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展超
繼下半年連發兩道通知催促之后,國土資源部高層再度要求地方政府,應對“批而未用”土地提出具體的處理意見。
國土部部長徐紹史昨日在一次電視電話會議上透露,全國土地二調中發現一些地方批而未用的土地“量比較大”,相關省份需要自身核查落實,“不管是真是假,都要提供詳細的資料和依據,要提出具體處理的意見。”
土地緊張局面是假的?
在國土部的相關規定中,批而未用土地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已經批準農用地轉用、但尚未實施征地,二是已經批準土地征收、但未實施供地的土地。在此次全國土地二調中,這兩種情況都被歸為建設用地。
一位地方土地督察官員曾對CBN表示,批而未用的土地實際上就成了地方上的閑置土地,在當前土地資源相對緊張的情況下,這是一種很大的資源浪費,而國家的土地調控政策就需要對這種不合理的現象進行調整和規范。
正是這種土地資源的低效使用造成了當前土地緊張的虛假局面,一位接近國土部的人士就曾對CBN記者直言,地方政府說自己缺地其實都有夸大成分,國土部每年供應的土地指標是足夠的。
雖然上述電視電話會議上并未透露地方批而未用土地的具體數量,但據一位土地學家對CBN表示,地方這類用地的數量不會少,估計甚至可能達到千萬畝的規模。而今年我國全國的土地利用指標不過600余萬畝,此前幾年也都維持在580萬畝的水平上。
這也意味著,全國層面的批而未用土地規模如果能真正利用起來,即便中央不再新批土地指標,也可以讓全國各地用上兩年左右。
土地文件“三道金牌”
為了讓這些閑置土地發揮效用,國土部已經在今年7月和9月連發兩道通知,要求地方清理批而未用土地,依法處置閑置用地。
在7月版的文件中,為了讓地方政府引起重視,國土部甚至決定動用“暫停建設用地審批”的權力:到2009年9月,對用地供地率仍未明顯提高的地區,將暫停對該地區建設用地審批的受理。
在部委層面接連下發通知后,地方政府也隨即對“批而未用”土地展開清理行動,陜西、上海、廣西、福建等地也出臺了相關規定。
上海近期就曾表態要對多達1077公頃的“批而未用”住宅用地進行分類處置,對已具備開工條件但因開發商原因而未開工的土地,將加大督促和處理力度。
上海市規土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土地批而未用,既有規劃、拆遷等方面的原因,也有開發商的原因。這1077公頃批而未用的土地,有相當一部分在開發商手中,涉及70多個房地產項目。開發商拿地后不開工,可能跟企業的經營狀況有關,也不排除部分房企有囤地目的。
而為確保土地二調數據的真實準確,全國土地調查辦11月中旬也下發《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中“批而未用”土地核實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土地二調中“批而未用”土地的核實工作。
地方政府需要在12月15日前核查相關資料,并上報國土部。國土部將組織聯合檢查組對各地復查核實結果進行檢查、抽查。對復查核實把關不嚴、弄虛作假的,將嚴格查處,追究責任,并予以通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