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強
近期期貨概念板塊走勢強勁,券商板塊本周更是全面啟動。種種跡象表明,2010年股指期貨登陸A股的概率非常之大,這實際上是給A股跨年度行情多加了一道保險,權重股的未來值得期待。
有些許蛛絲馬跡能夠說明股指期貨明年登陸的高概率:比如9月份的時候證監會頒布了《期貨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試行)》,前不久又有消息稱已經有18家期貨公司獲得A類資格,即意味著上述公司有機會具備最早展開股指期貨、CTA和境外代理等業務的資格,從而為股指期貨在期貨公司端點做好鋪墊。而《證券登記結算辦法》剛剛完成了修改工作,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修改方案將現有《辦法》中的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改為“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依法履行職責要求證券登記結算機構提供相關數據和資料”。新加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這一項明顯也是股指期貨的必要準備工作之一。再加上前期中國中期、美爾雅、中大股份等期貨概念股極為強勢,種種跡象不禁令筆者想起“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古詩來。
那么股指期貨到底能夠給中國的資本市場尤其是A股市場帶來什么影響呢?通俗地講,在過去牛市的時候,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吃了一肚子貨,到了高位就要吐出來,但市場的流動性,相當于跑道的寬度總是有限的,機構巨大的持倉在高位出貨,跟散戶搶跑,往往就成為暴漲暴跌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國的機構投資者歷史上很少起到燙平市場波動的作用,反而成為助漲助跌的投機力量,這跟做空機制的長期缺失是密切相關的。而有了股指期貨之后,基金公司只需要拿出一小部分資金,就能為大部分的股票持倉做出對沖保值,如果手里的股票下跌了,那么股指期貨上的空頭獲利理論上可以完全彌補,反之也是一樣,機構當然就不會急于在原本狹窄的跑道上去跟散戶爭先恐后了。
從多數國家的歷史經驗來看,若只考慮短期的波段特性,股指期貨推出前股市往往會上漲,推出后股市以下跌居多,而大趨勢從來不會因為股指期貨的上市而改變。這也容易理解,因為在股指期貨推出前,機構總是希望能夠獲得充分的話語權,這樣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不僅能夠鎖定投資利潤,甚至還可以進行雙重投機操作。因此股指期貨推出之前必然會有一個機構爭奪話語權的過程。筆者認為這里面實際上另有玄機可以挖掘:近期A股大跌跟幾家國有銀行的巨量融資傳聞脫不了干系,當全流通之后權重股的供應愈發顯得過剩起來,如何把貌似過剩的權重股包裝得人見人愛呢?筆者以為股指期貨的推出首當其沖。
從我國資本市場的歷史和功能來看,國有銀行的融資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此一來只有股指期貨的推出能夠令權重股的供求關系由供過于求變為供求平衡甚至供不應求,爭奪股指話語權的過程將注定權重股的相對稀缺性,從而緩解融資對于資本市場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股指期貨還有助于市場消化之前全流通過程帶來的巨量籌碼。從這個角度講,對于股指期貨推出前的市場,筆者以為不宜過于悲觀,近期權重股的低迷表現不過是假象。三年不飛,一飛沖天,A股跨年度行情不會因為國有銀行的融資消息而改變,市場上其實有很多資金,缺乏的只是有價值的標的,如果標的的價值提高,即使高價也會有人愿意出,更何況權重股的估值尚在合理的范疇。 (作者為長城偉業期貨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