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江旋 發自北京
自2009年11月底起,在CNN等全球主流媒體上,一條來自中國商務部的30秒廣告開始頻繁播出。這一條以“中國制造,世界合作”為主題的廣告之所以會出臺,是由于今年以來中國外貿出口面臨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嚴峻的形勢。僅今年前3個季度,就有19個國家對中國產品發起高達88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102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在今年出口出現兩位數下滑的背景下,2010年中國外貿如何在保護主義的藩籬中突圍,成為擺在外貿人面前的重大課題。
在即將過去的2009年,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中國經濟遭遇了巨大的挫折;這一年,一些外貿企業從天堂掉落到地獄。年初時,有關外貿企業倒閉的消息不斷地從江浙、廣東沿海傳來。一些給歐美客戶做了十幾年服裝、玩具的中國商人,顯然對急轉直下的經濟形勢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一時間“停工”、“裁員”成了媒體報道外貿形勢時常用的詞。商務部、社科院、國研中心等主管部門與高層智囊團紛紛南下,努力尋找企業陷入危機的根源,探索走出困境的良策。
原來,在過去近30年的時間里,出口看似繁花似錦的增長卻早已為今日的困境埋下隱患——“中國制造”始終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產品競爭力不強,附加值不高,沒有自己的品牌,缺乏海外營銷渠道,沒有定價權……這一系列的弊端決定了我們的出口效益甚至不及日韓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水平。也正是在這一年,外貿行業深刻地意識到,巨大的出口規模卻無法支撐起一個貿易強國。
不久前召開的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提高出口產品檔次、附加值、競爭力”。這表明,中央正以戰略的高度看待外貿問題。而以往只關注訂單的外貿企業也開始逐步培育自主品牌,有實力的企業甚至以海外投資的方式把產品帶出國門。
這一年,利用危機中母公司“拋售”的機會,四川企業騰中重工收購悍馬、浙江民企吉利達成收購沃爾沃的協議,企業以收購品牌的方式贏得技術或將成為一種潮流。為了給企業提供充分的信息,商務部也在今年匯集中國駐各國大使館的力量推出《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眼下,中國政府又與世界銀行就在非洲建工業區和低成本工廠展開討論。這樣看來,對于外貿企業來說,2009或許并不注定是悲劇的一年。危機中的機會也將給予有膽識和有智慧的人。
這一年,在中國的出口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貿易保護主義“圍剿”的背景下,官方也一改往日的低調,祭出貿易反制的大旗。9月11日晚,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輪胎產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僅僅過了兩天,中國商務部隨即啟動對美部分汽車、肉雞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序。而就在不久前,一則醞釀多時的廣告片進入貿易伙伴的視野,它試圖打破中國產品搶奪市場的印象,傳播“中國制造,世界合作”的全球化理念。
在金融危機的颶風中航行,自由貿易成為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此時各國的首要任務是穩定本國經濟、保住本國工人的飯碗。中國貿易政策也得到了最廣泛的支持,而這一支持的背后,正是中國政府在雙邊和多邊貿易談判中越來越有力度的話語權。
出口是過去3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功臣,盡管它的復蘇有點步履蹣跚,跟不上GDP的步伐,但我們無法在它最艱辛的時候放棄它。年末天寒,如果有什么值得外貿人欣慰,那就是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和出口退稅的調高。但市場化是全球經濟題中之意,政策不可能永遠為企業護航,專家一邊建言財政支持外貿,一邊在各個場合疾呼“企業一定要練好內功,不能等靠要”。
2009年,是中國外貿經歷最嚴峻考驗的一年;而2010年,或許是對外貿易結構調整的元年。
【外貿?行業調查】
紡織、輕工、機電出口U型反彈
2008年12月,對于長期和歐美消費者打交道的中國外貿企業來說,經歷了幾乎可以用“萬馬齊喑”來形容的一片蕭條;又到一年年末,在西方圣誕節再次來臨的時候,外貿似乎出現了一線曙光,外貿企業的日子似乎好過了一些,至少從海關總署近月公布的數據來說是如此。不過,在專家看來,外貿人要真正過上舒坦日子,一定還要再苦練內功,簡單說來就是提高產品質量,打出自己的品牌。
紡織行業 競爭優勢依然存在
金融危機的沖擊波登陸中國時,紡織業最先感受到了寒意。海關總署近日公布,今年1~11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502.5億美元,同比下降11.4%。其中紡織品出口537.6億美元,下降11.2%;服裝出口964.9億美元,下降11.6%。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來情況正在好轉,國外進貨商在危機中減少的庫存,到了年底要補回來,企業目前的訂單多了一些。但是,增加的多是低檔次服裝訂單,利潤太少,企業很難賺到錢。今年紡織服裝出口約有10%左右的下降,預計明年的情況會比今年要好。
從國際市場來看,高檔次服裝的需求尚未回升。而我國目前的產業結構恰好能夠適應這種全球的趨勢——需求的檔次下降,所以市場份額不降反升。作為日用消費品,紡織服裝屬于剛性需求范疇。作為中國的傳統優勢行業,紡織業在國際競爭上的優勢依然存在,如低價的勞動成本、嫻熟的技工等,不過,這些優勢也正在被我們的鄰居——柬埔寨、越南等國家取代。而在全球化的產業分工中,這種取代實際上是不可避免的。
對此,第一紡織網的分析人士認為,我國中小型紡織企業技術附加值較低,缺乏自主創新是出口的 “硬傷”。面對國外市場更高的準入標準,出口產品的適應能力亟待提高。
而伴隨著更高的準入標準,貿易摩擦也在繼續。近幾年歐美國家對我國產品的召回事件頻頻發生,出口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海外媒體的敏感地帶,出口產品受到更嚴格的檢測和限制,同時也使國內企業面臨更大的處罰力度和技術壓力。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出口的服裝雖然很多都使用國外品牌,但實際上卻是中國設計師自己的作品,這表明中國的服裝產品已漸漸走出最低層次的加工了。不過,產業鏈中最值錢的仍然是品牌,這還有待企業循序漸進。
機電產品 降幅明顯收窄
機電產品一直占據著中國出口的半壁江山。自2008年11月以來,我國機電產品月度出口已連續13個月負增長。今年1~11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6350.8億美元,同比下降16.7%,但降幅已經較上半年收窄約1/4。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2678億美元,下降15.7%;機械設備出口2103億美元,下降15.3%。
數據表明,政策支持機電產品出口的效果正逐漸顯現。目前,70%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已經恢復至17%。另外,為支持成套設備出口,國務院批準“421”專項,由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大型成套設備出口提供信用保險,初定額度為421億美元。
從外需來看,在國際經濟出現回暖、生產和消費逐步好轉的情況下,國際市場對機電產品的需求也在回升。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對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機電產品出口所占的全球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提高。明年情況應該比今年樂觀,中國出口的消費類機電產品居多,屬于日常必需品,因此前一段時間被壓抑了的剛性需求必定會釋放。機電商會明年會幫助企業繼續拓展市場,積極參加各大國際性展會,大力推出自主品牌,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同時,讓企業在研發投入等方面下工夫,培育品牌,轉變增長方式。另外,商會還將協助企業加強內部管理,與國際品牌進行全面合作。
輕工產品 優于全國整體水平
作為我國傳統優勢行業,盡管輕工產品在金融危機中遭受了重創,但出口形勢仍比全國出口整體水平要好。
今年1~11月,鞋類出口252億美元,下降6.1%;家具出口222.4億美元,下降7.9%;塑料制品出口127.4億美元,下降9.9%;箱包出口113.1億美元,下降10.5%;玩具出口71.6億美元,下降11%。
以日用消費品、禮品、家居裝飾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第106屆廣交會成交量也顯示,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引領中國外貿復蘇的主要力量。與今年春交會相比,第106屆廣交會輕工產品成交73.2億美元,增長15.2%。
不過,美國和歐元區消費者信心指數的持續低迷,也給我國輕工產品明年出口的復蘇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同時,占中國出口1/4的輕工產品,近年來也一直是貿易摩擦的焦點。
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楊益局長近日在京表示,我國輕工業與先進國家相比競爭力還不夠強,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比較弱;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中低端產品多,貼牌加工多,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少;能耗水平存在差距;產業結構不合理,骨干企業發展緩慢,產業集中度低,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現象嚴重。
【外貿?地區動態】
出口重點省份形勢好轉新興市場開拓見成效
盡管今年外貿的總體形勢嚴峻,但從廣東、江蘇等沿海省份外貿企業經營和用工狀況的好轉來看,可以判斷中國出口正在回暖。不過,“靠天吃飯”并不是一個強者的所為,因此,靠歐美市場吃飯的外貿企業還需要盡力扭轉當前這種局面。
外貿大省:形勢正在好轉
海關總署負責人近日表示,一系列統計數據表明,廣東、江蘇、福建等外貿大省進出口企業形勢正在逐漸好轉。
2009年11月,廣東省進出口總值為600.1億美元,增長12.4%,高于全國增長9.8%的幅度,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28.8%。備受關注的東莞出口降幅在連續9個月高于同期全國水平之后,10月終于扭轉趨勢,由高走低。其中,加工貿易降幅繼續收窄,一般貿易轉跌為升。一項針對東莞企業的調查表明,七成當地企業對明年經濟形勢表示樂觀。東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綜合科一位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東莞的外貿形勢已開始觸底反彈,向好的形勢明年仍將持續,但何時能恢復正增長還無法判斷。
1~11月份,江蘇省進出口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二位,實現進出口3038.3億美元,同比下降17%。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笪家祥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預計12月份江蘇進出口將繼續保持增長,跌幅也將繼續收窄,其中出口保持小幅正增長,進口延續11月份的強勁增長態勢。其中,作為出口重點的機電產品各項指標全面出現正增長讓人感到驚喜,這也是自2008年11月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由于今年上半年進出口基數較低,明年上半年進出口將處于恢復性增長。
福建的形勢相對樂觀。今年前10個月,福建省累計出口420億美元,同比下降10.8%,比全國平均降幅低9.7個百分點。其中,福建省傳統重要出口商品玩具自6月份起連續5個月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態勢,比去年同期增長18.5%。
對外貿易向新興市場布局
在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中,1~11月,歐盟仍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歐雙邊貿易總值3262.7億美元,下降17%。美國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2665.4億美元,下降13.4%。日本為第三大貿易伙伴,同期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2033.3億美元,下降17.4%。
金融危機導致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陷入經濟衰退是不爭的事實,眼下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消費習慣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失業率也居高不下。不過,在歐美市場需求疲軟的時候,中國對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卻出現增長,成為金融危機以來出口貿易中少見的亮點。比如,今年前11個月,我國對越南累計出口額同比增長了2.3%。
因此,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出口 “穩定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對我國來說,出口新興市場通常是指南亞、中東、中亞、南美、東歐等國家和地區。從中國近來的外交路線也不難看出,我國的國際貿易正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向新興市場謀求布局。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日前表示,港澳與內地CEPA將深化,而且祖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經濟融合明年也將正式啟動,兩岸經濟融合的進程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同時,“10+1”東盟和中國自由貿易區也將在明年全面啟動。目前占出口比重50%以上的歐美市場的份額將逐步減少。
實際上,對于中國的外貿企業來說,還有一個“新興市場”同樣值得關注——內地市場。中國內地巨大的市場和潛在的龐大購買力已經成為金融危機下眾多 “內外兼修”企業的藍海。當一些做慣歐美生意的純外貿企業還在對內地市場和銷售渠道敬而遠之時,已經有企業開始尋找和內地商人合作的機會,他們把產品提供給內地的大型超市,然后再由超市貼上自己的商標,作為自有品牌出售。從第105屆廣交會開始,主辦方取消了多年來針對內地采購商的采購或入場相關禁令,內銷產品得以在廣交會展位上亮相,以此打通內外銷商人之間封閉多年的管道。
【外貿?前景展望】
貿易增長方式或發生3個轉變
學界普遍認為,即使經濟全面復蘇,2010年及以后中國的出口也不會再現2008年之前那樣的高速增長,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外需持續低迷,歐美等傳統市場的消費者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大手大腳”地花錢;二是從主觀上來說,出口的平穩增長而不是快速擴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貿易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
后危機時代,中國對外貿易應該如何轉型?如何使出口的增長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貿易摩擦之下的中國制造如何突圍?日前,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外貿研究部副主任李健就這些問題接受了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
預期明年增速5%~10%
NBD:首先請您預測一下2010年的外貿形勢。
李健:我的預計是,明年出口將恢復到5%~10%的增長。近期世界經濟的復蘇形勢比較樂觀,但也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各國的復蘇是由于政府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刺激,這種刺激是否能持續仍待定。另外,實體經濟的復蘇目前還不是很強勁,美國的債務風險還是很大。所以,形勢還需要觀察,只能說出口是在緩慢回升。
NBD:從中央近期的表態來看,明年政策對出口的支持會有什么變化?
李健:應該還是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金融危機之后,退稅政策、加工貿易政策做了一系列調整,這些政策不會馬上改變。另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注意到,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較大,因為大家都有出口恢復、順差擴大的預期。所以會議也特別提到了“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NBD:在促進貿易平衡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到 “努力增加進口”,什么樣的進口是有利于我們的貿易結構調整?
李健:以前我們強調擴大資源、能源的進口,同時為了適應新一輪技術進步、產業升級的需要,也一直鼓勵先進技術設備、投資類產品的進口。今后要繼續推動市場的開放,包括擴大居民消費用品的進口。
NBD:在增加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的政策下,明年的貿易順差會保持什么樣的范圍?
李健:今年的貿易順差同比去年出現下降。明年隨著進出口的恢復性增長,順差應該比今年有所擴大。
三種方式轉變增長模式
NBD:今年整體出口的形勢比起年初的預期要好嗎?
李健:一季度時,大家都意識到了今年形勢的嚴峻性。不過從二季度開始,進出口的形勢就開始緩慢回升了。當然,由于去年基數高,同比一直是大幅下降的。總的來說,下半年的形勢好于上半年。金融危機以來,雖然中國出口也在下降,但市場份額并沒有減少,說明中國外貿總體上還是有競爭力的。
NBD:2009年,中國企業在貿易伙伴那里遭遇到的刁難頗多。從長期來看,轉變貿易增長模式是不是打破這種藩籬的突破口?貿易結構轉型路在何方?
李健:是的,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越來越多,說明中國作為貿易大國,其發展模式一定要進行調整。首先,是要更加注重內外的協調。貿易規模上來了,要更加注重貿易增長的效益,轉變增長方式。過去的貿易增長更多地依靠低成本的優勢,依靠要素的投入,如資金、資源、土地、勞動力等,屬于粗放型增長。今后,我們的價格優勢一定逐步弱化,外部市場空間也不會持續高增長。如何提高單位出口的效益,改變中國商品中低端的形象,就是要鼓勵增加中高端產品的出口。
其次,就整個貿易來講,不僅要增加工業制成品出口,也要擴大服務貿易的出口。三個產業中,我國第二產業一直發展比較快,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在外貿領域,要擴大服務市場的開放,強化服務領域的競爭,推動服務的出口。
第三,企業“走出去”帶動出口也是將來貿易發展的方式之一。今后我們的對外貿易要學習日本、韓國在上世紀90年代的模式,不僅是擴大商品、服務出口,也要鼓勵企業對外投資,通過投資來實現企業更大規模的發展,也有利于帶動中國產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