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009胡潤百富榜》在京發布。“電池大王”王傳福名列榜首。“(我們)對于財富排行榜等的態度向來是不關心、不參與”,比亞迪媒體公關人員表示。那么,他在忙什么?
陳 墨(北京)
10年,彈指一揮間。他,7年時間里成為飲譽全球的“電池大王”; 在第二個10年內他要成為“中國第一”的乘用車產銷企業(2007年到2015年);第三個10年(到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王……
“狂人”的技術思維
“當時鋰離子電池市場是供不應求的,我們僅靠鋰離子電池一項創新,每年就能給公司帶來近10億元的純利潤”,“技術是比亞迪迅速發展壯大的根本” ,王傳福如是說。技術對于一個高端生產企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王傳福是搞技術出身的,他對技術的理解更為深刻:技術只有通過具有市場需求的產品加以表現,才能創造巨大的利潤,體現它的價值;技術的獲得不僅靠自己的研發,還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不侵犯別人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奉行拿來主義,吸收、改良、創新。
中國企業普遍面臨著國外先進技術的壓迫與訛詐,以致造成了中國企業的“技術恐懼癥”。對此,王傳福說,這種恐懼正是對手給后來者營造的一種產業恐嚇,他們不斷地告訴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發很難,直到你放棄。王傳福認為技術是“紙老虎”,別人能做,我就能做。在他和他的比亞迪進軍鎳鎘電池時,遇到了負極制造材料鈷的問題,這種材料需用量大,如果進口國外性能較好的鈷,成本極高。在這種情況下,比亞迪與深圳某公司合作,找到國內外鈷的品質差距,研制了一套提高國產鈷品質的詳盡、可行的辦法,這不僅使國產鈷達到國際品質要求,而且較國外產品成本低40%。由于負極材料應用極廣,比亞迪僅此一項,一年就可以節省數千萬元。在這里,技術通過市場需求的電池體現并創造了價值。
如何利用非專利技術?王傳福也摸索出一條路。比亞迪進軍汽車領域推出的首款車型——比亞迪F3取得了不俗的市場表現:年銷售10萬輛,為比亞迪在汽車產業的發展打響了第一槍。然而,比亞迪F3所用的技術卻遭到了人們的質疑:認為其“山寨”痕跡嚴重。事實上,這些質疑有一些根據:比亞迪F3與豐田花冠,二者外形極為相似,不僅如此,比亞迪F3的零部件甚至還可以和豐田花冠通用,以至于有人把比亞迪的標志撤下來,換上花冠的標志。
對此,王傳福并不避諱,他把這種模仿稱為“站在巨人的肩上”,“F3,我們參照了一些國外公司的優秀品牌,我們使用它的非專利技術,把專利技術剔除掉。F3賣得那么好,就是因為它的設計好。”
F3現象不是一個偶然,他是王傳福技術戰略的一個部分。比亞迪隨后推出的F0與豐田AYGO的外形也很相似,比亞迪F6和豐田凱美瑞也有諸多相似之處,而比亞迪汽車的價格卻比豐田類似車型便宜一半以上。對此,豐田甚感不安,把比亞迪F3買來研究,為什么比亞迪能造得如此像豐田,而價格卻那么便宜?許多人認為豐田會起訴比亞迪,但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
王傳福表示,比亞迪雖然學習別人,但并不會惹上官司:“我們的車沒有任何專利問題,我們把其中涉及的專利全部改完了,一條條地改。我們的確大量使用了別人的非專利技術,但非專利技術的組合集成就是我們的創新。知識產權要尊重,但可以規避。”
技術與冒險精神的結合
王傳福帶領比亞迪解決材料鈷問題之時,還創造性的解決了生產線的問題。當時比亞迪資金匱乏,無力購買先進的現代化生產線:當時一條生產線要1億美元左右。它雖然先進,卻也是企業的巨大成本。經過縝密的研究,他把生產線進行合理分割,讓生產線變成半自動化與人工操作相結合。這種看似倒退、落后帶有冒險性質的常識,竟然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具有調整靈活的優點。1995年下半年,王傳福將比亞迪的產品送給臺灣最大的無繩電話制造商大霸試用。雖然在情理之中,但還是讓他深感意外,大霸對他們的產品產生濃厚的興趣:優秀的品質,低廉的價格。當年底,大霸毫不猶豫將給三洋的訂單轉給了王傳福。
到1997年,比亞迪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成長為一個年銷售近億元的中型戰艦。3年間,比亞迪每年都能達到100%的增長率。
1997年對企業界來說是風刀雪劍的日子,金融風暴席卷了東南亞,全球電池產品價格暴跌20%到40%,日系廠商處于虧損邊緣,但比亞迪的低成本優勢卻越發顯得游刃有余。飛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亞迪發出了令人激動的大額采購訂單。在鎳鎘電池市場,王傳福只用了3年的時間,便搶占了全球近40%的市場份額,比亞迪當之無愧的成為鎳鎘電池老大。
兵貴神速。王傳福全無留意,他一往無前。在鎳鎘電池領域站穩腳跟之后,王傳福緊接著抓住了第二次機會,開始研發蓄電池市場具有核心技術的產品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為此,王傳福投巨資——“最”字當先:最先進的設備,最前沿的人才,要為我所用。為了確保、加強研發的戰略地位,他建立了中央研究部。當時鋰離子電池市場可謂是日本人只手遮天,國內同行不相信比亞迪能研發成功,整個業界只有他篤信無疑。正如陳天橋當年“孤注一擲”創業受到業內嘲笑的情形一樣,王傳福也不能幸免于難。但結果卻是令這些人瞠目結舌。
為此,王傳福專門成立了比亞迪鋰離子電池公司,這一決定在今天已經結出碩果。從鎳電池到鋰電池,比亞迪從容不迫地趕超,一度令索尼、三洋等行業大佬恐懼。
目前,比亞迪的生產規模達到了日產鎳鎘電池150萬只,鋰離子電池30萬只、鎳氫電池30萬只,60%的產品外銷,手機領域的客戶既包括摩托羅拉、愛立信、京瓷、飛利浦等國際通訊業巨頭,也有波導、TCL、康佳等國內手機新貴,以及無繩電話用戶包括偉易達、松下、新利等行業領導者。比亞迪一躍而成為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電池供應商,占據了近15%的全球市場。比亞迪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電池巨頭。技術思維的成功、資金的積累為王傳福下一步的決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個決策就是進軍毫無經驗的汽車業。業內外嘩然。
冒險,再次演繹夢想成真
2003年1月,全無汽車生產經驗的比亞迪以2.96億元收購秦川汽車77%的股權,消息宣布后,比亞迪的股價連跌3天,由18港元跌至12港元。一面是各方人士的苦口婆心、質疑甚至威脅;一方面仍是“自以為是”,篤定無疑。他,王傳福認定的事就不可改變,如同當年做電池一樣。
事實勝于雄辯。比亞迪股份發布的200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收入161.32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凈利潤11.78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比亞迪汽車業務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33%,至88.77億元,占比亞迪股份總收入比重由去年底的32%飆升至55%,成功超越手機業務,成為公司的第一大業務。王傳福表示,比亞迪汽車今年銷量將超過40萬臺,并已向政府及企業等出售100臺F3DM電動車。王傳福的技術思維從電池成功步入到汽車領域。在這個過程中他同時完成了做汽車的資本積累。
王傳福敢于冒險,善于冒險。只是敢于冒險,不善于冒險,那是愚蠢的莽夫;既敢于冒險,又善于冒險才是真正的勇士。王傳福的冒險基于他對市場與產業的精準前瞻,基于對高端生產企業技術的把握。F3成功了,但他還是傳統類型的油動力車。王傳福表示,世界將進入一個電動車時代,內燃機時代即將走向結束,所有內燃發動機汽車生產廠所運用的那些技術將被終結,如四輪驅動技術、變速箱技術、燃油噴射技術等將變得毫無用處,因為電動汽車并不需要這些東西。這對于世界汽車產業而言,無疑是一次顛覆性的革命。王傳福說,電動車對傳統汽車的沖擊將像“電子表對機械表的沖擊”一樣強烈。日本東京大學經濟學教授藤本隆宏曾表示,“將來改變世界汽車產業格局的,將是一種徹底改變目前內燃機系統驅動的能源或者技術。”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瓦格納也坦言,“我們會看到目前使用的內燃發動機將大部分被淘汰,這在我30年的汽車業生涯中將是從未有過的感受”。
他深刻認識到這點。認識到了,理解透了,剩下的就是毫不遲疑的行動,而且一定要做好。這是他,王傳福的性格。“我們的電動汽車產業不僅僅包括純電動、混合動力,還有其它一些非常創新的產品,比如雙動力汽車。為了彌補純電動汽車產業和政策上的一些制約,我們推出了雙動力汽車。雙動力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完全不同,混合動力汽車只能用油,而雙動力汽車既能用油也能用電。這個創新概念的汽車很快可以與大家見面,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王傳福充滿豪邁與自豪。
王傳福將豪邁與自豪傳向中國的汽車產業:這種技術上的顛覆性變革不僅對比亞迪,對整個中國汽車產業都是一個機會,是一個引領世界汽車產業的機會。“電動車技術對于一直缺乏傳統汽車新技術的中國汽車業而言,是趕超歐美的一個很好的機遇。”
中國的汽車產業乃至整個企業界需要這種豪邁與自豪,并且無時無刻不呼喚它的到來。
鏈接:
王傳福,安徽省巢湖市無為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畢業于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同年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1990年畢業后留院工作,1995年辭職,創辦比亞迪公司,短短幾年時間,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制造商,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現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比亞迪電子(國際)有限公司主席。2009年以13億美元個人財富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59位。在2009年9月28日發布的2009胡潤中國百富榜上以350億身家成為中國內地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