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西安大明宮實業集團董事長、總裁席有良
第一次拿到6000塊感覺很神圣
《中國商人》:一直以來,您的經歷一直被很多人當作激勵自己的教材,能講講您當時的一些情況嗎?
席有良:我是1978年從西安四十八中高中畢業,我成績一般,家又在農村,經濟情況不太好,于是就抱著兩個念頭,一是要干點事賺點錢,再一個就是覺得城市比農村好,哪怕在城里打個零工都行。我便在蓮湖區建筑公司做臨時工。
《中國商人》:在干臨時工這一階段有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事情?
席有良:在蓮湖區建筑公司時,已經出現包工頭、搞承包制了,我那時在工地干得還不錯,一般月底都要負責整理考勤、幫老板算算賬啥的,有次老板提了兩包錢,讓我給他算賬發工資,等席有良:我和大明宮有“一世情緣”
文/本刊記者 王晶
兩盆錢刺激了我創業的念頭
1960年,陜西先鋒村,一個男孩降生了。
在他之前已經有兩個哥哥,大哥叫席余糧,二哥叫席增糧,于是這個剛出生的孩子被父母起名“席有糧”,也許,這樣的名字是那個時代固有的特征,多年后,他將糧食的“糧”改成了優良的“良”。
18年后,席有良走進了高考的考場,那是一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時代,席有良不幸落榜回到家中務農。單調的生活讓席有良開始反思,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生活?也許天生就有不安分的因子,沒多久,席有良離開了家,他想要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那片天。
早期,席有良在蓮湖區建筑公司先鋒建筑隊做臨時工,做些搬磚、運沙子的小活,對于當時的他來講,這樣已經很好。一次偶然改變了席有良的這個看法,并且正是這次偶然讓我們看到現在人們熟知的席有良。
一次,老板提了兩包錢,讓席有良幫忙算賬發工資,等把工資錢結算完,席有良清晰地記得,還剩了兩個半盆的錢都讓老板娘給端了回去。那次的經歷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席有良說,就是這兩盆錢刺激了他,他也要當老板。
從那時候起,席有良就每天騎著自行車到處找活干,三十多年過去,對于當時的情景他至今印象深刻。
1980年下半年,席有良接連接了幾個活,頭一個月,居然賺了6000塊,這算是席有良創業的第一桶金,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隊,第一次當了領導。從1980年到1992年的12年間,席有良帶著他的建筑公司,跑遍了西安,做了很多工程,憑著一點一滴的積累,闖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而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1992年。
這一年,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也就在這一年,席有良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買斷大明宮建材市場。席有良說,人的夢想就和人的信心一樣,隨著事業的不斷做大,夢想永遠比現實高那么一截。這一年,席有良32歲。
做慈善,我在做自己該做的事
生于60年代的席有良生活非常規律,有兩個例子足以證明。一是三十多年來,他每天堅持吃3餐,幾十年來除了必要的應酬,堅持每天回家吃飯。二是席有良每天早上6點起床,他說自己睡不著,心里有事,而且都是大事。
1993年,在西安大明宮遺址旁大明宮建材市場開業,與之配套的西北地區首家民營鐵路專線建成通車,從此奠定了西安市建材流通旗艦基地的地位。
如今以大明宮建材市場為核心,周邊兩千多畝土地上,一個包括建材、裝飾裝修、家居、家裝產業,容商貿、餐飲、交通運輸、物流配送、休閑、服務等行業的建材流通商圈已經形成。2003年總投資3億元、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的現代大明宮建材家具城拔地而起,年銷售額達10億元。2005年,大明宮第三期工程,總投資3.98億元,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的西安大明宮雁塔購物廣場竣工開業,標志著大明宮集團進入了多業態、多元化經營時代。
2007年,席有良以14億資產名列胡潤百富榜554位,這位從普通的建筑工人走到今天的富豪,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回報社會。多年來,西安大明宮實業集團各類捐助累計超過千萬元,2007年9月,大明宮成立了西安市第一個企業冠名慈善基金——西安大明宮慈善基金會。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當天,席有良在外地出差,他在得知這一消息后,當即指示迅速組織救援物資,捐助災區。其實,為四川災區捐款的義舉,只是席有良日常慈善捐助活動的而一個延續。席有良帶領著大明宮實業集團,對慈善公益事業的熱情參與,有力地推動了西安市慈善事業的發展。
席有良說,企業的發展,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災難面前,企業責無旁貸,是對企業社會良知的考驗,更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回報社會的機會。企業做得越大,承擔的社會責任就應該隨之增加,而他,不過在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大明宮三個字深深砸進我的心里
對于大明宮,席有良有著非同一般的感情。
多年前,席有良并不完全理解大明宮的歷史意義,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大明宮詞》這部電視劇,席有良的內心被深深震撼了。他第一次知道,自己所在的這個地方曾經有過不可一世的唐朝宮殿、有過輝煌雄偉的歷史篇章。
也正是《大明宮詞》讓席有良開始了探究大明宮歷史的道路。“翻閱了大量唐朝史記,以及關于大明宮的資料后,我終于對大明宮有了詳細的了解,大明宮這三個字就狠狠地砸進我的心里。”
席有良確信,大明宮一定會有機會重塑輝煌,因此在組建自己的第一個建材公司的時候,他選用了“大明宮”三個字。在大明宮遺址保護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時,席有良也密切關注著遺址保護的進展。用席有良的話說就是“大明宮集團與大明宮遺址很有緣,這么多年,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依靠的。”
然而,席有良沒有料到,相互依靠的大明宮集團和大明宮遺址也有揮淚分別的時刻,只是這種分別更有利于相互的發展,也更加深了人們對大明宮集團的敬仰。
在大明宮遺址公園保護規劃范圍內,涉及到了大明宮建材家居市場的部分區域,席有良放棄了最初和最具價值的主戰場,主動提出搬遷計劃,這對于一個企業的經濟效益來講,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如果沒有對大明宮深深的情誼,幾乎沒有人能做到。
“任何時候,小項目都要為大項目讓步,企業應該支持政府發展。”席有良說,他并不擔心搬遷會影響大明宮集團的發展。而大明宮保護辦在得知大明宮集團主動搬遷的消息后,迅速在北三環為大明宮集團分了地塊。席有良已決定,在北三環開辟新的主戰場,帶動北三環周邊經濟的發展。“將來,我們在北三環的項目會一次性規劃到位,分步實施,新店無論從品種、業態等各方面都會更有利于消費者,從長遠來看,搬遷北三環更能促進大明宮集團的發展。”
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植樹工程捐款儀式上,席有良捐款100萬元,用來支持大明宮保護舉辦的:萬木萬世萬眾心,大樹大綠大明宮“的遺址公園植樹活動。
在活動現場,席有良深深地向臺下所有人鞠了一躬說:“獲得慈善家的稱號我倍感榮幸,為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保護盡到應盡的責任,是我們這個依靠大明宮成長、發展起來的企業該做的本分和責任,我們不求任何形式的回報。”
千年前的大明宮,閃爍著它熠熠的風采,千年后,同是這塊偉大的土地,席有良用他的執著和熱情,讓大明宮這個名字再次煥發出活力。他依托大明宮,在這塊一度幾乎成為廢墟的土地上建起了全國最大的建材家居批發市場,演繹了一段近代商業的傳奇篇章。
把工資錢算夠留出來,我就記得還剩了兩個半盆錢都讓老板娘給端了回去。那次給我印象太深了,我心想:“好家伙,這么多錢都是老板的”,那次算是刺激了我當老板的想法了。
《中國商人》:從那時候起,當老板的想法就一直激勵著你嗎?
席有良:或多或少吧。后來我又換到另一家建筑公司,大概在1980年下半年時,我聽說如果考上技工,一天就能掙五塊多錢,而當時普通工人一天也就掙一塊多,于是就拉著公司另一個小伙兒一起去考,結果也沒考上。沒過多久,老板突然說給我放假。其實是他看出我的心已經跑了。為了繼續干下去,我提著東西去老板家送禮,其他說啥都忘了,只記得老板送出門時對我說“小席啊,你出去了好好干,將來肯定有大出息。”
《中國商人》:那您離開了嗎?
席有良:是啊。那時是1980年下半年了,我記得那一陣子每天都騎著自行車,車上掛著饃,到處找活兒干。后來是因為我姨在東關一家茶葉公司,他們單位后院剛好要盤個水池,于是就把這個活給了我。我把這個小活干好后,這單位又把一個打深井的活給了我,我找個了小工,兩人把這活非常出色地干完了。后來,這單位又陸續給我了一些蓋平房、做花壇之類的活,就這樣慢慢從小到大地干起來。記得頭一個月過后,我把賬一算,居然賺了6000塊。
《中國商人》:第一次拿到這么多錢,當時是什么感覺?
席有良:第一次手頭有了這么多錢,印象太深了。那時已經帶了十幾個人,當了十幾個人的小領導,感覺還蠻神圣。
當老板不在大小,關鍵在做得好不好
《中國商人》:從您講的之前的經歷發現,您一直是在做建筑工程,是一個什么機遇讓您開始有做建材市場的計劃的?
席有良:1992年上半年,工商未央分局打算與我所在的村子合建一個建材市場,最初設計規模很小,只有大概20畝。我一開始也只是想包這個工程,在干的過程中,剛好國家政策下來,于是我就去找了當時的工商未央分局領導,這位高局長人很開明,對國家政策也吃得很透,他便鼓勵我接手。我當時年輕,不愿意與人合作辦事兒,于是就一次性拿了25萬,把建材市場的項目買斷了。
《中國商人》:那時候心里有底嗎?25萬不是一個小數目,有沒有想過萬一失敗怎么辦?
席有良:其實那時心里也沒數,都不知道市場是什么,當時多虧一位和我一個村的叫楊安康的人,他現在是西安一個餐飲店的老板,就鼓勵我說:“啥叫市場?康復路上擺攤的一個個床,那就是市場。”我一算,康復路一張床就要租1000塊,那我蓋上1000間房,就算每間房一月收1000塊,一年也能收一千多萬,咋算都比包工程要強。于是就開始招兵買馬干上了。
我當時覺得西安的建材消費市場是很大的,就決定要把規模做大些,從最初的幾十畝擴大到七八百畝。1993年,大明宮建材市場開業,1994年,又開通了為建材市場配套的民營鐵路專用線,這也是全國民營企業第一家。
《中國商人》:在您創業的這些年里,有沒有讓您一直感激的人和事呢?
席有良:感謝黨和政府給予了很好的發展機遇,政府、金融機構等部門在一些環節上的支持甚至是決定性的,這些都讓我很感動。最難忘的是一開始上馬時,我自己資金不夠,就通過借錢、集資、貸款多種渠道籌資,當時先鋒村李培虎書記及其他村干部們給予了很多支持,我借錢,村里以及其他一些朋友就出面一起擔保,還給我幫忙集資,這樣一共籌集了七八千萬的啟動資金。
《中國商人》:無論是公司員工還是市場商戶都非常認可您的信譽及人情味,您是怎樣做到這點的?
席有良:人與人之間所有的交往都需要誠信,建材老板中以外地人居多,我們就要把他們當一家人看,早些年商戶中有小孩上學錢不夠,我們就給借錢,身為外地人在西安辦什么事遇到麻煩,我們就給解決,總之是有求必應,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當老板不在大小,關鍵在做得好不好。
《中國商人》:2007年您躋身福布斯排行榜,當得知這個消息時你是什么感受?
席有良:對于登上這個排行榜,事先一點都不知道。消息登出來的那天早上,我正吃早飯,家里人說“你上榜了”,我還奇怪說是啥榜。反正看到自己上榜的第一感覺是怪怪的,過會兒再想想,人家編制這個榜單可能還是有調查依據的,一想到這個,我好像來了點干勁兒,心想這還是得好好干,不然從榜上掉下來咋辦。
物質生活好了,我有了助人之心
《中國商人》:如今,全球企業都面臨著金融危機的沖擊,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您認為該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呢?
席有良:對于我們做企業的來講,是危機也是轉機。目前,大明宮集團還沒受到什么影響,我們也有信心面對。現在企業的發展穩定最重要,我們要穩中求勝,在做好現有項目的同時,謹慎地展望未來。目前,大明宮已經開始策劃一個大的商業項目,在西安的大明宮橋附近投資60—70億元,建立一個占地500畝, 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的商貿中心。這個項目是一個集百貨、建材、汽車、汽配、五金、酒店為一體的“商業mall”。建成后,這里的年交易額將不低于150億元,稅收將不低于15億元,能解決6萬人的就業問題,將成為西北五省,乃至全國的商業要地。
《中國商人》:對于這樣的大項目,最初是怎么構想的?
席有良:從商三十余年,我看準的事情從沒失手過,穩、準、狠算是三字真言。在一個項目還是最初設想時,我不會急于下手,但看準的事情就不會懈怠,而且一定要拿下。做這個商貿中心的規劃也不例外,前前后后跑過幾十個國家考察,可以說不僅是國內,國外也沒有這樣大規模的商業中心,為什么敢下手,因為我看準了。
《中國商人》:您一直在做慈善事業,并且做慈善的時候很鐘情于捐資助學,這是為什么呢?
席有良:主要是因為我沒上過大學,在工作中時常感到吃力,于是深感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對于掌握文化知識的重要性。
《中國商人》:您是西安市慈善會的副會長,多年來做了很多慈善事業,并且出資千萬建立了“大明宮慈善基金”,這是西安首家慈善基金。成立這樣的慈善基金,您是怎么想的?
席有良:人在什么樣的位置,才會有什么樣的打算。當我從農村走出來的時候,怎么也不可能有致力慈善的心思,因為那時生存是第一位的。現在相對那時候講,物質生活已經好了很多,因此也就有了助人之心,責任是社會賦予的。
我很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改革開放,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的真心話。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是再有能力,也無從發揮,說不準現在還有可能在田里刨土。因此,社會造就了我,我就必須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