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時鋒
提醒央企在海外并購要學會用“巧實力”
昨天上午,國資委首次召集旗下的135家中央企業在北京召開了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會議。在海外如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了會議最為熱門的話題。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對中央企業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在中國中央企業海外并購逐漸出航之際,國務院國資委希望旗下的央企盡快裝備好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武器”。
提高社會責任能力
學會運用“巧實力”
“走出去”的中央企業越來越多。截至2008年底,已有117家中央企業對外開展了直接投資活動。在全球127個國家(地區)共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1791家。特別在今年全球主要發達國家處于深度危機后,由中央企業帶隊完成的海外并購案例層出不窮。上半年,幾乎是平均每月一則央企海外并購的案例。
但也因為海外并購的增加,投資所在國、國際組織對中國中央企業的海外并購行為越來越關注。國外對央企海外并購的質疑和評論的增加,形成了強大壓力,使得部分收購活動在進行中往往一波三折。
對此,主抓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還提示中央企業在海外要運用“巧實力”,這是國資委第一次提出上述看法。在國資委看來,央企在海外業務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不僅要繼續提高,而且要廣為傳播。“要妥善回應各類國際組織、媒體和學術機構的關注,做好溝通工作,掌握主動權,發揮巧實力,增強影響力。”
黃淑和還要求,“要積極研究和參與社會責任國際標準的制定,力爭取得一定的話語權。”
黃淑和在會上建議:“尤其是建筑施工、資源開發、勞動密集型等行業‘走出去’的中央企業,要加強與所在國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各方面的溝通,具備條件的企業要發布本企業在業務所在國家和地區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的報告。”
社會責任要規范
對外捐贈嚴格備案
對中央企業已經在國內實施的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如何正確規范企業實施也是國資委當前需要解決的重大命題。
當前,金融危機給全球帶來的沖擊尚未結束,世界經濟復蘇仍不穩固,全球氣候變暖和低碳經濟發展對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了挑戰,給企業可持續戰略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各界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黃淑和直言,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發展還不平衡,還存在不少差距。
中央企業都將起草社會責任報告作為工作的主要抓手,但國資委希望企業能突破報告發布而能真正形成內外統一的溝通平臺,增加社會責任的指標統計體系和工作評價體系,真正將企業社會責任建立成管理體系。
黃淑和對報告編制提出了兩點要求,即客觀性和實效性,不能一味地談成績。“要把履行社會責任的成績說透,也要披露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既要報喜,也要報憂,實事求是,為以后的持續改進增加壓力和動力。”黃淑和說。
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工作中還存在的其他問題,國資委還準備一一規范。
未來,企業捐贈和社會公益活動支出要納入公司預算,和其他預算一起,由董事會討論決定。任何一筆捐贈,都要做好可行性論證,使公益活動真正起到效果。要制定和完善決策程序和規則,堅持公開透明。黃淑和表示,今后中央企業的各項對外捐贈都要在國資委備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