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錢秋君 賀江兵 北京報道
全球金融危機之下,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意識到工業化和過度倚重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已走不下去了,轉變發展模式、調整經濟結構是今后的方向。而中國也在努力尋找突破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0年“調結構”大計后,相應金融配套政策已逐漸明晰。
12月23日,中國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表示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而此前還在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時,一行三會才有一次針對災后重建金融支持的聯合發文。
此次《意見》最突出的是,對過剩產能關閉了方便之門,即過剩產能的發債和資本市場融資亦被叫停。
與此前9月30日國務院下發文件相比較,《意見》進一步闡明,“國家已經明確為產能過剩的行業”將受到嚴格的融資限制。分析人士認為,此舉一方面關閉了產能過剩行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的大門,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市場未來的融資壓力。
另一方面受普遍關注的則是“2010年信貸投放增長”問題。貨幣政策重心由“寬松”轉為“適度寬松”,再到如今的“適度靈活寬松”,被業內人士認為是2010年貨幣政策較2009年稍顯從緊的信號。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楊青麗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一行三會這樣的聯合發文更利于在整個金融政策方向上的統一性與協調性。
產能過剩行業融資被叫停
早在2009年9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將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6大行業確定為產能過剩行業。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六大過剩行業明確后,證監會就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這些行業中企業的IPO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審批工作。此次《意見》再次明文規定,一些產能過剩行業通過發債和股票融資被徹底叫停。
據WIND資訊統計,以增資擴股為例,上述幾大行業在A股市場上共有136家上市公司,其中有26家公司在2009年提出過增發預案,增發和配股合計擬募資897.5億元。剔除其中9家公司再融資申請已批準下來的132.5億元,余下還有約765億元的增發和配股再融資計劃尚待實施。
這就意味著,總額近765億元的再融資計劃將不會得到證監會的批準。“經濟結構調整刻不容緩。”央行研究生部吳念魯教授指出,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都存在產能過剩問題。
此時就面臨一個問題,《意見》雖然禁止了過剩行業的直接融資,但對于信貸并不完全禁止,不可能規定禁止對一個行業貸款。過剩行業中也有龍頭,也有好企業,銀行也不會一刀切。一位國有銀行人士表示,過剩行業中的好企業還是會支持的,但這考驗著銀行的管理水平。
對過剩產業信貸投放的尺度該如何把握,如何辨別是否過剩?《意見》提出對屬于產能過剩的產業項目,要從嚴審查和審批貸款,禁止“盲目發放貸款”。
上述人士認為,關鍵是通過企業財務數據的變化來識別“過剩在哪里”。表示“企業的庫存增加,銷售價格下降,就證明你生產的產品是過剩的。通過財務報表就可以把你識別出來”。
之所以嚴格把握審慎監管尺度,防止對產能過剩行業發放貸款,有分析認為,這是希望2010年大量資金更準確地回到實體經濟中,貸款增長規模將在6萬億-7萬億。
貨幣政策:適度寬松+靈活
此前12月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信息,政策重心將由2009年年初的“寬松”轉為2010年的“適度寬松”。明確“促轉變”為2010年經濟增長重點之后,信貸政策就成為促進經濟結構轉變的重要抓手。
隨后央行在其網站上做出了表態重申,2010年將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會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至此貨幣政策重心由“寬松”轉為2010年的“適度寬松”,再到如今“適度靈活寬松”。而后周小川公開表示,央行可能還會用更多工具來執行貨幣政策。
這一政策的轉變,被業內人士認為是2010年貨幣政策較2009年稍顯從緊的信號。有經濟學家認為,在宏觀政策的調整上,說是“動態微調”,但實際調整的力度未必很小。實際上,從2009年上半年月均1萬億的信貸投放,6月份1.53萬億,7月份3559億,到10月份只有2530億,從這個角度可以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退出過度寬松政策的國家之一。
而業界所關心的“2010年信貸增長指標”問題,也沒有更多的明確信號。此前有媒體引述中國銀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的話,他表示:“監管層已向銀行授意要控制2010年的信貸水平,要求全年信貸增長控制在17%左右。”
可以估計的是,按照央行公布數據,10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39.29萬億元,現有數據顯示11月和12月兩月的新增貸款合計將不超過1萬億元。假設2009年底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能達到40萬億元,則2010年新增貸款數量將為6.8萬億元左右。
這就正好符合了銀監會主席劉明康11月底曾在一個關于當前金融形勢的講座上表示“2010年新增貸款6萬億元-7萬億元”的增長區間。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17%左右的增速大致符合預期。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中央對于貨幣信貸的態度是,2010年貸款不會像2009年這樣“上半年特別松、下半年特別緊”,會分布比較均勻。估計上限是不高于2009年,下限則是在6萬億元左右。
而不同聲音則來自中國光大銀行董事長唐雙寧,他表示“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2010年新增信貸保持在7萬億-8萬億元左右為宜。”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說明,“2010年信貸增量應在8萬億元以上,否則體制外經濟將遭遇資金緊張。”
在多數分析人士看來,2010年信貸的規模都不會大規模減少。國際清算銀行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許多2009年靠銀行貸款上馬的新項目,2010年很可能需要更多的資金才能完工。
在12月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議也專門提到“要保證重點建設項目貸款需要”。鑒于此就導致一個現實,如果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會導致項目無法完成,進而使銀行不良貸款增加。
為何未涉及房地產行業?
在目前高房價問題已經影響最高決策層的前提下,《意見》中并未尋見任何有關房地產行業金融措施的條文。業內人士表示,這份文件并非包羅萬象,主要針對的是此前的振興計劃和工業企業產能過剩行業,未提房地產,并不表示房地產非調控對象,早在2003年央行一直針對房地產進行調控,直到受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的2008年。
在此前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字里行間還是有一些變化的。宏觀方面貨幣政策或將偏向“適度”,與2009年相比銀根將緊縮不少;微觀方面,房地產業或將成為宏觀政策“定點調控”的對象。
而“定點調控”在隨后半個月中集中顯現。12月14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就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提出增加供給、抑制投機、加強監管、推進保障房建設四大舉措;17日,財政部、國土部等五部委出臺文件,規定開發商拿地首付不低于五成;23日,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公布營業稅細則,規定不足5年普通二手房按差額征營業稅。
業內人士分析,種種跡象表明,國內房地產政策拐點已現,2010年房價面臨不小的壓力。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發放大量房地產信貸之后,銀行資產質量已與房價高度相關:房價跌,銀行資產質量堪憂;房價漲,銀行資產質量亦憂。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表示,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傳遞的信號是維持房地產價格的穩定,決策層不希望房價出現大幅度的波動。但幾乎同步的房價上漲與銀行房地產貸款增長讓人們質疑銀行信貸推高了房價。
央行公布的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9月末,主要金融機構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為6.81萬億元,同比增長28.3%,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長14%。2009年房地產貸款增速迅猛由此可見一斑。
截至三季度我國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新增8826億元,同比多增4860億元;購房貸款新增4793億元,同比多增2633億元。在經歷了一段價升量跌的徘徊后,10月開始房市再現量價齊升之勢。
而從房地產信貸增長與房價增長的節奏上看,銀行信貸的確難辭“高房價推手”之責。但矛盾的是,一方面銀行自身已經看到了房地產的高風險;但另一方面房地產信貸快速增長。
這一矛盾在經濟危機出現后更為突出,分析人士指出:“原因還是在于中國經濟增長對房地產的高度依賴使得即使在高風險區域,相對于其他行業,房地產貸款的風險系數仍然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