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會
79歲高齡的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今年因為對股份制的推動獲得了“2009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而就在國慶前夕,新浪財經對他進行了獨家訪談。
正是在這次訪談中,厲以寧提出了中國經濟開始第三次大轉折的論斷,為中國經濟發展廓清了思路,而我們原定內容并未涉及這方面話題。
對厲老的訪談安排在他的家里,時間是早上9點,我們趕到的時候,厲老早餐還沒吃完。厲老不愿讓我們等待,放下碗筷準備開始訪談。
厲老家里放得滿滿的,以書居多。訪談前,并沒有事先傳訪談提綱給厲老,只是在同事張健架攝像機的時間里把訪談題目給厲老報了一遍,厲老微笑著聽完,然后表示可以了。
訪談過程中,厲老思路敏捷,邏輯清晰,語言縝密,原定的半小時訪談時間很快過去了。我向厲老表示還有一個問題,同事元平提示時間到了,厲老飯還沒吃完,不過厲老示意可以再問一個。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一個新問題,是經濟危機發生后經常會被提到的一個問題,即“經濟危機表明西方老師犯了個大錯,中國的經濟學有沒有可能走出一條自己的創新之路。”我之所以堅持想問,是因為面對著名的經濟學家厲老,覺得他更有發言權。
結果厲老在表示“西方有不同的經濟學派,只是某些學派的觀點影響了這幾年西方的經濟政策”之后,思路延伸到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幾個階段的判斷。
厲以寧認為中國在60年之內經過了三次大的轉折:第一次大轉折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制度更替;第二次大轉折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30年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框架內的體制轉換,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三次大轉折是2003年以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增長模式的轉變,走循環經濟的道路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這個論斷應該是厲老對中國政治經濟發展深思熟慮后的總結。
巧妙的是,厲老的話題又回到了我問題的起點,厲老說,“現在第三次大轉折剛開始,中國的經濟學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這在全世界是沒有的。”
如果我放棄了最后一個問題,厲老就不會發表上述言論了,而厲老將來是不是準備進行類似的闡述,也不能預知。因此,我慶幸自己堅持了一下,雖然讓厲老多餓了會肚子,但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可能有了一個更明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