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養老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也倍受政府和監管部門的關注和支持,長江養老堅持專業、誠信、審慎、盡責、穩健和客戶至上的經營方針,堅持走專業化市場化養老金管理公司發展之路,用市場化的手段積極參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與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新時期譜寫的金色華章
為推動上海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進一步規范上海市企業年金管理和運作模式,整體承接并市場化管理上海市原有企業年金基金,保障企業和職工利益,在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2007年5月,由13家中央和上海大型國有企業共同發起設立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長江養老與上海企業年金過渡計劃
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伊始,就被賦予了重大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按照原勞動保障部2007年12號文規定,在2007年底完成企業年金由政府運作向企業年金管理機構運作的轉型,實現市場化運營管理。上海市原有年金資產規模較大、參保企業和職工較多,資產性質較為復雜。按照平穩移交和維護原有企業年金資產和賬戶完整性的原則,經監管部門批準,由長江養老發起設立了市場上第一個規范的集合型企業年金計劃——上海企業年金過渡計劃(以下簡稱“過渡計劃”),為上海5700多家企業、82萬職工、180多億的原上海企業年金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服務。
長江養老經過一年多的經營管理,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平穩、順利地完成了“上海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的承接任務,移交后企業年金各項服務不斷不亂,計劃整體運營高效有序,受托資產規模穩定增長。截至2009年6月底,長江養老受托管理的年金資產規模達232.48億元,是國內受托資產規模最大的養老金公司;一年半投資管理累計收益率為10.90%,超越一年期定存利率8.68個百分點,實現了年金資產保值增值,得到參保企業及職工廣泛認可。2009年7月長江養老在國內首推卓爾年金服務品牌,率先實現網上業務全受理,企業可通過網上辦理所有業務,并通過短信、網絡及時獲知業務辦理信息,并同時與12家銀行攜手打造了國內領先的年金支付平臺,滿足企業員工在全國范圍內的本地化就近領取。2009年長江養老以鮮明的品牌優勢、專業的受托能力、嚴格的服務標準成功中標了中建材、交通銀行年金計劃的受托人資格,專業能力再次得到市場的認可。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使得長江養老對今后更好的服務企業客戶充滿信心。
2009年初,作為一家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服務于地方企業年金市場化發展為已任的專業化養老金管理機構,長江養老被上海市政府評為2007—2008年度上海市文明單位。
過渡計劃承接產品準備就緒
按照本市企業年金移交工作實施方案,上海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的有效期為兩年,2009年底結束運營后,長江養老將設立新的計劃來承接過渡計劃。這次過渡計劃轉型,也適逢上;I辦世博會、推進民生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確保過渡計劃轉換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不影響廣大參保企業及職工利益維護,保持新舊計劃的有序銜接和交替,是長江養老繼企業年金整體移交這一重大歷史使命之后面臨的又一項重要任務。兩項任務一脈相承,承前啟后,只有完成了2009年底新產品計劃承接,上海企業年金移交工作才能畫上圓滿的句號。
在充分考慮上海企業年金資產規模龐大、參保企業眾多、轉換情況復雜、社會穩定需要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對上海提出的過渡計劃轉換方案給予了專項批復,提出的“過渡計劃到期后,應按照平穩、安全、發展的要求,認真做好后續工作,確保新老辦法平穩過渡,保證基金財產安全,實現新的發展”的總體要求,采納了長江養老提出的到期后有序開放過渡計劃,將其轉換成多個集合型運作的企業年金計劃的建議。并同意長江養老作為集合計劃的國內先行先試單位,一次性批復長江養老設立3個集合型計劃來全面承接上海過渡計劃。
針對在以往的市場調研中,絕大部分參保企業和受益人認同過渡計劃的集合運作、專業投資、系統服務、參與便利的運營模式,長江養老專門設計了“長江金色晚晴(集合型)企業年金計劃”、“長江金色交響(集合型)企業年金計劃”和“長江金色林蔭(集合型)企業年金計劃”(均待批復),用以全面承接以管理過渡計劃到期后企業和職工的企業年金基金財產,確保2009年底過渡計劃到期的平穩轉換,確保上海企業年金平穩移交的成果。同時,對于特大和大型企業年金計劃的特殊轉換需求,長江養老也配備了專業化的咨詢與服務團隊,提供企業年金計劃的個性化服務和解決方案。
承接產品的特點和優勢
長江養老設計的過渡計劃承接產品——“長江金色晚晴企業年金計劃”(待批)延續了原有過渡計劃的運作管理模式。延續過渡計劃的規模運作、集合管理、多個優秀投資管理人和統一估值的運作模式,最大程度地保證降低大規模資產變現、賬戶再度移交的風險和管理成本,提高承接計劃的平穩性和資產持續收益性保持過渡計劃的產品優勢。長江金色交響和金色林蔭(集合型)年金計劃(待批)則通過特征各異、配置多元、規模運作、自主組成的多個規范投資組合,同時選擇了優秀的托管銀行和投資管理專業機構,共同為廣大參保企業提供高水平的產品和服務。近期上述計劃即將面世,長江養老在方案、系統、流程和服務方面也已做好了充分細致的準備。
對于過渡計劃中的廣大參保企業和職工,只需與長江養老簽署受托管理合同即可通過直接進入和轉入的方式加入上述集合型計劃中。長江養老將以尊重企業的意愿為出發點,盡可能滿足企業多樣化需求,在轉換過程中,保持與客戶的良好互通,協助企業做好計劃選擇、合同簽署和后續轉換工作,確保轉換過程中的風險最小化、客戶利益最大化,保障過渡計劃到期的平穩、有序轉換。同時,新產品計劃中的企業客戶將繼續尊享“長江卓爾年金服務”所帶來的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環保型的服務體驗。
長江養老的未來發展
長江養老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也倍受政府和監管部門的關注和支持,長江養老堅持專業、誠信、審慎、盡責、穩健和客戶至上的經營方針,堅持走專業化市場化養老金管理公司發展之路,用市場化的手段積極參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與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長江養老通過兩年的運營管理,積累了豐富的年金管理經驗,形成了專業、嚴謹的受托管理能力,穩健的投資管理能力和高效、便捷的年金服務能力。
作為專營企業年金的金融機構,長江養老具備一支擁有眾多對養老金事業全心投入的專業人士。長江養老從成立之初,就注重建立一支具有專業能力、責任心強、熱愛養老金事業的專業人才隊伍。公司具有碩士學歷的占50.3%,博士學歷的占10%,分別來自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海內外多個行業,多名人員獲得CPA、CFA、FRM、精算師和律師資格,具有從事養老金管理的深厚的專業理論素養。作為專營信托型養老金的機構,長江養老通過引進國內外優秀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及優秀基金經理、金融分析師等,構建了經驗豐富的投資管理和研究團隊,專注于養老基金投資,確保養老金的保值增值。
長江養老在過渡期結束后,以及未來業務發展上,將繼續以客戶利益為上,堅定不移地走專業化的養老金公司發展之路,積極參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與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并始終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為衡量工作的準則,一如既往地為廣大客戶提供安全、高效的企業年金服務。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致力于打造成為國內最強、最具公信力的信托型養老金管理機構,為廣大參保企業和職工創造更大的價值,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和多層次養老保障事業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OECD國家企業年金集合計劃概覽
OECD發達國家企業年金集合計劃已經運行了幾十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業年金集合計劃。從OECD國家的經驗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無論是大型企業或是小型企業,都傾向于選擇以集合計劃的方式建立企業年金,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的資產規模越來越大。
比如在荷蘭80%以上的企業年金計劃都是以集合計劃的方式建立;比如截止2006年9月,澳大利亞以集合計劃方式聚集的超級年金資產規模高達4680萬億澳元。
企業年金集合計劃優勢
企業年金集合計劃之所以得到如此迅速的發展,主要得益于企業年金集合計劃所特有的優勢對企業和職工產生的巨大吸引力。一是規模經濟。集合計劃的規模經濟效應集中體現在能夠以整體規模攤薄和降低整個計劃的運營成本和管理費用,提高資產運作的效率。集合計劃可依靠龐大的資產規模提高資產管理者交易時的議價能力,并且可將資產分散給不同的金融機構進行投資管理,或是分散在不同的投資產品,能夠更大限度地實現資產多元化配置,從而提高資產的管理效率。規模經濟最直接的體現即是相對低的資產管理成本和相對較高的資產收益率。二是攜帶方便。企業年金集合計劃具有較強的可攜帶性,凡是雇員在參與同一集合計劃的雇主之間流動,可以不改變企業年金計劃的參保關系,不會遭受養老金權益的攜帶性損失,并且在計算養老金權益時還可合并計算在各個企業的服務年限,從而受到雇員,尤其是流動性較強的行業雇員的歡迎。三是參與便利。對于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而言,企業年金集合計劃沒有資產規模的限制,消除了中小型企業建立企業年金計劃的門檻,降低了企業建立企業年金計劃的成本。尤其是一些專門為中小型企業設計的企業年金集合計劃,如美國的SEPs和SIMPLE IRA計劃等,都大大縮減了小企業建立企業年金的程序,減少了對小企業建立企業年金條件限制等,為中小型企業建立企業年金提供非常便利的通道。
除此之外,通過對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的設計,集合計劃同樣可以具有靈活性的特點,也可以滿足不同企業個性化的需求。比如企業年金集合計劃可以提供多種不同風格的投資組合產品,滿足不同企業和職工的需求,并且可以賦予企業和職工在不同投資組合之間轉換和分配資產的權利,還能充分發揮出企業和職工的主動性,充分調動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
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的類別
一般來說企業年金集合計劃主要可分為集成信托計劃和行業基金兩種模式。
根據集合計劃針對的成員和治理結構的不同,又可以進一步將企業年金集合計劃進行分類。根據集合計劃是否對社會成員開放,可以分為封閉型企業年金集合計劃和開放型企業年金計劃。封閉型企業年金集合計劃主要是針對特定行業或特定地區,而開放式企業年金計劃可以覆蓋不同行業和地區的雇員。根據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的治理模式不同可以將企業年金集合計劃分為內部治理模式和外部治理模式兩種。內部治理模式(例如我國的企業年金理事會模式)受托人由雇主和雇員共同擔任,外部治理模式(例如中國的受托人機構)的受托人通常由專業化、市場化的金融機構擔任。不同的分類要素的組合形成了各國(地區)各具特色的企業年金集合計劃類別(表1)。
集成信托計劃
○ 集成信托計劃的現狀及發展
集成信托計劃是由金融機構面向市場任何企業設計和提供的標準化投資產品。集成信托計劃的發展與金融市場的發展緊密相關聯,尤其是與基金管理行業的發展聯系緊密。由于參與集成信托計劃不受行業、企業規模等因素制約,是企業建立企業年金計劃最為便捷的通道,加上金融機構為追逐商業利益不斷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多種多樣的集成信托計劃產品,集成信托計劃很快成為OECD國家以及非OECD國家最為普遍和重要的企業年金計劃類別。截止2006年9月,澳大利亞集成信托計劃資產規模達到3060億澳元,占到澳大利亞超級年金總資產的32.4%;在香港,集成信托計劃更是最為普遍的養老金計劃。截止2007年3月,香港強積金40個養老金計劃中有36個都是集成信托計劃(另外有2個是行業基金,2個是單個雇主發起計劃)。
○ 集成信托計劃的特點
集成信托計劃的主要特點如下:一是集成信托計劃產生的基礎是信托法,因而集成信托計劃的受托人是提供集成信托計劃的金融服務機構。金融機構通常選擇(聘任)在管理運營養老金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人擔任集成信托計劃管理委員會的主席,并按照職業經理人標準給付報酬。二是監管機構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嘗試促使商業機構履行信托責任。比如對受托人制定嚴格的準入標準或實施準入審批制度,香港法律要求受托機構已繳資本或凈資產至少達到15000萬港幣,并要求按照計劃資產的0.03%計提風險準備金在受托人出現違法行為時作為補償。比如澳大利亞法律規定商業受托機構必須成立由雇主代表和雇員代表組成的咨詢委員會,可就計劃運營的相關問題提出建議。比如澳大利亞和香港要求受托機構提供足額的責任保險,對由于受托人未履行信托職責導致的損失進行補償。三是集成信托計劃通常采用“一站式”的服務,由同一金融機構或者金融集團下屬不同的子公司提供服務。
○ 集成信托計劃的評價
集成信托計劃的優點主要為:其一是計劃為企業建立企業年金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道。由于集成信托計劃并不對企業的規模、行業性質做出限制,企業可以根據需求在市場中隨意選擇適合的計劃參與。其二是集成信托計劃規模經濟明顯,能有效攤薄計劃的管理成本和交易費用,有效提高計劃的運營效率。其三是集成信托計劃由金融機構提供專業服務,金融機構在管理和運營養老金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但值得注意的是集成信托計劃的受托運營機構是商業機構,面臨商業利益和信托職責之間平衡的問題。通常監管機構都通過較為嚴苛的規則和制度盡量予以規范。
行業基金
○ 行業基金的現狀及發展
行業基金又稱為多雇主年金計劃,典型的行業基金覆蓋的是同一行業的企業,并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同時,也有一些國家的行業基金是面向所有行業的,例如在瑞典由雇主聯盟和工會聯盟共同發起設立的ITP計劃覆蓋了瑞典大多數行業的雇員。盡管各行業都可以設立行業基金,但研究表明行業基金在兩類行業里尤其受到歡迎:一是傳統制造業,例如礦業、鋼鐵業等;二是流動性行業,例如建筑行業,餐飲業,紡織業等。例如美國的多雇主年金計劃主要存在于諸如印刷業、家具業、建筑業、運輸業等流動性較大的行業;香港成立的兩個行業基金分別建立在建筑業和餐飲業。
目前行業基金已經發展成為企業年金集合計劃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截止2006年9月,澳大利亞共成立了82個行業基金,總資產規模為1620億澳元,占澳大利亞整個超級年金市場的17.2%;截止2006年,荷蘭共建立了超過70個行業基金,80%左右建立企業年金的雇主選擇參加行業基金。隨著行業基金的發展,基于留住轉行的成員、擴大行業基金規模、實現規模經濟等原因,封閉的行業基金逐漸具有一些開放性,計劃開始向一些其他行業的成員開放,允許不同行業的雇主參與特定的行業基金。
○ 行業基金的特點
行業基金的特點為:一是行業基金通常是雇主聯盟和雇員聯盟談判和協商的結果,因而勞資雙方的談判機制是行業基金設立的基礎。在20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成立的第一個行業基金時,澳大利亞的雇主聯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樣的,在荷蘭以及其他國家,強大的勞資談判機制(工會和雇主聯盟)在行業基金里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二是從治理來看,行業基金通常是由人數相同的雇主和雇員代表組成的基金會或者管理委員會進行管理,有的國家也允許由工會單獨進行管理,例如加拿大多雇主年金計劃既可以由工會和雇主聯盟聯合管理,也可以由工會單獨管理;饡墓蛦T代表需要由計劃的成員、受益人或者能代表雇員利益的組織選舉或推薦產生,但代表不一定得是計劃的成員;雇主代表需要由參加計劃的雇主或者參與協商談判的雇主聯盟推舉產生。為保證雇主和雇員雙方權責的制衡和利益得到恰當地保護,不同的國家還對基金會的組成有一些特別的規定,比如澳大利亞規定禁止排斥任何團體的人被提名為雇主代表或雇員代表;為保護較小團體的利益,對每一地區或團體設定了代表人數限額;比如荷蘭執行聯合主席制,雇主代表主席和雇員代表主席每年輪流執政等。三是各國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保證行業基金的基金會(或管理委員會)能夠實現受益人利益最大化。比如在一些OECD國家當監管機構認為行業基金基金會(或管理委員會)未盡全力保護受益人利益時可派獨立的個體受托人到基金會擔任主席。在澳大利亞和荷蘭這類獨立受托人多數是以自愿、義務的形式為基金會工作以保證個體受托人能夠不帶有任何商業利益地從受益人的利益出發開展工作。澳大利亞還要求為受托人購買商業責任保險,以管理受托人履行信托責任的風險。比如為使行業基金的運行更加專業化,有時也會在建立基金會的同時建立一個咨詢委員會,或者將部分職能(如投資、托管、賬戶管理等)外包給專業服務提供商。
○ 行業基金的評價
行業基金運行的優點:一是基金會(或管理委員會)是非盈利性質的組織,不存在股東利益和受益人利益的沖突,并且由雇主代表和雇員代表共同管理,雇主和雇員的利益都能恰當得到體現;二是行業基金的規模通常較大,從而能夠擁有更低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三是行業基金的可攜帶性強,便于雇員在同一行業內的流動。
但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會(或管理委員會)由于缺乏具備專業技能的受托人,他們的決定可能并不是最優的。這類問題通常是通過雇傭外部顧問,或者提供專業培訓解決,但這可能會導致額外的運營成本,抵消了年金基金的凈收益,從而損害受益人的利益。
結語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企業年金集合計劃是企業年金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而由于集成信托計劃和行業基金各具優點和不足,企業年金集合計劃是以集成信托計劃的方式建立還是以行業基金的方式建立,需要根據各國歷史文化背景、法律體系、勞資談判機制、資本市場完善等因素而做出選擇。從我國的現實情況來看,由于受到法律體系、勞資談判機制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影響,目前集成信托計劃應是我國建立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的最佳選擇。從實踐來看,國內已經出現了一些企業年金集合運作管理的研究和探索,例如由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受托管理的上海企業年金過渡計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集合運作的企業年金計劃。受益于上海企業年金過渡計劃資產的規模效應,以及長江養老優異的受托管理能力,過渡計劃收取的各項管理費用相對較低而資產運作效率相對較高,在2008年該計劃資產實現了7.23%的收益率,遠遠高于業內平均水平。這些實踐界難得的探索為今后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相關管理辦法的出臺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當前,監管部門也正在抓緊研究制定出臺有關國內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的管理辦法。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管理辦法的出臺,市場中將會推出更多的集合計劃產品,將為中小型企業以及大型企業建立企業年金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這無疑將推動我國企業年金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戰略發展部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