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濤報道
近日,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主辦、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基地、經濟研究所承辦的“第二屆環渤海區域合作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產、學、研各界嘉賓圍繞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與合作態勢,結合現階段環渤海區域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就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環渤海區域發展戰略、環渤海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環渤海區域合作長效機制構建、環渤海區域重點城市群合作與發展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與交流。
發展勢頭強勁機遇難得
“環渤海區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顯示出了強勁的發展活力。”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譚維克列舉了一系列數字: 2009年前三季度,內蒙古、天津分別以16.9%和16.3%的GDP增速,位列全國各省區市GDP增幅前兩位,遼寧、山東經濟呈現兩位數增長,北京、河北GDP增幅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譚維克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環渤海區域的平穩較好發展,與這一區域近些年加快結構調整,特別是與國家加快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加快曹妃甸建設有直接關系;與這個區域不斷深化區域分工合作,特別是著眼于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發展,形成比較適宜的經濟外向度有一定的關系;與這一區域不斷加強創新能力建設,逐步形成相互合作的區域創新體系有一定的關系。
譚維克進一步分析了國際國內環境。從國際來看,國際金融危機有可能推動全球資源的重組,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才、技術、資本正在尋求新的發展平臺和機會。中國發展環境穩定,經濟率先回暖,是國際資源流動的首選地,特別是環渤海區域發展勢頭迅猛,后發優勢凸顯,有可能成為吸引國際資源集聚的新的密集區域。從國內來看,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國家越來越重視區域協調發展。2009年國家先后批復了9個區域發展規劃。
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標志著環渤海區域又一個重要次區域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些都會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環渤海在我國區域發展版圖上的戰略地位。“環渤海區域應以此為契機,以自主創新和科學發展為主線,進一步推進區域分工合作,以市場經濟機制為基礎,發揮政府規劃引導作用,有效配置區域各類資源,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譚維克說。
以創新為導向構建區域合作體系
“環渤海區域要著力構建以創新為導向的區域合作體系。”這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區域經濟研究基地主任趙弘研究員代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研究課題組”作主題演講時發出的倡議。
從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來看,提升創新能力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策。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珠三角倒閉企業主要集中在傳統型、低技術、高耗能行業,而一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較強,受到的沖擊也較小。如位于中關村的神州數碼在金融危機中逆勢上揚,2009第一季度實現經營利潤3.13億港元,同比增長84.6%。
創新型國家建設有賴于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趙弘認為,環渤海區域具備構建以創新為導向的區域合作體系的資源和條件。這里是我國智力資源最密集、創新實力最強勁的區域之一,僅北京就有140余所普通高校,占我國高校總數的1/5;28%的國家重點實驗室、33%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5%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30%的國家重點學科設在北京;2008年北京、天津、山東、河北、遼寧五省市R&D經費支出占全國總額的30.4%,占區域生產總值的1.79%,高于1.52%的全國平均水平。環渤海產業體系比較完備,資源型產業具有優勢,新興的生物制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較強的產業創新能力。京津冀城市群、遼寧沿海經濟帶、山東半島城市群、黃河三角洲等次區域加速崛起,帶動環渤海區域整體發展。特別是京津冀作為我國特大城市最集中、科技和教育最發達的城市群,其帶動環渤海區域發展的龍頭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天津濱海新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曹妃甸建設寫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國務院批準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在成為推動京津冀乃至環渤海區域合作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趙弘提出了構建以創新為導向的環渤海區域合作體系的三個著力點。一是圍繞產業鏈,創新合作模式,提升區域創新資源的效能。目前環渤海地區在通過總部經濟模式進行產業合作方面已有一些實踐,比如首鋼涉鋼部分搬遷到河北曹妃甸,北京內燃機總廠鑄造車間遷至河北滄州等,今后可探索構建更多“總部—制造基地”鏈條,開展多領域產業合作。
二是圍繞創新能力建設,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簡單的技術輻射雙方都收益不大,轉讓方得到的技術性收入有效,受讓方由于缺乏后期技術服務,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有限。北京每年產生大量的研發成果并向全國輻射,但北京技術性收入占GDP比重最高的年份也只有2.2%。環渤海區域要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的高級模式,比如鼓勵科研機構通過技術參股進入企業,通過深層次技術合作,把企業做大做強,讓技術出讓方和受讓方都從中持續受益。
三是圍繞打造環渤海區域合作平臺,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體制機制建設為區域創新要素合理有效流動提供制度保障,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要善于借助行政體制的力量,進一步增強“環渤海地區經濟聯合市長聯席會”實際運作效果,搭建更多正式和非正式平臺,發揮社會各方力量整合區域資源的作用。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要完善以交通為主的區域基礎設施網絡,推動交通設施一體化,以提高物流與人流速度,縮短時空距離,增加通道容量,降低交易費用,深化區域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