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瑯
任“大炮”又開火了。這個獅子座的男人以一貫的火暴脾氣,再次點名針對了他的“老對手”時寒冰。
作為研究中國房價的參照物,時寒冰將全球金融經濟風暴中心的美國房價做了一下比對,并通過中美人均GDP的比較得出結論,“房價上漲就是對通貨膨脹的確認。房價之后,將帶動一系列價格的上漲。”對此,任志強并不贊同。于是,一篇關于美國房價的文章,重新引燃戰火。
此外,10月22日,任志強在一篇名為《忍無可忍》的博文中,批評時寒冰不明白CPI中“只計算房租而不計算房價”。
事實上,筆者已經再無心關注這兩個嗓門和火力一樣大的男人到底在爭論些什么,筆者看到的本質是,一個被全國人民嘲笑為“大嘴巴”的任志強,實際上數年以來一直提醒公眾任何時候買房都不晚,今天看來任志強的判斷似乎是正確的;而一個標榜自己代表公眾利益的“斗士”時寒冰,其不買房的倡導則一直使中國公眾成為房價上漲(或樓市泡沫)的局外人。
這樣唱空、唱多兩大陣營的代表人物,因為身份不同使公眾對于他們觀點持有不同的信仰。開發商任志強,雖然直話直說,但一開始就被安放在開發商利益代表者的立場上來看待,公眾的信任大打折扣;財經評論員時寒冰,從其身份上看更代表購房者,代表普通公眾,使其受信任程度也增色不少。
時寒冰斗志很旺盛,與開發商們的屢屢叫板,始終堅持著針對房價進行強烈抨擊的立場。甚至于,在2007年那場與潘石屹交手的著名“戰役”中,他公開提出了“一年不買房”的呼吁,以供需之比的理論作為基點,希冀以此牽制住開發商們的資金鏈,進而求得房價下調。不過,愿望只是美好的。伴隨著這位財經評論員的名聲日高,房價持續上漲的勢頭卻是不爭的事實。那一年,成為了中國房地產史上的房價高點時期。
此后,在與任志強的多次交鋒中,兩方觀點始終旗幟鮮明且針鋒相對。
如關于土地供應的話題,時寒冰認為是開發商通過囤積土地制造了供不應求的假象,而任志強則以各種數據來印證政府供給的土地無法滿足銷售量的增長,從而加大了供不應求的矛盾。
在房價高企的問題分析上,時寒冰拋出了“開發商牟取暴利”的觀點,而任志強則提出了加大市場保障體系的言論。如今回顧起來,無論是土地供應量的增大,還是經濟適用房等保障體系的漸趨完善,被帶上“開發商”鮮明烙印的任志強,反而恰恰是在市場發展中印證了其預判正確性。
2008年,中國樓市開始實質性調整的一年。這一年彼此更為關注的,倒是全球性的宏觀經濟話題。于是,在雙方偃旗息鼓的“休戰”時期,時寒冰的工作重心轉向了“傳道授業”,出書、會談,奔走于各個場合之間。由于其在普通民眾中的號召力,甚至有人愿意出資1000元以求得一張入場門票;任志強呢,則繼續發揮著“大炮”特色,在自己的博客上闡述觀點。當然,他每一次對于未來房價的預測,依舊與普通百姓的愿望南轅北轍。
在一片罵聲之中2009年的房價終究還是上漲了。在部分城市,房價高點已經逾越了2007年的頂峰時期。于是,時寒冰再次披上戰袍,對高昂的房價進行了迎頭痛批。
不難發現,身為開發商的任志強與財經評論員的時寒冰,在起戰之初便注定了只能站在對立面來考慮問題。這也意味著,無論從哪一單方面來看,其中任何一人的觀點都無法理性概括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