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N記者 羅麗娟 北京報道
兩周以來,中國多個城市陷入“氣荒”。就在坊間盛傳天然氣漲價的預期越漲越高時,國家發改委官員及時站出來表明態度:天然氣年內不會調價。
國內氣荒 價格是關鍵
11月3日,占全國天然氣產量70%的中石油發布通知稱,將限量供應天然氣。此消息一度引發輿論激烈反應。
近期,中石油給央視發去材料稱,目前中國石油的天然氣產量、管量已經到了最大,增加供應量的余地已經很小,雖然已大幅壓縮了工業商業用氣,居民用氣量依然有增無減,一些城市天然氣供應已經接近極限。但是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能源專家韓曉平表示,這是壟斷惹的禍。
據了解,半個月之內,國內天然氣批發價格平均每噸已暴漲500~700元,漲幅平均已超過兩成。
從上月初開始,天然氣價格一路高漲,華南地區目前已從每噸4000元左右漲至4500~5200元/噸,北方地區由3250元/噸漲至3800元/噸,漲幅平均已超過兩成。天然氣價格的一路高漲在全國多個省市已普遍出現,而且漲價仍在持續。
全球天然氣過剩,市場已從賣方市場演變為買方市場。但我國的“氣荒“局面在各地頻頻上演。
至此,國內對于打破壟斷機制、加強投資的呼聲四起。
韓曉平認為,關鍵領域由少數央企高度壟斷,未能依靠市場進行充分的資源配置是造成供應短缺和民企高抬天然氣價格的根本原因。
他表示,包括勘探開發等天然氣領域中上游高度壟斷,我國并沒有形成一個多元化和充分競爭市場,也無法充分調動民企和一些地方國企的積極性。
目前的天然氣行業情況是,上游勘探、生產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手中,中游的長輸管網也主要由上述三大企業壟斷,而下游城市及工業燃氣的輸配業務則是國有、私營企業共存。
早在10月份,國際能源署IEA首席經濟學家Fatih Birol稱,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投資不足令人擔憂,09年全球石油生產投資相比08年的水平要低大約1000億美元。
另外有許多專家都將矛盾的根源指向了目前天然氣的價格管制。“沒有利益的驅動,企業就沒有動力去勘探更多的油氣田。而進口天然氣也是因為價格的矛盾遲遲難以進到國內。”有專家就指出,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國內天然氣巨頭認為目前價格不合理,要求進行天然氣價格體制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
據悉,根據中石化原計劃,“川氣東送”今年9月份就已實現局部通氣,年底全線貫通。可是到目前為止,中石化仍然未與下游燃氣公司簽訂購銷協議。究其原因,有人指出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價格沒談攏。
國外天然氣過剩
據相關部門對天然氣需求現狀及預測,到2010年和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將分別達到1500億立方米和2400億立方米;2010年我國天然氣供需缺口為300億至400億立方米,2015年缺口為500億至600億立方米,2020年缺口將達到900億立方米。
我國氣荒發生的同時,是國際天然氣過剩現象。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年度旗艦刊物《世界能源展望2009》中預測到:全球天然氣供應將出現嚴重過剩,到2015年過剩量將高達2000億立方米。
安邦咨詢分析師端宏斌對本報記者說,最近幾年亞太地區市場需求在平穩發展,但是北美地區卻在下降。
2008年,中國天然氣消費只占了能源市場3.4%的比重,而世界平均水平為24%。“中國對天然氣需求上升,而國際需求在逐漸下降。”端宏斌說。
以美國為例,美國29%的天然氣消費來自化工廠和鋼鐵廠。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家能源交易咨詢公司分析師斯蒂芬表示,較去年而言,美國今年開采的天然氣較多,然而需求卻疲軟,去年此時,工業用氣需求比目前旺盛許多。2009年前5個月的工業用戶天然氣需求(包括工廠、鋼鐵廠和化工廠),較一年前下降了13%。
據全球投資者網的分析師維爾特稱,由于經濟下降、溫度不高等原因,美國天然氣市場將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而這種低迷在短期內還將繼續維持。
從短期來看,市場上天然氣存量過多,雖然8月中旬北美地區溫度逐漸上升,但是這對于天然氣市場來說,卻來得有點晚,不足以扭轉低迷的市場。
維爾特稱,未來天然氣價格將進一步下滑,甚至可能低至2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即使是颶風天氣,也將難以改變這一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