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趙怡原 發自上海
在中國,外資壽險公司似乎有些“水土不服”,始終沒有找到一條穩定盈利之路!外資保險在經歷了7年盈利周期后,不僅鮮有真正盈利者,還普遍遭遇經營難題。今年8月份起,多家外資保險公司陸續從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區高檔寫字樓撤走,搬至數十公里之外的高新科技園區。
對于外資壽險面臨的業務負增長、市場份額縮水等壓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等藟凼紫瘓绦泄偌婵偨浝鞵eterBrudnak。
NBD:截至2008年,8家在華已滿7年的外資公司中實現盈利的只有3家,市場認為外資險公司難以撼動中資的絕對統治地位,?等藟墼鯓油黄圃谥袊陌l展瓶頸?
PeterBrudnak:目前外資保險公司在總體市場占有率上遠遠不如中資公司,但我還是看到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中國的保險密度2008年為724元,保險深度為3.25%,世界平均保險深度是7.5%,這對所有在中國發展的外資保險公司來說是一個發展機遇;其次,我相信新保險法的頒布將促進中國保險市場朝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不斷成長。
中國是個復雜且競爭激烈的市場,明年的關鍵點在于公司的銷售增長水平必須超過成本增長水平,這是唯一可以讓公司實現盈利的途徑。
NBD:關于保險業新會計準則已經討論了將近一年了,?等藟凼欠駮{整投資策略?
PeterBrudnak:目前對于保險業新會計準則的討論,現在還沒有定論。但是,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對于任何一家保險公司而言,都應繼續著重發展各自的核心業務及產品,包括壽險、健康險、意外險、養老和長期儲蓄險,并力求為公司的客戶帶來增值回報。
NBD: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怎樣看待明年中國的壽險市場?
PeterBrudnak:新《保險法》的頒布將促進中國保險市場朝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不斷成長。在產品方面,我們繼續看好目前在中國市場遠未飽和的產品,如:壽險、健康險、意外險、保障型產品、養老和長期儲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