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滾動新聞 > 中國創業板市場正式啟動 > 正文
編者按
從1999年至今,經過長達10年的醞釀、準備,備受矚目的創業板今天終于破繭而出。作為資本市場完善層次與結構、拓展深度與廣度的重要舉措,創業板的設立將為眾多的成長型企業帶來更多更快的發展機遇。同時,創業板的開板也讓廣大個人投資者通過證券市場多種渠道分享自主創新企業的高成長與高收益。今日本版再次聚焦創業板,透過各路專家的解讀與相關行業的分析,為讀者提供一個審視創業板的新視角。
也許只是巧合,正在金秋十月的豐收季節,孕育十年之久的創業板,終于迎來第一季的收獲。
滿載而歸的,是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企業。據統計,新股發行合計募集的155億元資金,遠遠超過了企業的預期。
同樣開心的,還有負責承銷業務的券商,23家券商分享了首批創業板企業的7億元承銷業務收入。業內更預計,創業板在今年內給券商帶來的承銷保薦收入將達到去年IPO承銷收入的50%。
對于投資者而言,創業板企業拿出的第一份成績單顯示,其成長性明顯高出現有的主板與中小板上市公司,55.7倍的平均發行市盈率就體現了資本市場對于創業板企業“創新性”與“成長性”的青睞。
更重要的是,作為創業板市場的所在地,深圳所擁有的大批高新技術企業與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將有望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進入跨越式發展的騰飛期。
首批企業突出成長特征
衡量創業板市場的成功與否的首要因素,是創業板上市公司是否具備與現有的主板市場、中小板有所不同的成長性與創新性。隨著首批創業板公司逐一揭開蓋頭,投資者以超高的發行市盈率表達了對于這批企業的滿意。
據世紀證券的研究報告,以成長性分析,28家創業板公司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34.03%,凈利潤復合增長率45.94%,遠高于目前的297家中小板公司。
深交所副總經理周明也強調,創業板主要面向進入成長期的早期階段的成長型企業,突出了“創新”與“成長”的特點,重點支持創新能力強、新經營模式、高成長的企業。
統計顯示,申報證監會的149家創業板企業中,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行業占比達68%,制造業只占15%。本次首批發行的28家企業中,僅有的8家制造業企業,包括生產工業機器人的新松機器人、生產節能灌溉設備的大禹節水、生產交通運輸設備的鼎漢技術等,也都是屬于創新能力很強的高端制造業。
創業板制度突出嚴監管
高收益、高成長往往與高風險相伴,推崇創新性的創業板,在制度設計上也充分體現了創新性特征。隨著創業板首批企業的發行,以及即將到來的上市交易,投資者也開始體驗到一種更具市場化的新監管特征。
從發行價格看,這28家公司平均發行價25.43元/股,其中高發行價的有紅日藥業60元/股、神州泰岳58元/股。而今年發行的24只中小板公司平均發行價為18.88元/股。
對此,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在明確提示投資者要理性參與創業板的同時,也強調,這次創業板企業的定價完全是按照市場投資者的出價來定的,證監會沒有進行干預。
自主分析,理性參與,這是一個更需要投資者的專業精神與理性意識的市場。
由于投資者的熱烈追捧,這批企業的實際募集資金均遠遠高于原先的計劃。數據顯示,已發行的28家創業板公司計劃募集資金70.78億元,實際募集資金154.78億元。
上市公司是否能善用投資者的信任?最強有力的保證來自于制度。
為了保證超募資金的安全,在剛剛頒布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當中,深交所要求超募資金應同樣存放于募集資金專戶,而且應當用于公司主營業務,不能用于開展證券投資、委托理財、衍生品投資、創業投資等高風險投資,以及為他人提供財務贊助等。深交所還明確提出,上市公司最晚應在募集資金到賬后6個月內,根據公司的發展規劃及實際生產經營需求,妥善安排超募資金的使用計劃,提交董事會審議通過后及時對外披露,在實際使用募集資金時,還應履行相應的審批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
此外,針對創業板上市企業市盈率過高、市值過小易遭控制的問題,監管部門也采取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例如,證監會首批安排28家創業板企業上市,正是為防止太多資金追逐、暴炒較少股票,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形成板塊效應。又如,在首日交易上,深交所也制訂了一些特殊安排:當日某只股票的股價高于開盤20%時即停止該股票交易30分鐘,高于50%時再停止30分鐘。當股價高于開盤價80%時,則一直停盤到閉市前的最后3分鐘。深交所還專門成立了針對創業板的監察部門,跟蹤整個交易情況,對異常交易行為糾正,對違法違規進行偵查和處罰,對日常交易監管保持高壓態勢,確保交易正常狀態。
深圳企業全方位受益
作為創業板市場的所在地,深圳有望從創業板市場的啟動上全方位受益。
成功入圍第一批創業板企業的深圳公司華測檢測,主要從事工業品、消費品、生命科學以及貿易保障領域的技術檢測服務。通過此輪首發,該公司成功從資本市場募集5億元資金。
可以想像,隨著創業板進入日常運作階段,在大批成長型中小企業云集的深圳,華測檢測的故事還將在更多的深圳企業中復制。
高科技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密集發展,給大批主場作戰的深圳券商帶來機遇。統計顯示,在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承銷業務上,深圳本地券商起跑階段就顯示出了優勢。
深圳企業的地緣優勢還體現在創投企業中。在首批28家創業板企業中,深圳本土創投——達晨創投,以億偉鋰能、愛爾眼科、網宿科技獨中三元,成為此輪最大的創投贏家。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報告,在28家已進入發行階段的創業板企業中,有23家企業曾獲得VC/PE投資,本土VC/PE機構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
創業板大事記
●1999年1月:深交所向證監會正式呈送成長板市場方案研究的立項報告。3月,中國證監會第一次明確提出“可以考慮在滬深證券交易所內設立科技企業板塊”。
●2008年3月22日:證監會發布創業板IPO管理辦法意見稿。
●2009年3月3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辦法自5月1日起實施。
●2009年5月8日:深交所發布創業板上市規則(征求意見稿)。
●2009年6月5日:深交所正式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自7月1日起施行。
●2009年7月26日:證監會正式受理創業板發行申請。7月15日開始,投資者開始辦理創業板開戶。
●2009年8月14日:證監會第一屆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成立。
●2009年9月17日:創業板首次發審會召開,7企業上會。
●2009年9月21日:深交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與上市指南。
●2009年9月23日:深交所發布創業板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監控和風險控制的通知。
●2009年9月25日:首批10家創業板公司開始申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