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一直是全人類關注的焦點,如今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全球氣候形勢不容樂觀之時,如何節能減排、使用綠色能源成為當務之急,建設城市生態的目標勢在必行,面對著共同的期待,我們應該肩負起怎樣的責任?
9月26日,曾創造英國二戰后最長繁榮期、現今又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環保主義推行者——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走進貴州衛視《論道》節目現場,協同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總代表馬和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戰略規劃署署長漢斯•道勒維、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以及貴陽、長沙、?凇V州、杭州、昆明、南寧七位城市市長一道,與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就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危機、協力發展綠色經濟以及生態城市等話題進行了精彩對話。
布萊爾:金融危機是環保事業的一個機遇
作為氣候組織的發起人之一,布萊爾頻繁造訪各國,致力于推動生態、環保事業,倡導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但是面臨全球金融危機,許多國家政府工作的重點首先是減少失業和加速經濟增長,這使得對于低碳經濟的推動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對此,布萊爾用中國的“危機”一詞予以辨析,他認為,現在各國政府把大量資金投入經濟生活當中去,這沒有錯。而我們應當視這場危機為一個機會,更多地為未來投資一些清潔能源產業、可再生能源產業、低能源消耗產業等等。 “這樣的話可以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增長的可持續,”布萊爾說,“我個人認為,如果我們做了這個工作,我們會發現,我們實際上既有經濟的受益,也有環境的受益。在英國,目前在環境技術方面的就業人口甚至超過所有的煤炭,或者鋼鐵,或者航運的就業人口的總和。全球也有這樣一個趨勢,有越來越多的人他們投資,他們創造就業的機會,而且他們投資的領域都是環保的領域。生態的保護要成為發展的核心,這才是未來正確的關鍵。” 吳昌華:不單純追求GDP增長是莫大的進步 作為布萊爾創造的氣候組織在大中華區的總裁,吳昌華對中國環保事業的情況有相當的了解。對于中國不同地區和城市如何實踐生態城市建設,她發表了獨到的看法。 吳昌華認為,無論城市的發展水平高低,在環保建設中總有具有共性的解決方案,但最大區別在于各個城市處在不同的氣候區域以及不同的資源條件下,其產業結構不同。 “比方說西部欠發達地區,你就應該上哪些產業,或者東部已經發達地區,一些城市就應該上哪些產業,我想這是因城市、資源的情況而異的。但是令我們坐在中國氣候組織負責人的位置上,開始感到非常振奮的是,越來越多的市長意識到重要性,說生態城市也好,低碳城市也好,或者綠色城市也好,都意識到其重要性。而且現在不再單純地把追求GDP的增長速度當成你的第一要任,這是莫大的進步,這也是中國城市實現一個低碳未來的希望所在。”吳昌華說。 漢斯•道勒維:關鍵在如何吸引人來做這件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戰略規劃署署長漢斯•道勒維認為,我們現在所討論的生態城市,不能夠僅從工業、實業的角度去看生態城市的建立,而應同時看到所有投資里面軟的一面,“就是如何吸引人來做這件事,如何啟動或者如何讓大家對于氣候改變、全球暖化感到有所恐懼,因為有這種恐懼我們才會積極采取行動,”道勒維說,“我們今天的一些環境學家都一而再,再而三說到,并且呼吁,我們的媒體也應該擔負一部分宣講的任務。另外,如果說有一些城市都愿意變成生態城市的話,那么它也許僅僅是一陣子的潮流問題,過了一陣子大家就不再流行了。但是我們必須要把生態城市的概念給完全內化,成為一種無可選擇的,就是所有的城市必須要成為生態城市。” 在具體的做法方面,道勒維提到,“比方說,針對一個市長如何能夠把他的城市變成生態城市的政績,來給他進行獎賞或者增加工資,也許是更有激勵效果的一種方式。在教育里面,我們造出了一個說法,叫做ESC,也就是針對可持續的概念進行教育,我們要從幼兒園開始,從小學開始,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深植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