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國民經濟運行數據,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6%(環比上漲 0.3%),在連續九個月同比負增長之后終于轉正。
“先前商務部發布的農產品價格指數以及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繼續上升,CPI如期轉正已在預料之中。”信達證券分析師康敬東認為,“去年11月,我國CPI漲幅創22個月來的新低,去年同期的CPI基數較低,再加上今年11月以來,我國遭遇大面積的降溫及雨雪天氣,提前到來的早發性降雪天氣使得食品價格有較大幅度上漲,剛剛公布的11月份食品價格上漲 3.2%正說明了這一新的漲價因素,這些無疑都使11月CPI轉正成為板上釘釘。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2178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7.7%,比上半年加快 0.6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 6.1%,二季度增長 7.9%,三季度增長8.9%。
GDP同比增速繼續保持穩步回升,從目前經濟良好的增長態勢看,全年保八已無懸念。但是今年以來食品價格“普漲”格局正在逐漸顯現,引發了人們對通脹的擔憂。
繼9月份豬肉價格出現上漲以后,中糧集團旗下的福臨門從12月1日起開始陸續向全國終端零售商發布福臨門的提價通知,提價涉及大豆油、調和油、菜子油等幾乎全系列的油品品種,提價的幅度在10%~15%。數據顯示,環太平洋地區的奶粉交易價格從8月份開始持續上升,目前價位大約是3500美元/噸,與年初的底部相比,上漲幅度已達50%,乳制品的上漲前景已基本明朗。
“今年以來的數據表明,上、中、下游物價仍在繼續保持上升態勢,而上游物價上升勢頭尤為顯著。預計乳制品后市價格將上漲,因為國際奶粉的價格已經連漲多月,上游成本終究會傳導到下游價格上來。”康敬東表示。
“目前國內外大豆供大于求明顯,且國內食用油供大于求,基本面對食用油上漲支撐力度不大。我國雖為食用油消費大國,但定價權在國際糧商手里。四大國際糧商通過兼并重組,目前已控制全國66%的大型油脂企業,控制產能達85%。因此推升食用油價格上漲的是壟斷集團。”康敬東指出。
從歷史經驗上看,CPI由負轉正也往往強化市場對潛在通脹的預期,進而意味著通脹的逐步來臨。對此,國海證券分析師鄒璐表示,當前的物價水平還在低位運行,并不存在通貨膨脹。未來食品價格大幅上漲空間也極為有限,即使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對中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可能加大,但明年通脹依然屬于溫和型的,預計明年全年CPI漲幅在2.5%~3.5%之間,經濟是可以承受的。
“在經濟恢復的階段,物價溫和上漲是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和就業,因此要對價格上漲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是對農民增收有利的,而農民收入增加后,會刺激需求的上漲,有利于擴大內需。”鄒璐認為。
“隨著消費者信心的好轉以及收入的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將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而且由于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正不斷推進,再加上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醫療制度的日益完善,中國可能將進入消費高增長的新時代。因此相關的受益板塊包括消費類、農業板塊等,仍然值得關注。”鄒璐進一步表示。 (責任編輯: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