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揚 上海報道
“我們不可能再回去了,”陳戌源說,“僅僅依托外向型經濟,港口業不可能再回到過去高速發展的時代了。”
日前,在上海國際港務大廈的辦公室里,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戌源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他身后的玻璃窗外,是北外灘平靜的黃浦江。在這位“老港口”看來,中國港口業發展模式的轉變,正如這浩浩蕩蕩入海的黃浦江,只能順勢而為,注重內在動力。
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集裝箱吞吐量第二的上海港,在今年1-8月的貨物吞吐量同比下滑了9.17%,在一份不樂觀的成績單前,陳戌源對未來的港航業發展作出了上述判斷。
港口吞吐量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在全球港航業普遍低迷的背景下,上海港已經開始綢繆業務轉型。
“中國的港口能力過剩是普遍現象。”陳戌源認為,整個市場競爭勢必因此而更加激烈,而競爭主要表現為價格和行業的重組整合。
上海港不愿充當價格為導向的競爭者,而是在行業整合方面先行一步——上港集團溯長江而上,已投資整合了多個沿江碼頭。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實踐者,上港集團的東北亞戰略和國際化戰略亦在同步推進。
港航業產能過剩將是未來常態
《21世紀》:從上半年的港口航運業上市公司業績看,利潤下滑都非常嚴重,上港集團面臨的主要困難是什么?
陳戌源:2008年上海港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還是保持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今年全年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可以說是遇到過去30年來最為嚴峻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在全球消費需求萎縮的情況下,宏觀經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港口業務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二是結構性的挑戰。港口業長期以來的重點是把解決吞吐能力放在首位,前幾年是高速增長時代,上海港保持24%的年增長,每年要建五六個泊位,才能滿足周邊區域對上海港吞吐量的需求。現在,上海港卻出現了相對能力過剩的問題,這和整個產業結構也有關系。
三是在吞吐能力明顯富余的情況下,怎么進一步協調航運、客戶、港口三者之間競爭合作的關系。
《21世紀》:最近港口業的部分數據出現環比增長,有專家據此判斷港航業已經轉暖,你如何看待?
陳戌源:挑戰依然十分嚴峻。首先,中國的進出口將長期處于一個穩定狀態,不可能再像以前有20%突飛猛進的年增長,略有增長我覺得就相當不錯了。在這種情況下,原來依附于進出口高速發展的港口,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方式必然要轉變。
第二個判斷是,中國的港口、航運能力過剩會是普遍現象,主要是三大區域——渤海灣、長三角和珠三角。港航能力的過剩是影響目前港航經濟運行最重要的問題。
第三個判斷是,在整個港口能力富余、外貿處于穩定的情況下,整個市場的競爭勢必更加激烈,競爭主要表現為,一是服務價格,再就是行業的重組整合。
《21世紀》:在港航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上港集團如何應對?
陳戌源:上海港考慮的中心議題是要轉變港口發展方式。發展必須從傳統的港口產業轉到現代服務業上來,把港口提供的服務功能,從碼頭裝卸的一個點延伸成一個體系,為客戶提供更多體系化、系統化的服務。
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結構調整和資源布局調整。比如在調整布局上,我們在長江沿線投資的各個碼頭公司原本是分散的,將來要把它們組合成一個平臺。
以上轉變是上海港這兩年的重點任務,而不是去等待經濟復蘇。今年港口經濟的下滑,說到底,也是對前幾年發展方式的一種懲罰。
集團三大戰略:優先考慮長江戰略
《21世紀》:上港集團的長江戰略已經基本完成布局,你提到的整合組建長江平臺有哪些進一步的計劃?
陳戌源:我們設想組建的長江公司,具體名稱還沒最后確定,計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掛牌。
長江不僅僅是一條河流,更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經濟帶,在這個經濟帶上我們已經基本形成了點、線、面布局——從上游的宜賓到下游的江陰,在長江的關鍵節點上,包括重慶、武漢、南京等地,我們都和當地合資組建了碼頭公司。
長江戰略的下一步計劃,是把原來投資的港口、物流、運輸企業整合成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才能充分拓展對長江經濟帶港口物流業的服務支撐。說到底,這個長江公司的整合意義在于,能夠為長江經濟帶的所有客戶提供更加快速有效的、一條龍的、點到點的服務。這個點到點可以是國內之間的點,可以是從國內到國外的點。
上海港應該為推動長江流域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港口服務。所以上海港在長江流域的投資,并不是要控制什么港口,說到底是要為了整個流域的發展提供一種物流支持,來降低中西部地區物流成本,提高其有效性。
《21世紀》:長江戰略、東北亞戰略、國際戰略是上港集團的三大發展戰略,目前在國際戰略方面有什么突破?
陳戌源:我們入股比利時澤布魯日港的項目現在又在重新推動。當時的談判也是為了爭取一個更好的股東利益,現在已經進入到政府審批階段。其實在現在的經濟背景下,國外找我們合作的碼頭很多,但我們有自己的原則,不是每個碼頭都去做。
港口碼頭和其他制造業還不同,對任何國家政府來說,港口企業涉及到國家資源,政治的含金量很高,面對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交易,在評估所有風險的時候,必須要評估政治風險,所以這就增加了港口企業參與國際化的難度。
我們的三大戰略都要推進,優先考慮長江戰略,重點是東北亞戰略,因為東北亞戰略目前比較薄弱,這對發揮洋山深水港的樞紐港作用至關重要。現在中國的港口包括上海港在內都不能稱為樞紐港,東北亞戰略就是要把洋山港建成東北亞的樞紐港。
建航運中心:上港要做三件事
《21世紀》:上海港承擔的與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相關的具體工作有哪些?
陳戌源:我們核心是做三件事。
第一是把洋山深水港區的作用發揮得更好,在政策上要進一步突破,在功能上要進一步提升;第二件事是進一步完善外高橋和洋山港區的聯動,做到兩個港區形成一個業務平臺,這樣會提升洋山港的樞紐地位,也可以降低船公司客戶的成本,包括集疏運系統;第三件事,是要會同政府及有關企業來推動整個航運服務體系的建設,包括口岸環境、港口口岸市場、口岸服務要素的培育等等,這也是上海港形成優勢的主要特征之一。
比如在港口物流方面,我們下一步的重點是要營造幾個大市場和幾個大的采購中心,比如成立一家汽車零配件采購中心,利用外高橋已有的汽車滾裝碼頭優勢。
《21世紀》:目前航運中心建設已有不少政策落地,與你們相關的進展如何?
陳戌源:涉及到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政策有的在積極實踐當中,有的已經落實,有的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拓展。
已經落實的政策包括,在洋山港區落戶的港航企業免征營業稅,不僅是上港集團的企業,只要是符合條件的企業都可以免。正在探索中的,有啟運港退稅政策,目前準備把青島和武漢作為試點,正在和有關部門積極溝通。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的政策,我們提出外輪沿海捎帶的問題,也爭取在洋山港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