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展超
在過高的房價已逐漸將剛性需求擠出市場之際,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近日表態,將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監管,著力增加低總價的普通商品房供應。
這是房地產市場的主管部委在樓市調控問題上的最新態度。在9月28日,齊驥曾在國慶新聞中心表示,住房部不支持高房價。但隨即就有網民反映,齊部長的話只講了一半,住房部沒有對外界說清楚他們會做什么。如今,這些網友們等來了齊部長的后半句。
低房價?如何低?
齊驥是在28日的基本住房保障體系國際研討會上作上述表態的。他表示,要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住房政策體系,堅持市場在住房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堅持強化政府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責任。
堅持市場的主導作用,也就意味著中國的住房制度在1998年房改之后,不會進行大的調整,即否定了進行“二次房改”之可能。此前的20日,齊驥便在常州考察時對“住房部調研二次房改”做了辟謠。
但“二次房改”的呼聲之所以能夠在民間一浪高過一浪,當前房價過高的現狀成為最直接的導火索。
民生銀行近日發布的《中國地產金融藍皮書》即認為,全國房價收入比接近11,月供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達到33%,房價已經超過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
包括住房部在內的部委和地方政府也已經接連表態,聲稱將采取增加土地供應,抑制不合理需求等措施來穩定房價,但在信貸寬松的背景下,重點城市的房價依然在上漲。
如今,住房部提出的“低總房價”如何能夠實現從口號,演變成普通居民能夠買到的真實房源?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實現了市場化,用行政指導的方式來解決供應結構問題并不現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中央政府2006年提出了“90/70”政策。但該政策剛一出臺就遭遇到執行的困難,并隨著2008年樓市下行各地忙于出手拯救樓市,“90/70”悄然隱退。
對于如何加強對商品房供應結構的調節,《藍皮書》提出的建議稱,可以通過規劃和土地出讓條件的強制,以及差別化稅收、信貸和利率等手段的引導,控制高檔商品房建設,保證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一定供應比例。
但目前尚看不到出臺樓市調控新政策的跡象。《藍皮書》則認為,當前房地產調控政策并沒有發出明顯的緊縮信號,但是階段性的市場“過熱”勢必會促使管理部門提高警覺,加強防范,也會增大政策“轉向”的風險。
住房保障建設緩慢
此次會議召開的時機可謂湊巧。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保障性住房建設專題調研小組所作的報告正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一次會議上散發,委員們也正在為此展開熱烈討論。
這份報告稱,今年國家下達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全國共需投入1676億元,其中,中央投入493億元,占29.4%;地方配套1183億元,占70.6%,地方落實保障性住房配套資金壓力很大,落實困難。
更讓人擔憂的是,保障房的進度緩慢超乎預期。“截至8月底,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投資394.9億元,完成率為23.6%。一些地方由于配套資金不到位和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準備不足,可能難以完成今年的建設計劃。”報告稱。
齊驥也表態稱,將加大以廉租住房為重點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快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鼓勵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公共租賃住房、限價商品房等住房,逐步解決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和新近進城就業家庭的住房問題。
而全國人大的調研報告則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設要充分考慮當地政府的財力可能和群眾的承受能力,把建設規劃制訂在扎實、可靠的基礎上,不能貪多求快,盲目拆遷鋪攤子,也不能邊規劃、邊籌資、邊拆遷、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