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分析員 李靜
全球爆發的金融危機迅速演變成資金鏈斷裂的企業陷入經營困境的一場噩夢。一邊是身價暴跌的跨國企業不得不坐在談判桌前,期望能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另一邊則是看到絕佳機會、正在崛起的中資企業希望能夠最便宜地買到比較優質的資源、品牌或是核心技術。前所未有的機會引發了今年中國市場海外并購的一股熱潮。
2009年,中國企業共成功進行40起海外并購,總金額約為1250億元人民幣。國企作為本輪海外并購熱潮中的主角,并購案例涉及資金總計1076億元人民幣,占總金額的86%。此外,位于美國、澳大利亞地區的企業最受青睞,資源能源領域成為并購的熱點。
40起海外并購耗資1250億元
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相對較低,金融業發展程度相對滯后,加之中國政府措施得力,使得中國的經濟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洪流中一枝獨秀,中國的企業走出國門進行海外并購也底氣充足。
2009年全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事件共154起,包括已完成的40起和正在進行中的114起。根據可獲得的交易金額數據,已完成的40起海外并購金額達到1250億元人民幣,而已經證實并正在進行中的海外并購金額更高,達到4750億元。
美國企業最受青睞。在40起已完成的海外并購事件中,有12起是并購美國企業。但由于發起并購的中國企業絕大多數為民營企業,并購的規模并不大,加上并購的標的屬于服裝、消費等行業,使得對美并購的金額并不大,12起對美國企業的海外并購總交易金額僅為138億元人民幣。
此外,澳大利亞以其突出的資源優勢,在這次全球并購潮中,備受關注。40起海外并購案中,5起是對澳大利亞的并購。盡管僅有5起并購事件,但由于中國企業對澳大利亞的并購標的多以貴金屬與礦石、金屬、非金屬與采礦等為主,加之5起并購案中有4起是中國的國有企業主導,使得并購金額直追美國,達到118億元人民幣。
資源能源類企業成為并購的寵兒。盡管2009年的并購林林總總的涉及到20多個行業,統計不難發現,資源能源類顯然是并購事件追逐的熱點。具體來看,針對石油天然氣勘探與生產類標的的并購交易金額共718.45億元,居于各個行業之首;緊隨其后的是針對電力行業標的的并購,交易金額也是達到了108.23億元;第三位的是煤炭與消費用燃料,交易金額為34.25億元,加上第六名的貴金屬與礦石19.27億元的交易金額,5大行業的并購交易金額總額達到了905.21億元人民幣,占2009年全年并購交易逾七成的江山。
此外,金融類企業也是比較受關注的并購對象。在2009年已完成的并購事件中,金融類企業的并購交易金額為41億元,其中,針對資產管理與托管銀行并購的交易金額為26.67億元,針對投資銀行業與經紀業務的交易金額為14.20億元。
原因并不難理解,各國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源能源的競爭,而全球經濟下滑的背景下,資產價格下降,為中國企業全球購買資源能源提供了時機,資源能源自然成為并購的熱點。而對于金融類企業而言,中國金融業在全球一片狼藉的背景下一枝獨秀,為其“走出去”實施并購,提供了動力和支持。
國企成為海外并購主導力量
雖然從并購事件的多寡上來看,民營企業占據絕對優勢,但實際上,今年海外并購的主角是國企而非民企。原因就在于,盡管在40起已完成的并購事件中,有25起是民企所為,國企主導的僅有13起,但就實際并購資金額來看,民企遠不能和國企相提并論。
統計顯示,25起民企并購事件的交易金額僅為147億元,平均每起交易金額為5.88億元,相比之下,國企則明顯強勢很多。13起國企并購事件的交易金額高達1076億元人民幣,占比86%,平均每起的交易金額高達82.76億元,為民企的近20倍。
在40起已完成的并購案中,交易金額的前10筆中有7筆是國企所為,其中,交易金額最大的,是中石化并購瑞士Addax石油公司一案,交易金額高達82.7億加元(折合人民幣約為494.40億元),是迄今為止中國公司進行海外油氣資產成功收購的最大一筆交易。
緊隨其后的,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有限公司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96%股權一案,交易金額折合人民幣約為153億元。
除了中石化、中石油這些能源資源國企巨頭大手筆海外并購外,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和五礦發展(600058.SH)也成為今年并購潮的重要推動者。其中,中投分別以約為130億元人民幣和108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收購了印度尼西亞布密公司和愛依斯電力公司的高級抵押債權和15%的股權。而五礦發展競標澳大利亞OZ礦業公司盡管一波三折,但最終還是以138億美元的價格達成收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