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萍報道
中國煤企海外找煤的步伐越來越清晰。
2009年8月,兗州煤業與澳大里亞菲利克斯公司簽署了《安排執行協議》,9月11日,兗州煤業再次向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遞交了收購交易審查申請。兗煤將由在澳大利亞的全資子公司兗州煤業澳大利亞有限公司,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澳思達煤礦有限公司以安排交易的方式,收購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權。
兗煤:被“逼”至海外
在業界人士的眼中,兗煤進軍海外多少有些無奈的味道。“有些被逼至國外的感覺。”國元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周海鷗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坦承。
在資源為王的時代,兗煤明顯受制于資源瓶頸。公開資料顯示,兗州煤業1998年上市,當年煤炭銷售量是2028萬噸,2002年達到3505萬噸,2008年是3756萬噸,“兗煤上市七八年,產能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周海鷗表示。
缺煤的兗煤開始四處找煤,現在兗煤在貴州、陜西、山西、新疆都有投資,特別是在新疆,兗州煤業與新疆自治區政府簽訂了高達500億元的投資框架協議。不過,兗煤在國內擴張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當下山東省正在籌劃的煤炭整合,以兗礦(“兗礦”與“兗煤”兩詞含義不同,“兗煤”為“兗礦”的上市公司)為核心的方案幾經反復,始終沒有最終確定下來;兗煤6年前投資的陜西榆樹灣煤礦,法人主體至今未能設立。
“我們分析,近些年兗州煤業在收購煤礦時,國內發展很不順,可能有些失敗的經驗教訓。”周海鷗表示。
或許因為國內阻力太大,海外拓展成為兗煤資源擴張的途徑之一。兗州煤業曾公告稱,自2004年收購澳大利亞澳思達煤礦后,兗州煤業一直持續尋求境外優質資產收購項目,相關中介機構也持續向公司進行推薦,公司對眾多項目進行了考察和調研。
神華:戰略抉擇
與兗州煤業不同,中國神華走出國門或許更多緣于戰略上的考慮。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神華擁有中國最大規模的優質煤炭儲量,是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商和最大的煤炭出口生產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上市公司。周海鷗表示,神華每年在建的礦井,可以保證神華煤炭產量每年實現三四千萬噸的增長,資源瓶頸不像兗煤那么急迫。
神華之所以在海外頻繁出手,周海鷗認為,一方面是為了5年內再造神華,實現經濟總量翻番的發展戰略。另一方面,對資源類企業來說,資源為第一位,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此外,未來能源價格有可能持續上漲,神華拿到探礦權之后,可留待適當的時機進行開采。
鑒于神華的央企背景,其進軍海外的步伐,“也不排除貫徹國家戰略意圖的可能性。”北京仁達方略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王吉鵬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國內煤炭業界的整合進程,大型煤企實力進一步加強,為國內煤企走向海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事實上,國家大的政策傾向是,“政府現在鼓勵有實力的大中型企業到國外投資或并購,神華、兗州煤業都是有實力的國有企業。現在美元還比較疲軟,人民幣還面臨升值壓力,不如把美元換為資源。”周海鷗如是說。
王吉鵬認為,隨著國家戰略越來越清晰,走向海外的煤企將會越來越多。長遠方面,大的資源布局里,煤炭海外開拓,對我們子孫后代長久有利。當期競爭時,海外棋子有利于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此外海外市場上的布局,有利于資本及其他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內流動,與國內各種效率和動力互相促進。
海外攻略與風險
走向海外的中國煤企,勢必遭遇種種阻礙。
地點上,在之前舉行的第五屆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上,兗州煤業前任總經理楊德玉在發言稿中稱,看好澳大利亞。
楊德玉獲悉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煤炭可采煤炭儲量約為909億噸,占世界煤炭可采總儲量的8%左右;澳大利亞煤質優良,且賦存條件相對簡單,開采成本相對較低;投資環境良好,法律體系完備;基礎設施完備,港口設備性能高。此外金融危機以來,澳元貶值,部分企業經營出現較大困難,并積極尋求海外資本合作。
煤種上,蘭格鋼鐵分析師張琳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鑒于我國煉焦煤資源稀缺,應實施煉焦煤來源多元化戰略,積極推進我國鋼鐵、煤炭巨頭進軍海外,到煉焦煤出口國建立生產基地或合作參與煉焦煤礦開采。
方式上,張琳看好參股方式。此外,在“走出去”的地點選擇上,張琳亦表示,適合中國企業進入的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這些國家煉焦煤豐富,煤炭出口較多,鋼鐵產量不大。而美國煉焦煤資源雖不在少數,但出于保護本國資源和環境的考慮,煉焦煤資源開發的比較少。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中國煤企走出國外,最大的風險可能是政治因素。“實際上,政治是國際戰略的一部分。如果企業有序經營,愿景足夠長,政治風險便在可預見的范圍內,可以控制。”王吉鵬如是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