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新財經》:納稅人的維權意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4日 18:01  《新財經》

  文/秋 風

  人們從稅收關系中,看到了自己是政府的主人,越來越多的人要求政府對民眾負責,要求建立更為公開的預算制度,要求政府部門更合理地花錢

  種種證據表明,中國目前的稅制不甚合理,企業和個人的稅負太重。很多企業家都說,在中國,如果企業不在稅上做點手腳,就不可能正常經營下去。在《福布斯》雜志發布的2009年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榜上,中國大陸排名第二,僅落后于法國。

  那么,如何讓稅制變得更合理?又如何減輕稅負?如果我們知道稅的基本性質,那就會知道,其實,唯一能夠讓稅制趨向合理、讓稅負減輕的,是納稅人自己,尤其是具有公民意識的納稅人。

  個人所得稅喚醒納稅人意識

  1980年,全國人大通過《個人所得稅法》,從這個時候開始,國人才開始有了納稅人的意識。其實,只要是人,只要他在世上生存一天,就在向政府納稅。不過,在不同的稅制之下,人們的納稅人意識會有很大的差別。

  在計劃經濟時代,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公有制企業,這些企業的利稅不分,全部上繳政府財政。因而,連企業都不覺得自己是納稅人。至于個人,就更沒有這種意識了。為了實現高積累,政府有意壓低工人的貨幣工資,輔之以實物性福利。在這種制度下,城市居民不用直接交稅,不覺得自己是納稅人。農民也沒有納稅的感覺。實際上,政府的投資都來自民眾創造,只不過它沒有表現為個人直接納稅的形態而已。

  在這種稅制下,人們不可能具有納稅人意識。相反,人們普遍地具有一種“群眾”意識,或者“臣民”意識。政府的收入,政府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人民覺得自己沒有資格過問。很多人甚至覺得,自己享受的福利都是政府賜予自己的,應當感謝政府。

  70年代末,市場化變革開始,在正統的公有體制之外出現了私營企業,出現通過私人經營獲得較高收入的群體。針對這些人,政府制定了《個人所得稅法》。起征點是月收入800元,而當時,大學生剛畢業的月工資只有58元。可以說,建立個人所得稅,主要是為了調節收入差距。盡管有了個人所得稅,但其收入規模在政府稅收中微不足道,民眾基本上也不關注這個稅種。

  到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后,民眾開始關心起個人所得稅。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的月收入超過800元,跨入了交稅門檻。工薪階層成為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主體。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納稅人”概念開始流行開來。納稅人意識帶了很多觀念上的重要后果。

  第一,人們對于民眾-政府的關系產生了不同看法。以前,人們都以為自己享受的福利是政府免費派發給自己的,因而自己是由政府養活的,甚至自己的生命都是政府賞賜的。一旦人們意識到自己是納稅人,就會覺醒,政府是自己養活的。政府之所以有錢,就是因為政府從自己口袋里拿走了一部分錢。政府的每一分錢都來自于民眾。

  第二,人們接受了由自己的代表決定征稅的觀念。沒有誰愿意別人拿走自己的錢,包括政府。如果政府一定要拿,那就必須給出充分的理由,必須通過必要的程序。因此,人們要求關于稅收的決定應當由人民代表大會來決定,應該通過法定程序立法,而不能由行政部門、更不能由財政、稅務部門自說自話。納稅人意識,讓人們對稅務部門有了一種戒備心理。

  第三,人們也不再相信,政府的稅收越多就越好。個人繳納所得稅的經歷讓人們發現,稅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不是別人繳納自己享受。相反,稅收都是自己繳納的。而按照政府花錢的程序,自己交的稅款未必會花在自己身上。因此,人們呼吁,政府不能隨便亂征稅、加稅,政府應當控制自己的支出,應當盡可能地減稅。

  第四,人們也覺得,既然政府拿走了自己的錢,就應當為自己做事情,而不是拿著納稅人的錢自己亂花,讓官員自己享受稅款的好處。人們產生了監督政府支出的意愿,因為人們知道,政府亂花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的錢,本來可以給自己帶來福利。

  可以說,個人所得稅對于喚醒國人的納稅人意識產生了極大作用。而這種納稅人意識也促進了納稅人權利意識的覺醒。人們從稅收關系中,看到了自己是政府的主人,越來越多的人要求政府對民眾負責,要求建立更為公開的預算制度,要求政府部門更合理地花錢。人們知道了自己是納稅人,自然就希望享有納稅人的種種權利。

  納稅人權利意識激發了人們的公民意識。意識覺醒的納稅人推動了相關制度向著合理方向改變。納稅人權利意識推動納稅人作為公民,進入公共領域發表意見,采取監督、維權行動,比如網民曝光官員公費到國外旅游。李金華刮起的審計風暴,如果沒有民眾支持、輿論附和,也就不會變成“風暴”,也不會對政府相關部門構成那么大的壓力。

  可以說,中國社會過去十幾年來在公共財政、法治政府等領域所取得的每一個重要進步,都主要是源于納稅人,即公民的推動。

  納稅人意識

  與福利享有者意識

  當然,當代中國人的納稅人權利意識依然不能令人滿意,其原因可以從稅制中找到。

  隨著個人收入增長個人所得稅在總稅收中所占比重也大幅提高。但是,相對于法治較為健全的國家,以個人所得稅為代表的直接稅在政府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依然過低,政府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增值稅之類的間接稅。在法治較為健全的國家,政府稅收總收入中,所得稅比重均在40%以上,增值稅等流轉稅所占比重在40%左右。尤其是在美國,所得稅占到聯邦稅收的大頭。而在中國,流轉稅與所得稅——包括個人所得稅與公司所得稅——占稅收收入總量的比例分別為67%和33%,流轉稅比重異乎尋常的大,而個人所得稅只占7%。

  這樣的稅制結構,使得諸多民眾對自己的稅負很不敏感。前幾年,政府廢除農業稅,很多人就歡呼說,農民從此就再也不用納稅了。不僅不納稅,政府反而發放補貼,有些農民因此而十分感謝政府養活了自己。這當然不是事實。農民只要買賣物品,只要維持生活,就必須間接地繳納各種稅款。但是,以間接稅為主的稅制欺騙了人們。民眾本來交了稅,卻以為自己沒有交。

  正是因為民眾的納稅人意識不夠敏感,納稅人權利意識還不夠健全,所以,面對不合理的稅制,很多人的反應是漠然置之。進一步,人們監督政府財政的意識自然就不會很強烈。

  近年來新出現的一個因素,從另外一個角度強化了人們對政府主張權力的意識。由于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過去十幾年來的快速經濟增長,反而惡化了社會財富分配格局,貧富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拉大。很多在公共空間發言的人,就是窮人,或許自認為自己的發言是代表窮人。基于這種立場,他們傾向于主張政府對富人出臺懲罰性高稅收。因此,他們大力支持政府的加稅政策,當然,也支持政府的福利政策。

  應當說,這樣的立場,容易給政府加稅提供借口。不過,它也引起了人們對政府支出結構、方向的普遍和強烈關注。通過這樣的討論,不少民眾形成了一種福利享有者意識。也就是說,他們相信,作為公民,政府有責任向自己提供某種福利。

  這種福利享有者意識與納稅人意識是相輔相成的。實際上,在納稅人意識中,本來就包含著一種獲得政府福利的期待,只不過在特定語境下被強化了。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同時扮演這兩個角色的。作為納稅人,他當然不愿意向政府繳納太多稅收,而作為福利享受者,他則愿意接受更多福利。第一個要求,作用于政府的征稅環節,第二個要求,作用于政府的支出環節。這兩個角色從兩個方面同時對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政府要以最少的稅款向民眾提供最多看得見的福利。

  而這正是“人民本位”的公共財政制度的核心原則。以前,中國的財政制度是政府本位的,政府主導征稅,同時又主導支出安排。結果是,民眾的稅負既高,稅款又被大量用于政府認為重要、但與民眾福利沒有直接關系的領域,比如用于低效率的生產、經營活動。民眾直接、間接地交了很多錢,卻不能從稅款支出中享受到看得見的福利。納稅人意識和福利享受者意識,推動政府必須對這樣的財政框架進行調整,政府必須調整支出結構,讓稅款更多地直接服務于民眾,真正做到取之于民,而又用之于民。而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外。

  公民精神推動稅制優化

  包括稅制在內的財政制度朝向人民本位方向變化,最主要的推動力量當然只能是人民,具體地說是公民。

  政府當然愿意多征稅,由著自己的喜好花錢,非民主的政府不用說,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同樣會有強烈的加稅沖動。這是民眾作為納稅人、作為福利享有者都不愿看到的。從這個角度看,政府與民眾在稅收、在預算的問題上是處于相對位置的:政府基于自己的利益,想獲得最大限度的自由裁量權;民眾基于自己的利益,要對這種權力予以約束,使政府更好地服務于自己。由此可以說,一個國家有沒有合理的稅制,政府的開支是否合乎民眾的期待,最終取決于民眾對自身權利——作為納稅人的權利與作為福利享有者的權利——的意識,及據此在各方面進行的馴化政府的努力。

  進行這種努力的方向很多。比如,人們可以積極推動政府對稅收、預算實行民主決策原則。這一原則的具體落實方式,就是稅收、預算法定原則。稅種、稅率應當由人民選舉產生的代表組成的機構,以法律的形態來規定;預算也應被當做法律來制定。在中國,雖然除了縣級人大之外,市、省、全國人大都是間接選舉產生的,但在政府各個部門中,各級人大相對來說與人民的距離還是略近一些。因而,由人大控制財權,就是財政民主原則的進步。通過輿論、學術、公民行動等途徑,推動把稅收、預算決策權從行政部門轉到人大,有利于公共財政制度的建立。

  現在的問題仍然是,在這方面進行努力的力量不是很大。原因是,人們的納稅人權利意識與福利享有者權利意識不是很強烈,具有這種權利意識的群體規模還太小,很多人不具有這種意識。而如果沒有權利意識,人們就不可能積極地進行改善制度的努力。

  考慮到這一點,媒體、專家也許不應當過于匆忙地呼吁降低個人所得稅率。相反,正確的改革方案是降低間接稅,容許所得稅之類的直接稅略有增加,最終將中國的稅制從以間接稅為主,轉變到以直接稅為主。這樣的稅制將把人民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以最簡單的方式清晰而準確地呈現出來,從而培育出真正的納稅人意識、公民意識。

  當然,歸根到底,人們是否愿意投身于推動財政民主化、推動稅制合理化、預算民生化事業,取決于是否有足夠多的人具有足夠強烈的公民精神、公共精神。也即,哪怕知道自己能夠直接得到的回報是有限的,仍愿意拿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些事情,或者是參與輿論,或者是維護自己權利,或者是影響人大代表,或者是監督政府財政,等等。公民自己的努力是優良制度建立的原動力。如果政府也足夠明智,則優良制度就完全有可能建立起來。假如公民不進行足夠多的努力,政府也就很難具有明智的美德。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010-62675174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