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晏琴報道
會場外,中美之間正為貿易摩擦你來我往“唇槍舌戰”;會場內,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美國人再次掛出了“胡蘿卜”。
在10月28日舉行的第20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中美雙方就該問題再度展開了磋商。當日,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貿易代表柯克和農業部部長維爾薩克齊聚杭州,共同出席了此次會議。而下個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將進行他上任后的首次中國之行。外界普遍認為,此次中美經貿高層的對話是為不久后兩國元首的會晤預熱。
而就在會議召開之前,美國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展開調查;會議召開期間,又傳出中國將對美國汽車產業補貼進行調查。雙方貿易摩擦“火花”不斷。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會后表示,在本次中美商貿聯委會上,中美兩國已就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加強能源合作以及環保、旅游、農業等領域經貿問題達成多項共識,并取得重要成果。就目前中方最為關注的——美國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話題,美方也做出了回應:將盡快召開市場經濟地位工作組會議,討論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按WTO的承諾,美國最遲要在2016年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不過在今年7月份舉行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敦促美國方面盡快承認,引起廣泛關注。8月5日,中方在公布的對話成果中,稱美方承認中國在市場改革方面不斷取得的進展,并將切實考慮中方關切,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的經濟地位。或許此次表示也展示了美方的“胡蘿卜”政策。
外界樂觀猜測,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通氣”后,美方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協議有可能在下月奧巴馬訪華時宣布。但也有專家并不認同。
“這種可能性并不大。”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如果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美國就失去了敲打中國的有力“大棒”,他們不會輕易放棄這張牌。
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關乎產品在反傾銷調查中能否得到公平對待。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就意味著中國的對外貿易會得到公平待遇;相反,如果中國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進口其產品的國家就會使用甚至濫用反傾銷調查手段。
目前,包括新西蘭、吉爾吉斯斯坦、南非、俄羅斯和東盟十國等已經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是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為了取得在經貿往來糾紛談判中的優勢地位,多年來始終沒有承認。
“這對中國是不公平的。”江涌認為,長期以來的非市場經濟地位讓中國十分被動。比如,企業被調查反傾銷時,要借助所謂與中國類似的“第三國”價格作為比較。這樣的第三國由歐美發達國家說了算,如人力成本超出中國多倍以上的新加坡,也曾被作為與中國生產成本相近的“第三國”。
這是中國的要害,也是美國的利器。“今年美國頻頻對中國發起大宗的貿易摩擦,從這種形勢看,美國應該不會對中國太仁慈。不可能輕易就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記者表示。
就在上個月,奧巴馬總統決定對中國出口的輪胎征收35%的反傾銷關稅,引起軒然大波。
不過,事情也并不絕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陳平分析,目前美國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需要中國的合作,而美國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和增發債券等需要中國的支持。由此,金融危機反而有可能成為美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背景。
“美國不是傻子,他們通常會把籌碼用盡,發揮最大效應。美國表示以‘合作的方式’推進,意味著他們會開出條件,且一定不簡單。比如說,美國賦予中國一些大國責任,甚至要求中國保護美國一些利益安全等。只有中國有所承諾,才有交換的可能。但是這對于中國又可能是得不償失的。”江涌表示,“關鍵看中美如何博弈。”
專家們提醒,中國加入WTO時已經做了太多讓步和妥協,未來對于美方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開出的條件,中國不能沖動,需要保持理智的態度。
事實上,比較聰明的做法是尋找更多的博弈籌碼。比如中國目前成為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中國可以制定自己的標準,發達國家要進入就必須滿足這些條件。
此外,值得提醒的是,即便美國最終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也并不意味著中國與美國的經貿往來就此一帆風順。事實上,即使是同為互認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之間,貿易壁壘、貿易糾紛也同樣層出不窮。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玲表示,“情況可能不會有太大區別”。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獲得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地位確認僅僅是個開始,技術壁壘、環境保護壁壘等新型經貿限制糾紛尚有待解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