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慶義
盡管大多數人都對貿易保護主義深惡痛絕,但談論和反對聲音的增多,恰恰反映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不論是美國金融危機之前還是之后,貿易保護主義勢頭一浪高過一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被認為能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比如說,美國就認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能降低進口,從而降低貿易逆差?墒,貿易保護主義果真能降低美國的貿易逆差進而解決全球經濟失衡的問題嗎?
不論學者還是官員,在談論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都隱含著一個顯而易見的前提,那就是:貿易保護主義=美國減少貿易逆差。筆者認為,這個前提并不準確,需要更加仔細地分析。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場全球性金融危機,使得世界各國的進口和出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我們假設美國的進出口下降相同,則貿易逆差不變,F在美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如果其他國家不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那美國的進口會比出口下降更多,貿易逆差的確會降低。但是,若其他國家隨后同樣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自身”,則美國的出口也會受到阻礙,那就很難說貿易逆差是否會降低了。
再說,即使其他國家不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的貿易逆差也不一定就能減少。剛好,發表于今年8月期《政治經濟學雜志》(美國排名前五名的經濟學雜志)的一篇學術論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分析框架。這篇名為“貿易與資本流動:一個金融摩擦的視角”的論文,由兩位重量級的經濟學教授合寫:哈佛大學經濟系的Pol Antras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的Ricardo J. Caballero教授。Antras32歲就獲得了哈佛大學的正教授職位,而Ricardo J. Caballero教授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的系主任。一個是研究國際貿易的青年有為經濟學家,一個是研究金融市場的權威學者,兩人合作拿出的成果,應該是頗具分量的。
這篇論文將國家和部門之間金融發展的差異性融入傳統的HOM模型(即赫克歇爾—俄林—蒙代爾模型),得出了不同于HOM模型的結論。HOM模型認為,貿易和資本流動之間存在替代性,即如果資本稀缺的不發達國家同資本豐裕的發達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則會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這相當于輸出勞動、輸入資本,所以商品貿易和要素流動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Antras和Caballero的模型中,貿易和資本流動是互補的。即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貿易自由化推動商品流動,這會促進資本的流入。模型背后的邏輯其實并不難,勞動密集型產品在貿易之后的價格高于封閉時的情形,所以資本的報酬自然也就提高,這促進了資本的流入。相反,增加貿易限制則會降低資本的流入,甚至引起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流出到發達國家。
美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相當于增加貿易限制,這就降低了中美兩國之間商品的流動,中國的資本流入因此降低,遂使中國的資本項目(包括官方儲備交易余額)降低。國際收支平衡表有這樣一個恒等式,經常項目+資本項目=0。資本項目降低,意味著中國的經常項目必然要增加才行,由于經常項目主要是由貿易構成的,所以中國的貿易順差必然增加。而中國的貿易順差增加即是美國的貿易逆差增加。所以,美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實際上不利于削減美國的貿易逆差,當然也就談不上增加美國的就業了。
大部分人都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是保護主義依然盛行。究其原因,世人只是看到了貿易保護主義能在較短的時期內降低貿易逆差,而不能有效地反駁它。但是,筆者的分析認為,如果把時間稍稍拉長一些,無論其他國家是否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都不一定能降低貿易逆差。
。ㄗ髡呦抵袊鐣茖W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