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云
本報記者從相關保薦機構獲悉,上周,證監會創業板發審部向保薦機構發布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創業板與中小板企業的差異、哪些行業的企業適合創業板等五個問題,要求于12月11日前回復反饋意見。
創業板開板兩個半月,監管部門首次對創業板企業的行業選擇進行總結性梳理,以“進一步突出創業板特色,落實創業板地位,改進創業板發行監管工作。”
一位保薦機構投行部負責人分析說,經過此次征求意見,監管部門或對此前提出的“今年內申報的企業考慮兩方面因素”進行微調,更明確創業板企業在突出創業板特色方面的要求。
區別“小小板”
今年7月14日召開的“創業板發行制度培訓會議”上,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明確表示,“創業板企業到底應該是什么樣,不是靠規劃來的,是靠廣大投資者逐漸篩選淘汰出來,但不應該是中小企業板的小小板。”
此次面向保薦機構的調查問卷中,第一個問題就與此有關,“在創業板定位前提下,申報創業板的企業具備什么特點,與中小板企業主要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
實際上,申報初期,為體現與中小板的差別,創業板發審部提出兩方面的參考因素:一是行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環保節能、現代服務等6個領域的企業,以及其他領域中成長性特別突出的企業;二是在技術業務模式上創新比較強、行業排名靠前、市場占有率比較高的企業。
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申報的149家創業板企業當中,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行業占比達68%,制造業只占15%。盡管如此,從已過會的企業看,不乏傳統行業的企業。
例如,受到質疑的寶通帶業,主要從事各類高強力橡膠輸送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一位接觸過此類企業的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這個行業在耐熱耐高溫等產品方面確有技術創新,但能否理解為其符合創業板特性,他持保留態度。
而一位接近監管部門人士則表示,發審委對寶通帶業進行審核時,認為其“最大的特點是沒毛病”,即按照現有的所有硬性指標,該公司都合格,業績挺好,經營規范,為什么不讓過?
“只能說不適合創業板,不能說不符合創業板標準,但創業板又沒有硬性的行業選擇標準,所以發審委的確不太好把握。”前述接近監管部門人士說。
調查問卷的第二個問題是——為更好體現創業板市場定位,除IPO管理辦法規定的發行條件外,保薦機構還應有哪些具體的推薦選擇標準?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該公司內部有個說法,傳統行業也有高新技術,比如紡織行業,有的面料就很高端,需要新技術,“監管部門的確要突出行業引導”。
“我的觀點是,創新技術要帶來足夠的盈利能力,能夠保持足夠的成長性,規模未必很大,但發展前景一定要廣闊。”該投行人士表示。
細分行業的針對性
接下來的三個問題分別是:結合創業板的市場定位和保薦機構選擇推薦企業的標準,說明哪些行業企業適合創業板上市;哪些細分行業企業不適合創業板;對完善創業板市場建設有哪些建議。
與此相對應,該調查問卷附有詳細的細分行業目錄。
“可以理解為是對初期提出的6大行業的調查,經過一段時間運行,保薦機構、監管部門都對到底什么行業的企業適合創業板有了一定理解,尤其是各種不好界定的細分行業。”剛為一家做防偽業務的企業申報的保薦代表人說。
在他看來,首批報上去的企業未必全按創業板特色推薦,而是在當時為趕進度,各機構手頭已做成熟的項目中擇優上報,現已審過一批,有了一些感覺,是時候總結經驗、逐步改進了。
目前,創業板排隊的企業超過200家,而主板排隊的企業也有200多家,因此,趕進度的前提已不存在,使保薦機構和擬上市企業更理性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所要上市的板塊。
“我們的項目都是嚴格根據公司情況,適合哪個板就上哪個板,這樣對企業未來發展也有好處。”一位券商投行部負責人對記者說,12月4日,該公司保薦項目有兩家過會,分別是中小板和創業板。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部門提出的6大行業等兩因素有個定語,即“今年年內申報的企業考慮兩方面因素”。也就是說,經過此次征求意見,監管部門或對此做出調整。
本報記者從多家券商了解到,其提出的建議中,比較集中的是創業板企業的嚴重超募問題。
“現在的定價方式幾乎是博傻,若報低就不能申購,所以只能往高報,像荷蘭式投標一樣,市場(發行市盈率)干到一百倍,我多報點無所謂。”前述投行人士表示,這樣直接導致發行價偏高、企業超募,而解決此問題的方式也在于改革定價方式。
一個細節是,此次征求意見更加“正式”,需要保薦機構的總經理或者總裁及分管投行的副總簽字,并加蓋公司公章。此前,僅需投行部老總簽字即可,也無須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