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中國鹽業體制改革在即,食鹽專營的體制或將終止。
按照通常的市場經濟常識,打破壟斷放開市場,消費者應是絕對的受益者。但做中國的消費者比較可憐,食鹽專營制度可能壽終正寢的消息,帶來的非但少有歡欣鼓舞的聲音,反倒盡是些悲觀無奈的擔憂。主要是擔憂食鹽品質不能保證,工業鹽可能趁機流入市場,又出“食鹽門”。
食鹽品質因專營體制的終止而下降,可能性是很大的。曾經引起舉國轟動的“奶粉門”,到今天還有廠家在斗膽使用三聚氰胺奶源;與之相比,用工業鹽冒充食鹽來銷售又算得了什么?因此,我并不奇怪公眾會有這樣的擔憂,但我卻非常奇怪鹽務管理局的官員,卻也以此為由來肯定食鹽專賣的暴利體制。試問,如果食鹽質量只能靠壟斷體制來保證,那還要你鹽務管理局作甚?
眾所周知,眼下的食鹽專賣是一個典型的政企不分體制,鹽業公司與鹽務管理局,基本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既負責鹽業市場監管,又負責食鹽銷售供應。所以筆者以為,公眾對于取消食鹽專賣的所有擔憂,其本質意義就是:食鹽專營放開之后,不再獨享暴利的監管部門,會否“無利不起早”?
在這里,非常有必要提醒有關監管部門,公眾對于食鹽專營體制終止的種種擔憂,是對鹽務監管部門執法水平提出的鄭重提醒。
(止凡,杭州注冊會計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