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進峰,鄭智
11月20日,2009年全球CEO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銀行體系需要有一定的利差,“存款利率過低或者將近零利率,有時就會減少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進行服務的壓力。”
在詳解如何確保信貸資金真正進入實體經濟的同時,周小川警告說,在實體經濟領域,某些產業,特別是一些常規的制造業,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現象,在投資方面必須小心。未來的新的投資增長點在城鎮化過程中的投資需求,但是如何夯實政府融資平臺的還款來源,防止銀行不良資產走高,是當前面臨的挑戰。
過低利率政策有弊端
金融危機以來,盡管一些國家財政當局和貨幣當局向金融體系注入了大量的資金,但金融機構囤積現金現象仍然嚴重,資金并未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周小川認為,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負債方利率太低,囤積資金不會占用太多資源,因此銀行放貸動力不大。
“要保持金融體系向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壓力和動力;從壓力情況來講,一方面是競爭,競爭就會產生壓力,除了競爭之外還有價格。”周小川指出,“利率,特別是存款利率過低或者將近零利率政策有時就會減少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進行服務的壓力。”
在周小川看來,如果利差過小,可能導致一些金融機構內部部門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金融機構可能會因信貸業務盈利較少,而側重更加賺錢的交易業務。最終導致“交易部門膨脹得很厲害,信貸部門處于萎縮的狀態”。
周小川認為,上述問題需要政策制定者在金融市場結構、政策等各個方面進一步考慮 ,如何保持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服務的壓力和動力以及其中的價格機制。
因此,他認為,在利差方面要保持一定水平。特別是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由于整個經濟體系中產生不良資產的機會還是比較多,有時市場還不成熟,銀行體系需要有一定的利差,使得它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時候自己也能夠得到加強。
周小川認為,目前中國2.25%的存款利率會給金融機構帶來一定壓力。“因為要付2.25%的利息給儲戶,這樣(金融機構)就有壓力,一定想辦法把資金運用出去。這就使得金融機構能夠看到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時候得到收入、得到利潤,能夠充實自己。”
他認為,通過上一輪金融改革,中國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改革得到了加強,商業性金融機構都有相當強的獲取利潤動機,會首先考慮股東利益。
政府融資平臺風險待解
在詳解如何確保信貸資金真正進入實體經濟的同時,周小川警告說,在實體經濟領域,某些產業,特別是一些常規的制造業,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現象,在投資方面必須小心。
盡管周小川未點名產能過剩行業,但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表示,“將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這6個行業作為調控和引導的重點”。同時列出了電解鋁、造船、大豆壓榨等產能過剩矛盾比較突出的行業,希望引起各部門、各地區的重視。發改委的這一表態已引起一些銀行的重視,開始控制向這些行業的貸款。
除了制造業,周小川還表示,在一些基礎設施領域也存在類似產能過剩問題。比如某些公路,雖然從長遠來看是有必要的,但投資太早會出現沒有車流量的問題。
鑒于產能過剩已經局部顯現,周小川認為中國必須在投資方面找到新的增長點,而城鎮化過程中的投資需求正是這個新的增長點。
周小川說,城鎮化的過程是中國所特有的,中國有幾億農業勞動力,要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不斷減少,會有更多人到城里,到城里就需要有住房、需要有公共設施,需要城鎮改善環境,需要擴大城鎮范圍。因此就帶來了住房需求,擴大城市內部基礎設施的需求,城市內部公用設施的需求,城市社會事業包括醫院、學校等需求。
周小川認為,這種需求有其必然性和好處。必然性是中國處于城鎮化的發展階段,好處是這個投資是有實際需要的,不是太超前,是符合當前階段發展的,不是浪費的,也不會導致產能過剩。
但難處在于,一部分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用設施不一定有充足的自身項目的效益,有一些是有效益的,但也是依靠了財政性的還款安排。
而對于籌集這些項目資金的各種政府融資平臺,周小川觀察到,其主要有兩種融資方式。一種是以城市政府所擁有的土地做質押進行融資,一種用綜合收費能力來保證支持項目的還款能力,而不是靠項目自身的收費能力。
這就帶來了很多挑戰,解決得不好可能造成政府融資平臺還款能力的欠缺和銀行不良資產升高等問題,周小川稱,城鎮化是當前一個正確的方向,需要金融機構給予支持,但也需要在政策上、法律體系上有所改進,使得它得以順利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