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昨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09全球CEO年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快速增長的信貸投放有效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fā)展。他同時指出,存款利率不應過低,否則將會影響金融系統(tǒng)向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動力。
金融機構應保持自身健康性
周小川認為,金融體系能否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一個關鍵因素是金融機構自身的健康性。
“金融機構如果在危機中自己生了重病,就會住院治療,修復資產負債表,考慮如何充實資本金,怎么能夠消化自己的有毒資產。”
從商業(yè)銀行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大型金融機構啟動了一輪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結構得以改善,資本金也比較充足,加上近年來經濟發(fā)展較好,因此從健康的角度看,中國的金融機構有能力繼續(xù)向實體經濟提供有效服務,不過,周小川指出:“依然要保持警惕。這一輪情況好并不意味著以后就安全了。得病的原因之一有時就是放松警惕,對自身健康考慮不周。”
存款利率不應過低
對于金融社會來講,要保持金融系統(tǒng)向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壓力和動力。從壓力情況來講,一方面是競爭,一方面是價格。周小川指出,利率特別是存款利率過低或者將近零利率,有時就會減少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進行服務的壓力。
據了解,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初,一些金融機構存在囤積現金的現象,主要是因為要解決區(qū)域杠桿化的問題。此后,在宏觀調控者向金融市場投入大量的流動性后,還有囤積現金的現象。“這其中有多種多樣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負債方的利率太低,囤積也不會占用太多資源,不放出去壓力也不大。”周小川認為。由于存款利率已經降到2%,活期存款更處于較低水平,金融市場短期拆借利率也很低,如此一來,金融機構就會考慮將存款用出去,從而使得金融機構為實體經濟服務時獲得收入,同時充實自身資本。
周小川指出,在利差方面還要保持一定的水平,特別是對于發(fā)展中國家來說,由于整個經濟體系中產生不良資產的機會較多,有時市場還不成熟,銀行體系需要有一定的利差,使得它為實體經濟服務時自己也能夠得到加強。
他認為,如果利差過小,機構內部部門之間的關系就會發(fā)生變化,產生交易部門膨脹、信貸部門萎縮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我們考慮在金融市場的結構上、政策上等各個方面如何保持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服務的壓力和動力以及其中的價格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