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FDI連升3月 商務部高度關注熱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22:45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徐蕓茜 北京報道

   人民幣升值壓力空前,熱錢伺機而動。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1億美元,同比增長5.7%,連續三個月出現增長。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實際利用外資情況下降,今年7月外商直接投資(FDI)甚至同比大降35.71%,但8月開始轉負為正,增長7%,實現去年10月以來首次單月增長,9月FDI增速則高達18.9%。

   巧合的是,廣東社科院產經研究所副所長黎友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通過對地下錢莊資金流向的監測,9月正是近期熱錢流入幅度最大的一個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和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明接受采訪時則表示:“現在中國集熱錢涌入的所有因素于一身。”國際短期資本正在押注人民幣升值。

   本報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的情況是,FDI連續三個月大增也引起了商務部的關注,但是熱錢來無影去無蹤,很難判斷其數量有多少。目前,商務部等有關部門正提高預警,緊密關注數據異動。

  鉆FDI政策空子

   從2008年第四季度始,中國的FDI流入呈回落態勢,2008年10月FDI負增長,2008年11月和12月,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同比下降了36.52%和5.73%,而那也正是業內人士普遍擔心大量熱錢逃離中國之時。2009年第一季度,FDI同比下降了20.56%,到2009年7月,創下今年以來最大降幅,下降35.71%,實際FDI連續10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

   2009年8月開始,FDI由負轉正,9月更是創下了18.9%的高增速。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上的B股指數持續飆升,11月以來上漲幅度超過20%,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海外資本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自今年3月商務部下放外商投資審批權限給各地方開始,就有專家擔憂熱錢直接假道FDI進入內地市場。實際上熱錢進入內地市場一個較為公開的渠道就是鉆“FDI”政策的空子,一位熟悉此道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了其中奧妙。

   今年3月,為了緩解內地部分地區的資金緊張,商務部將境外企業對境內企業的并購審批權下放至地方商務局,但地方商務部門對外商投資項目的審批,主要還是案頭文件審查,這也就給熱錢進入留下了口子,只要給出合理的理由,就可以蒙混過關。

   另外,很多香港公司在內地都有投資項目,或者持有內地房產公司的股權,只要直接收購這些公司的股權,進行股權變更后,招牌還是那塊招牌,但是實際上背后運作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業界普遍認為,“熱錢”進入渠道分為四種,即貿易通道、個人單方面轉移、外商直接投資以及其他渠道。其中,貿易渠道是“熱錢”進入的主要渠道。“熱錢”主要通過貿易渠道介入,因此很難測算其規模。雖然貿易順差和FDI增量均取自商務部每月的統計數據,但是“熱錢”還是通過許多灰色渠道進入中國境內,比如地下錢莊、跨國集團間的轉賬與對沖等,這也使得政府把握“熱錢”的實際規模存在較大困難。

  政府提高預警

   面對伺機而動的熱錢,政府部門不斷提高預警。

   一般來說,當期外匯儲備中扣除貿易順差、外商直接投資(FDI)及匯兌損益后的部分,被稱為“熱錢”。以此計算,2009年第三季度貿易順差為393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為208億美元,兩項數據之和與第三季度141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新增余額相差了810億美元。

   中金公司的估算結果是,2009年第三季度,不可被解釋的資本流入可能超過500億美元。來自中國社科院的分析認為三季度“缺乏合理解釋的外儲增長”也就是流入的熱錢超過900億美元。雖然金額不同,但是結果都一樣——熱錢正在通過各種渠道流入。

   張明認為,在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作用下,美國經濟在2009年下半年仍將繼續反彈,美國金融機構重新配置風險資產的過程就不會逆轉,這就意味著將有更多的短期國際資本從美國流入到新興市場國家。因此,他預計熱錢在2009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將繼續流入我國。

    熱錢再度涌入內地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政府也在不斷加強預警。

   央行11日發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首度提出“結合國際資本流動和主要貨幣走勢變化,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對此,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的理解是,中國央行的這個新提法表明,近期國際熱錢涌入現象引起決策層的高度關注,中國將會更多考慮資本投機因素,加強風險控制,保障金融安全。

   近期,商務部也多次強硬表態,力挺人民幣匯率穩定。同時,相關部門也在加強數據監控,對FDI等數據異動情況及時監測、及時匯報。另外,外管局也正在加強熱錢通過企業結匯額度進入中國的監管。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