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2010 后危機時代消費如何引領增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 17:51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如果國人想為經濟復蘇做點貢獻的話,最簡單的方式可能就是花錢。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擴大消費成為最重要的政策導向。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增加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隨后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出臺了8條促進消費的政策。2010年,在投資增速不可持續、出口無法根本好轉的情況下,高層希望消費能撐起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

   事實上,整個世界都在盯著中國人的錢包。在過去的一年,已有不少國際“高端人士”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美國人多儲蓄,中國人多花錢,這是實現可持續的、全球復蘇的唯一辦法。

   2010年即將到來,在大規模的投資隱退后,消費能否補位?阻礙內需的關鍵原因是哪些?改善內需、刺激消費的節點在哪里?這些已是擺在我們眼前的現實問題。

  投資隱退后消費能否補位

   “不會消費”似乎是外界對中國人的固有印象,在世界經濟尚未從金融危機中走出的今天,中國人的消費似乎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在2009年年初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上,摩根士丹利公司(亞洲)董事長史蒂芬·羅奇直白地表示,實現可持續的全球復蘇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中國人多花錢,美國人多儲蓄。

   中國人果真不會消費嗎?其實,中國人消費升級的時代已經來臨。

  消費能力一點也不差

   從數據上看,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值得稱贊。來自銀河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過去7年間,我國居民消費實際增長率平均為14%,近兩倍于GDP增速;2009年第三季度,我國實際消費增長率接近17%。相比之下,金融危機之前,美國的消費增長率是3.5%,基本與經濟增長持平。

   “與投資相比,我國的消費增長相對緩慢,從而顯得不足。”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牛犁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但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一點也不差。近日,不少經濟學家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牛犁認為,消費不足與我國處于工業化階段的現狀有關。他表示,工業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拉動投資,只有第三產業得到發展,才能夠有效地拉動消費。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維持在40%上下,而發達國家通常在60%以上。這一現狀預示著,我國仍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可以挖掘。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正處在消費升級階段,在此期間,旅游、汽車、住房成為最大的消費主體,三者在消費支出中的比例為1∶10∶100。

   在上述三者中占比最低的旅游,已成為很多國家經濟發展的救命稻草。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董藩近日表示,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多歐洲國家的旅游業大幅萎縮,而來自中國的游客仍源源不斷,且出手大方。

  消費觀念正在改變

   “與投資相比,中國的消費的各項指標增長相對緩慢,從而顯得消費過于不足。”牛犁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實際上,中國人的消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9年1月~11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12733億元,同比增長15.3%,比上年同期回落6.6個百分點。同期,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68634億元,同比增長32.1%,比上年同期加快5.3個百分點。

   牛犁還認為,隨著年輕一代逐漸登上歷史舞臺,“月光族”逐漸增多,我國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原來我們工作10年,也不見得能買自己的房子;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大學剛畢業就想買房。”他說。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劉福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人不愛消費”是個偽命題。他表示,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和住房、醫療、教育等領域的大宗支出,使得國人不敢輕易花錢。

   在2009年年中召開的“全球智庫峰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透露,2008年中國的儲蓄率為51.3%;同年,美國的儲蓄率為12%。統計數據還顯示,2008年,中國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為7.5%;同年,美國超過三成,德國則超過五成五。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員狄煌向記者表示,把消費率過低的原因解釋為居民不善于消費而更善于儲蓄和理財,是片面的,我國對消費和收入的統計數據,并未反映出真實情況。

  收入增長過慢 呼喚分配制度改革

   “如果有錢了,誰會不消費?”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劉福垣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收入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而我國居民消費不足,主要在于收入增長速度過慢。

   對消費的拉動作用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被看好。近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稱,明年將“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擴大最終消費需求為重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改革在即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9年上半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856元,同比實際增長11.2%;農村居民現金收入人均2733元,實際增長8.1%,均超過上半年的GDP增速。

   然而,由于被指統計方法不科學,不少學者對上述數據提出質疑,并表示,數據增長不能掩蓋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現實。有網民甚至調侃收入“被增長”。

   “要通過促進居民消費拉動內需,首先就要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這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最基本的條件。”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員狄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收入增速趕不上經濟發展速度,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是我國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阻礙該問題解決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

   據了解,繼義務教育學校和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改革之后,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將從2010年1月1日起全面實行。同時,央企高管薪酬制度細則也有望于2010年出臺。

  高基尼系數有望緩解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中國薪酬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曾湘泉表示,根據財政部的數據,我國的收入分配差距已達到“高度不平等”狀態。其中,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財產僅占1.4%。

   他還表示,從1978年到1984年,我國的基尼系數穩定在0.16的水平。而從1984年開始,基尼系數一路攀升,到2007年已達到0.473,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十分突出。

   這種狀況有望在未來得到緩解。上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 “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繼續做好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工作,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

   狄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的收入分配存在三個主要問題:一是居民收入的比重低,收入增長趕不上經濟發展速度;二是收入分配差距過大,財富過于集中;三是制約公平分配、不利于普通勞動者收入合理增長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

   狄煌表示,我國還存在居民消費支出預期不佳、支出壓力大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比如,資源價格持續上漲,老齡化社會下的養老、醫療費用負擔過重,房價不斷攀升等。這不僅打擊了消費信心,限制了消費支出,也扭曲了消費結構,阻礙了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社保制度將陸續出臺

   與之相配套的,還有一系列社會保障制度的出臺。

   2009年9月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該《意見》表示在即將開展的新農保試點中,中央財政將對中西部地區的基礎養老金標準(每人每月55元)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

   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元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與城市相比,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十分不完善,醫療、教育、養老等負擔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村消費潛力的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了解到,隨著制度細部設計的逐漸完成,《養老保險轉移接續辦法》已于近期出臺。

   狄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建立健全中,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基本支撐下,社會保障制度將成為擴大居民消費的重要配套條件。

   人社部于2008年5月發布的《2008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8年,我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3696億元,比上年增長2884億元,增長率為26.7%。基金支出合計9925億元,比上年增長2037億元,增長率為25.8%。

  刺激消費 城鎮化將成新的“引擎”

   “城鎮化”的提法不是第一次,但這次可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近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重點放在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同時,“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

   “城鎮化的本質就是讓農民進城。聚集勞動力,不僅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也可以釋放大量的消費潛力。”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加強中小城市發展

   現有的鼓勵消費政策也正繼續加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12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的8項促進消費措施中,除了終止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優惠政策以外,2008年底以來啟動的7項重要優惠政策均得以延續。

   值得注意的是,效果一度受到質疑的“家電下鄉”政策不但得以繼續實施,還將“大幅提高下鄉家電產品最高限價,進一步完善下鄉家電產品補貼標準和辦法。”

   與之相配套的,還有對城鎮化進程的加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重點放在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此舉被認為可以大量釋放來自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的消費潛力。

   劉福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收入分配體制、財稅政策、農民工收入增長機制等,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消費能力的釋放。

   牛犁也表示,在“保民生、促消費”的政策導向背后,蘊含著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這一信號的影響也許更為深遠。

  勞動力聚集產生新需求

   “勞動力聚集越多的地方,越能夠產生新的產業、新的工作崗位與新的消費需求。”牛鳳瑞向記者表示,與農村相比,城市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比較高,拉動內需的作用更加明顯。

   2009年年中社科院發布的 《城市藍皮書》顯示,截至2008年底,我國的城鎮化率是45.7%,城鎮人口6.07億,每年約有1500萬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小城鎮數量從1954年的5400個增加到2008年的19234個。

   牛鳳瑞認為,在城市化進程中,第三產業將獲得長足的發展,這不僅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也能夠產生許多新的消費需求,并有效地拉動內需。

   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元紅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城市的商業化與貨幣化程度比較高,住房、交通、通訊、教育等條件相對較好,農民進城后,只要獲得穩定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其消費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釋放。

  農村消費潛力巨大

   農村到底有多大的消費潛力?

   張元紅表示,我國農村的人口多,經濟發展較快,具有強大的消費基礎。他表示,近幾年來,農村消費品的更新換代較快,家電、汽車、摩托車等已開始在農村普及。

   事實上,作為拉動農村消費重要政策的“家電下鄉”,卻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根據全國家電下鄉信息系統發布的數據,2009年前10個月全國共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787.8萬臺,銷售額508.4億元,與全年拉動1500億元消費的預期相差甚遠。

   張元紅表示,近些年來,農民收入的增速一直低于GDP增速,農民在經濟發展中的受益相對有限;同時,農村醫療、養老等保險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制約因素。

   張元紅表示,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才是促進消費的重要手段。他表示,長遠來看,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仍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農民的消費潛力將得到釋放,城鄉二元差距也有望得到緩解。

  促消費就得壓房價?

   在2009年我國的經濟復蘇中,房地產業成為拉動GDP和實體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同時,高房價又擠壓了居民大量的消費需求。在經濟復蘇的重要階段,房地產業扮演著尷尬的角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被認為是房地產業發展的重大政策利好。

   在隨后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高層一年來首次表態,“遏制房價快速上漲”“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措辭嚴厲。業內人士的解讀為,一線城市的房價可能下降。但這對于整個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仍有待觀察。

  投機需求泛濫

   雖然住房消費并未納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統計范疇,但數據顯示,我國房地產消費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已接近1/3,且按照上述增長速度,該數據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住房消費是我國居民家庭消費中占比最大的部分。”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考慮到幾個家庭供一套房的情況,實際比例可能還會更大。

   在這種情況下,2009年房價的快速上漲讓許多家庭不堪重負。曹建海表示,價格上漲是不可能拉動消費的,“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如果還有人爭相購買,那就不是消費,是投機。”

   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秘書長、北京華業地產副總經理陳云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當前北京的新房銷售中,約有70%的購房者以投資為主要目的。

  促投資還是保消費?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2009年1月~11月,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1271億元,同比增長17.8%,增幅比1月~10月提高1.2個百分點。但與同期32.1%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相比,仍遜色不少。

   曹建海表示,中央之所以力圖“保持政策的穩定性”,主要在于房地產業仍可依靠投資來拉動GDP增長和上下游產業的發展,但這種經濟增長模式是不健康的。

   他認為,要想擴大消費,必須對房價進行打壓,否則,高房價將抵消其他消費政策的效果。數據顯示,2009年1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7%,環比上漲1.2%,二者均創今年最高漲幅。

   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5年,這是2009年第一個終止的房地產優惠政策。5天后,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遏制房價快速上漲”。此言一出,不少業內人士頓時看跌一線城市房價。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鄒曉云向記者表示,高房價已對我國居民的正常消費需求產生了擠出效應,不符合 “擴大消費”的政策導向。他認為,針對房地產市場的走勢,政策仍有繼續調整的可能。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的采訪,多名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大宗消費品,房價下降勢必會拉動其他消費。但由于該政策的具體實施情況尚無法預期,對于拉動消費的作用,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 相關專題: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