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呈思
德國漢堡市的市中心坐落著一家歷史悠久的世界級化工廠——它如何與這座城市的幾代居民保持了128年的和諧相處?
這家百年老店名叫拜爾斯道夫集團。對于絲寶日化首席執行官吳勇男來說,它的“處世哲學”或許不再陌生。絲寶日化作成為拜爾斯道夫大家庭的一員,一直不懈踐行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
本報記者了解到,僅絲寶日化旗下的武漢工業園,即投資近千萬元用于污水治理,其年用水量已由2002年的40多萬噸降低至20多萬噸,已成為武漢城市圈建設“兩型”社會的樣板工業園。
“作為一家從事化學產品生產的企業,絲寶日化有責任投資于環境治理和資源節約。”1月5日,吳勇男對記者表示,公司將致力于建設沒有噪聲和污染的百年和諧企業。
事實上,無論是環境保護、生產安全,還是產品質量與工藝技術,絲寶日化均建立起了完善的保障機制,并將這種重視社會責任的處世哲學融進公司實際經營之中。
融合了社會責任的企業戰略已開始顯示強大的生命力。2009年,面對全球消費市場的一片蕭條,絲寶日化的銷售收入在連續5年增長的前提下,仍然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兩型工業園”的中國樣本
“為所在的國家或地區提供利益和回報”,是漢堡古老的拜爾斯道夫集團的強大經營理念。作為這個家族的成員,絲寶日化努力理解并學習著德國公司的先進生產經驗。
這比如,在規模同樣龐大的城市中建設一座化工工業園。
“在武漢工業園的建廠和生產過程中,從提升生產效率、減少污染排放、廢物回收再利用,減少能源消耗等方面,我們都充分考慮到了對環境和資源的保護。”絲寶日化首席執行官吳勇男表示。
僅污水治理一項,絲寶化工就投入了近千萬元,其中2007年底至今投資了500余萬元,用于污水設施的擴容和深化處理;此外,公司還采取多種手段綜合管理污水處理,如分別收集濃度不同的廢水進行分級處理、對廢水廢液點滴收集、不搞大規模清洗。
這些措施大大減少了污水排放量。目前,武漢工業園日處理污水量150-200噸,并基本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在工業園發展過程中,排污治理與節水管理并行不悖。武漢工業園通過精密的測漏儀器建立起嚴密的用水監測體系:除了對各部門的用水量進行了單獨計量管理外,企業還安排專人每周對園區的用水情況進行統計比較分析,并及時解決異常情況。
在生產上,公司亦努力通過工藝創新設計降低水耗,比如建立工藝冷卻水循環系統,僅武漢洗滌廠就每年節水6萬噸,不但節約了水資源,而且減少了廢水排放。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武漢工業園的年用水量已由2002年的40多萬噸降低并穩定在20-24萬噸之間,據絲寶日化有關部門保守估計,近5年來武漢工業園共計節約用水近90萬噸。
此外,產品用水單耗已由生產之初的43.2噸控制到現在的13.1噸以內。連續三年,絲寶日化被武漢市節水辦評為節水型先進企業。
這些僅僅是公司的“水文章”段落。在工業園的廢氣和廢膠處理、噪音控制等方面,公司亦各有“鉆研”績效。
例如,為了減少廢氣排放和降低燃料成本,武漢工業園員工食堂通過設備改造,將食堂燃料由以前的柴油改為天然氣,大大減少了油氣排放,減輕了廢氣的污染,并使燃料成本也降低了30%。
“絲寶日化的環境戰略,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對德國母公司先進經驗的理解和運用。”吳勇男說,目前的做法,是將德國企業嚴謹的經營觀、守法意識和鮮明的社會責任意識,與絲寶日化傳承自中國企業的道統相結合的成果。
對于德國總部在環境保護工程上的嚴謹風格,吳勇男回憶,德國公司對環保設施的設計規格、標識掛置和操作流程都有非常細致的規定。甚至在設備車間,人和設備必須按照兩條劃好的行進線分開行走。
這種從觀念、到制度、再到操作細節上的移植與學習,使絲寶日化從環保工程實施到員工技能培訓上均受益匪淺。
隨著武漢城市圈成為國家“兩型”社會試驗區,絲寶日化已然為試驗區提供了一個“兩型工業園”的范本。
社會公益的內在效應
2009年12月21日,四川民政廳。“雪中送炭勝于錦上添花。”副廳長三郎木滾握住吳勇男的手,“絲寶日化持續關注災區,急災區之所急,樹立了企業公益的行動榜樣。”
記者了解到,2008年7月,絲寶日化旗下品牌舒蕾發起“健康生活愛心援助行動”、率先向災區最困難的北川、綿竹等地災民捐贈了一批價值300萬元的舒蕾愛心套裝,直接惠及約50萬戶近200萬災區同胞。自此以來,絲寶日化就沒有停下持續關注災區的步伐。
“關注災區,重在持之以恒、一以貫之。”吳勇男對記者說,災后重建是一個較長的過程,要延續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災區重建中所遇到的困難也遠比想象的還要復雜,需要持續關注和支持。
關注社會公益事業,與關注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一樣,是百年企業處世哲學的核心內涵。
今年11月份以來,汶川、北川等地震災區普降大雪,過冬棉衣嚴重告急。得知這一情況,絲寶日化立即聯系生產廠家趕制了總額達100萬元的棉衣,并將資助對象鎖定在了學生、老人和少數民族同胞。
“我們希望將有限的公益資源,用來解決關鍵弱勢群體的切身疾苦。”吳勇男表示。
一個顯著的現象是,在絲寶日化的公益活動中,員工的自發參與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對于員工來說,這更是一次難忘的精神文化的拓展訓練。在自覺參與公益的過程中,每一個員工都經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包括我自己。”吳勇男說,參與公司的社會公益事業,能夠加強員工對公司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因此,與其說公益是社會的需要,毋寧說亦是企業內在發展動力的需要。
目前,絲寶日化已經將企業公益納入到日常的管理之中,公司每年都會預留出一部分資金用于慈善公益,并不斷完善公益戰略體系。
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的平衡術
盡管遭遇歷史罕見的金融危機,但絲寶日化在2009年的銷售收入仍然取得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這相當于國內日化品類市場平均增速的2倍。
“我們并沒有出臺什么針對金融危機的應急營銷舉措,基本上是按照原有的發展布局戰略在施行。”
吳勇男對記者透露,基于對消費者負責之上的產品研發與市場策略,應該是公司業績逆市增長的最重要原因。
對于在中國本土成長、擁有外資股東背景的企業來說,其最大優勢,正是“比本土公司更國際化、比跨國公司更本土化”。這樣的背景,使絲寶日化更易把握本土各類消費者的需求,并運用國際化的運營手法拓展市場。
從產品方面,絲寶日化嚴格把控產品從研發到生產供應的每個環節,堅持將改善并提升消費者的生活品質作為產品設計目標;從行業方面,絲寶日化業亦積極與其它日化企業分享和交流經驗,通過參與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起草工作,實現對日化行業發展的推動。
比如,旗下品牌舒蕾根據中國人晚上洗頭的實際起居習慣,在2009年推出“夜間修護”洗護發系列產品,便取得了顯著的市場成功。
此外,公司在對中國消費者市場分布的了解基礎上,針對中國低級別市場進行產品定位設計。“尤其是二、三線城市和農村市場,這部分的發展潛力非常大,我們擬采取不同的4P策略,最有效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吳勇男說。
目前,絲寶日化在全國已建立了滲透一、二、三級市場的營銷網絡,以及九大經營片區和52個聯絡處,規模化的分銷隊伍構成了強大的渠道管理和服務體系。在“通過成就客戶來成就自己”的理念引導下,公司努力與客戶形成穩固有力的價值鏈,構建“雙贏”發展模式,與客戶共同體驗市場的成長。
在絲寶日化看來,社會責任是企業長久發展的重要基石。絲寶日化通過多方面的投入,實現企業發展,并為所在的國家或地區提供利益和回報。
“在這種意義上,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不是沖突的,而是應該融合,并將社會責任真正上升到企業戰略的層面。”吳勇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