部委之間達成統一。新增貸款中,究竟是做了三成、四成還是五成的涉農業務才符合政策意圖?即便是比例確定了,地區差別如此之大的全國能一刀切嗎?西部地區再一次被一遺忘怎么辦?對特別地區,數量上是不是應該有特別要求?這讓決策層舉棋不定。
上市仍缺“尚方寶劍”
農行重慶分行2009年實現了大豐收,新增貸款440億元,超過建行和工行的重慶分行。與此同時,其涉農貸款凈投放達到了124億,將原來50億的歷史記錄遠遠拋在了后面。但正是這大比例的涉農貸款直接導致其整個貸款業務利潤遠少于建行和工行的重慶分行。
這在農行系統并非個案,涉農業務侵蝕著城市業務的利潤。
“我們一方面要響應不斷擴展三農業務的號召,一方面又要保證利潤。但是目前的狀況是,三農業務做得越多,整體利潤越少。”農行某分行負責人表示付出更多成本做大三農業務的后果就是拖累整個分行的利潤。
他同時表示農行處在兩難中,一方面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做起來心里沒底,另一方面也確實不想放棄三農這塊“藍海”。
大多數農行人叫屈,農行用兩年時間將三農業務發展到現在實屬不易,而且是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
“農行作為一家即將上市的銀行,需要向股東負責,需要靠利潤說話。三農金融事業部的功能則需考慮國家對‘三農’扶持的因素,農村本身作為一個需要扶持對象,其風險較大,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損股東的權益。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三農貸款投入的稅收、保險、財政等方面的風險補償機制,實現三農貸款的可持續發展。”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一位農行董事會成員透露,各部委將在中央1號文件框架下,對包括農行三農事業部在內的農村金融財稅政策重新作出安排。
農行上市則尚需擬一份改制上市報告,報到在國務院直接領導下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征求各部委意見后其上市才無懸念。
“有了這個尚方寶劍,農行才能順利走到證監會。”上述董事稱。
來源:經濟觀察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