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強
中國的成品油價格機制經歷了一年以來的執行,在國際油價大幅度回升和波動的情況下,整體來說應該比較滿意。政府調價處理日益成熟和老練,社會輿論日益減弱。如果國際油價能夠維持在現在這一個水平上上下波動,經過幾次調價,公眾就會逐漸適應。
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一年以來,我們有必要對這一年來的相關爭論做些思考。對于現行的價格機制而言,盡管有不足之處,但相對于目前中國的大經濟政治社會環境,已經做得很好;相對于其他能源價格,也已經做得很好。接下去,在技術層面,可以進一步完善。目前價格機制面臨的最大的考驗不是媒體常常提到的由于價格機制透明而引起的投機,也不是目前石油企業的虧損,事實上,煉油企業相比往年,今年的虧損已經減少了。
對于現行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最大的考驗應該是,如果國際油價進一步上漲,將如何應對。基于目前的宏觀環境,如果油價真的進一步上漲,目前的價格機制無法保證2008年發生的一切重演,而且,以前還有養路費分擔。如果政府選擇價格管制,如何處理虧損和補貼?如果政府選擇執行價格機制,那么,如何應付高油價帶來的問題,如何補貼?
對于現行的成品油價格機制,爭議比較大的是因機制透明而引起的投機。討論比較多的是價格機制是否需要模糊處理。要多模糊?誰來模糊?如果是由政府來模糊,結果就可能是政府定價,對企業未必有好處。模糊處理,會讓投機者不好判斷何時調,但同時也會影響企業的判斷;而如果企業知道的信息,投機者也一定知道。如果模糊到企業都不知道,那應該就是回到從前的政府定價。因此,比較而言,現行的價格機制對于企業來說,還是好一些。至少現在企業知道國際油價漲了,成品油價格就會調,可能沒有調到位,也可能沒有及時調,但終歸會調。如果像電力那樣,不知道調不調,也不知什么時間調,情況更不好。此外,目前對下調有4%的約束,對上調則沒有,因為,政府也可以不調。如果調價方向確定,調價的幅度越大,投機的利潤越高。
只要是價格機制,就不可能是深不可測,總是可以投機。深不可測,就可能又回到政府定價,對石油企業肯定沒有好處。價格機制不透明還會加劇公眾的輿論。大家都在講投機和影響,但是對投機的量是否有一個估計?有的人說較大影響,有的說嚴重影響銷售,有多嚴重?還有的說投機導致市場波動,如果認為目前的價格機制下市場波動,需要市場化改革,好像不對。因為改革后的市場波動會更大。權衡利弊,價格機制可能透明更好一些,我們可以從技術層面減少投機,或增加投機成本。
事實上,我們反對的不是投機,而是價格機制帶來的無風險套利。那么,抑制投機的辦法就是增加投機風險。比如說,油價下調時不能套利,則可以按時下調;而油價往上調的時候投機可以通過囤積套利,那么,對付投機的辦法就是使其踩不住調價的時間點,增加囤積成本;或者不按時調,或有時就不調,(但這樣可能讓油企蒙受損失)。另一個就是減小每次調整的幅度,使投機者獲利減少。
另一個爭議集中在成品油價格機制22天的調價期。縮短調價期限肯定是朝市場方向走,理論上,如果每天調一次,而且調價到位,就基本上是市場定價了。所以,縮短調價期間,應該是更靠近市場化的改革方向。縮短期間顯然可以減少投機,如果一天一調,就不能無風險套利,而只能是一般的投機。而且,在一般情況下,縮短調價期可以減少調價幅度,可以減少投機套利幅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投機。有人建議是否可以考慮先把調價期限縮短為14天,目前看來,問題在于政府價格調整的審批往往比較謹慎,操作上是否有可能。
在消費環節征稅而且價外征稅應該是一個改革的方向。在消費環節征稅除了有成本,還需要相關配套。正如我們的個稅是代繳,而發達國家是個人報稅應該是同一個道理。相關的問題現在就可以開始研究,我們希望,發改委是不是可以在調價時順便提一下成品油價格內包含多少稅。此外,對油企負擔問題應該可以有措施解決。
如果按照某一價格機制,油價由企業自主調整、政府監管,那基本上就是價格市場化了。發達國家在能源價格調整機制方面也是這么做的,如燃料調整機制。然而,要實現完全市場化的價格機制,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一,把石油企業推到公眾前面,需要界定好油企和政府的角色;其二,如果油價維持在某一相對較低的價位上波動,國內油價相應上下波動,消費者或比較容易接受企業定價,但如果油價持續上漲,基于目前的政治社會大環境和以往的經驗,消費者、企業和政府之間博弈的最終結果很可能是政府收回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