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入冬以來,國內天然氣供應緊張,南方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更是嚴重。有報道說,近期南方部分城市用氣缺口達40%,甚至重慶市出租車的加氣隊伍要排出1000米的距離,而近一段時間國內一些地區天然氣批發價漲幅已超過20%。不難看出,用“沒氣”一詞來形容當前國內天然氣供應狀況并不夸張。
從整個世界石油天然氣貿易來看,由于取暖需求的緣故,石油天然氣價格在冬季出現季節性上漲似乎已經是慣例。不過,現在中國的天然氣供應緊張卻與上述“慣例”似乎沾不上邊。每年,中國都要有冬季,往年也沒有聽說有這種“慣例”。況且,2009年還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年,中國經濟至少還說不上過熱。所以說,現階段一些地方出現的“沒氣”現象的確令人匪夷所思。
針對“沒氣”現象,兩大石油巨頭中石油和中石化都表示供應能力已經接近上限。中石油有關人士表示,“氣荒”主要原因是極端氣候導致的需求暴增,現已適當壓減其他地區和工業、發電用氣,以保證重點地區和居民用氣。但是,鑒于目前中石油的天然氣產量、管輸量已經發揮到了最大,增加供應量的余地已很小。與此同時,中石化也表示,目前中石化正在滿負荷運轉,不僅按照全年計劃量生產和供應,且略有超過。目前供應緊張主因是需求突然增加。言下之意,靠擴大供應來緩解供求緊張局面可能性并不大,只能夠靠抑制需求的辦法了,而抑制需求的潛臺詞就是要漲價。
說起天然氣,令人不能不想起近些年來的成品油。只要國際市場油價一漲,國內成品油供應就“緊張”,一些地區的加油站就“檢修”。一旦國內油價“接軌”上調,供應也就不再“緊張”了,加油站也不“檢修”了。目前,有關部門及其兩大石油巨頭認為,“沒氣”的根子在于天然氣價格偏低。與成品油相比,天然氣價格的市場機制形成過程相對滯后,生產者因此也沒有擴大生產能力的動力。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家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巨頭的所作所為也并沒有錯,市場經濟嘛,就應當允許人家隨行就市。成品油如此,天然氣亦如此。
客觀上,將出現天然氣荒完全歸咎于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巨頭也有失公允。事實上,不管是否情愿,人家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巨頭也都為緩解天然氣荒做出了一定努力,效果也看到一些。現在的問題是,無論是中石油還是中石化,都強調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總強調擴大天然氣產能的困難。如此看來,兩大巨頭都在給全國人民上課,普及什么叫市場經濟。也好,按照經濟學原理,當市場處于不完全競爭狀態時,只有在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時才能夠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這樣,就存在主動控制產能的動力。顯然,當前的國內天然氣市場基本上由兩大巨頭控制,形成賣方寡頭格局。在這種情況下,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巨頭對擴大天然氣產能不積極當然有一定道理。不過,兩大巨頭的小道理一定要服從于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大道理。
無論是中石油還是中石化,都在享受著國家賦予的壟斷地位。也就是說,石油天然氣銷售只允許你們干,別人想干都不行。試想,如果國家放手成立新的石油公司或對國外石油公司來者不拒,不知道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巨頭還敢不敢抑制產能。所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天然氣荒的問題,盡管只依靠破除壟斷是不行的,但如若放任相關企業濫用壟斷地位,則是萬萬不行的。按照海關統計,2009年前10個月,中國出口液化石油氣和其他烴類氣數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9.6%,也不知道兩大巨頭是真“沒氣”還是假“沒氣”。看來,無論是中石油還是中石化兩大巨頭在國內外兩大市場上執行的是兩套策略,一方面在處于壟斷狀態的國內市場上對供應量搞“適可而止”,另一方面在處于完全競爭狀態的國際市場上對供應量搞“多多益善”。
的確,許多國家都只有單一的國家石油公司,但享受“單一”所帶來的專營權的同時,必須要承擔與之相對應的義務。在這種情況下,享受壟斷權的企業并不應當以企業利益最大化為最終經營目標,而應當以國民福利最大化為最終經營目標。在此基礎上,石油公司只能夠將企業利潤最大化作為次優目標。否則,如果動不動就以“沒氣”手段來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實際上就會造成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的“沒氣兒”。
“沒氣”與“沒氣兒”之間,差別僅僅在一個“兒”字,但意義卻大相徑庭。我記得有一段相聲,講一名年輕人不會講話,看到老大爺扛著煤氣罐下樓就對老大爺打招呼:“大爺,您沒氣兒啦。”表面上看,小伙子不懂事,說話不吉利,應當講求語言美。實際上,小伙子想說“沒氣”,但被人家誤解為“沒氣兒”。相比之下,石油公司要為國民經濟發展做貢獻,就要真正履行壟斷性企業的義務,而不應當只享受權利。否則,您老人家動不動就“沒氣”,正在從金融危機中走出的中國經濟也很容易“沒氣兒”。從這個意義上講,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巨頭鬧“沒氣”與老大爺家沒有煤氣來燒水做飯一樣,都是缺少燃料。可是,“沒氣兒”這句話,對老大爺來說只不過是添堵,而對中國的國民經濟來說,則意味著為“保增長”潑冷水。
現在,在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各地政府不得不采取了先生活后生產的應急之舉,但背后的代價也是很大的。按照國家統計局編制的投入產出表,國民經濟每增加1個單位的總產出,對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的中間投入就要相應增加0.012865個單位。反過來說,在沒有其他替代品的情況下,如果石油天然氣開采業每減少1個單位的產出,整個國民經濟就要相應減少77.73個單位的總產出。不難看出,天然氣的“沒氣”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關系到中國經濟能否迅速走出金融危機陰影的大事。
在現階段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情況下,要防止石油公司的“沒氣”變為國民經濟的“沒氣兒”,應當想一些辦法,而這些辦法的核心就是要將壟斷帶來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限度。
首先,要從機制上推動國內石油公司挖掘潛力,進一步加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氣供應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石油公司處于壟斷地位,其壟斷地位的利用也并不是以企業利益最大化為最終目標。其次,要逐步放開國內石油天然氣行業的經營限制,允許更多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參與國內石油天然氣產銷。再次,要適當加大天然氣進口力度,抑制天然氣出口過快增長,以緩解國內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此外,要進一步改革國內天然氣定價機制,強化國內外天然氣市場價格之間的聯動機制。對此,我支持。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即使漲價也合情合理,沒有必要羞羞答答的,這是市場經濟規律。不過,最擔心的是,這種聯動機制是單向聯動機制,亦即漲聯跌不聯。
眼下,國際金融危機尚未結束,中國經濟雖然正在好轉,但基礎并不牢固。此時,出臺任何一項舉措都要立足于輕拿輕放。固然,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近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2009年10月,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比上年同期仍低28.8%。所以說,適當理順天然氣價格體制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考慮到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現階段,天然氣的“沒氣”并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夠因為天然氣的“沒氣”導致中國經濟在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過程中遭遇“沒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