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海燕
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家庭手工作坊到如今與一線品牌相衡,安踏經歷了充滿勃勃生機的“野蠻生長”。
仿佛在突然之間,晉江系“紅”了。
無論是來自于民間對其品牌的認可,還是資本市場的追捧。在這片只有649.32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上,當地人不無自豪地打出無數耀眼稱號——“中國品牌之都”、“中國鞋都”、 “中國運動服裝名鎮”、“中國體育產業基地”、 “中國休閑服裝名鎮” 、“中國拉鏈之都”、“中國內衣名鎮”、 “中國陶瓷重鎮”、 “中國傘都”。隨后,便是列出一連串的“中國名牌”—— 安踏、361度、鴻星爾克、匹克、特步、雅客、利郎、九牧王、柒牌、勁霸、貴人鳥、七匹狼、德爾惠……
晉江系的燎原之勢,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以安踏為首的體育用品品牌,是晉江系的一大勢力。安踏作為這個地區的標桿品牌,常常成為愛扎堆的晉江企業家們追隨的榜樣。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家庭手工作坊到如今與一線品牌相衡,在這對于整個中國而言都意義非凡的20多年里,安踏經歷了充滿勃勃生機的“野蠻生長”。在它身后,一個漸趨成熟的中國體育產業開始顯現。
由“外”轉“內”
1994年,“安踏”的名字誕生,取意于“安心創業、腳踏實地”。這對于創辦人丁和木和丁世忠父子來說,具有深遠的意義。在這之前,他們曾經跟人合伙辦鞋廠,然后自立門戶辦起家庭工廠,接著換過不同的廠名。
那一年,成立4年的李寧公司終于徹底解決了與健力寶集團的關系問題,初步明確了李寧公司的股權結構,為日后的股份制改造打下了基礎。
也在同一年,與丁世忠同在陳埭鎮上的丁建通成立了別克鞋業公司,后來等到通用汽車進入中國,發現自己旗下的的別克品牌已經被一雙同名的中國鞋子所用,丁建通忍痛割讓別克商標,重新建立起一個名為361度的體育品牌。10多年之后,安踏與361度先后在香港上市,從家族企業轉身成為上市企業。
不過在當時,在他們所在的鎮上,大大小小的鞋廠正在熱火朝天地接著跨國公司的OEM訂單,晉江運動鞋生產企業也就是在那個時期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丁世忠的想法有些與眾不同,曾經在北京闖蕩過幾年的他看到了OEM和品牌之間的巨大鴻溝,他意識到OEM不是長久之計,他要做自己的品牌,把產品賣給國內消費者。于是安踏公司不單單承接海外訂單,而將內銷市場看成一大發展之計。
渠道為王
在還沒什么錢、也不清楚如何去做廣告打品牌的時候,如何讓自己產的鞋貼上自己的牌子,賣到顧客手里?一個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占領終端。在中國這樣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上,渠道為王這個道理似乎永遠產生魔力。
“終端網絡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有穩定的海外訂單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國內市場也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而要在這個大市場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就必須擁有屬于自己的網絡!边@個樸素的道理讓丁世忠對終端從來都緊緊抓牢。
由耐克提出的 “輕資產運營”,在許多消費品領域大行其道,尤其影響了一大批體育用品品牌,李寧公司也完全采用這個模式。但對制造出身的安踏而言,選擇垂直整合業務模式更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即設計、開發、制造及營銷運動服飾。
安踏根據中國二三線城市的特點,采取了獨立分銷商制,在全國各地設立分銷商,各分銷商自行或委聘第三方零售運營商(均須取得安踏公司批準)管理零散于中國內地的授權安踏零售店鋪網絡。所有安踏零售店鋪均以“安踏”品牌名稱經營,商店格局一致,并只出售安踏產品。這個策略一方面能夠借力遍布全國的分銷商,并對他們進行統一的管理。另一方面,厘清與分銷商之間的利益關系,所有的分銷商與安踏公司的股份并沒有關系。
在品牌“生長”的不同時期,安踏的渠道建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大體經歷了4個階段。從1991年到1999年,安踏經歷了“8年抗戰”,采取 “遍地開花”式的代理制模式。隨著安踏品牌開始為人熟知,從2000年底到2003年底,安踏步入了“網絡精耕”的銷售體系革新時代,一邊推行硬終端升級,一邊推出“訂貨證”制度,提升渠道質量。從2003年底到2005年底,愈趨強勢的安踏想要更深地涉入零售領域,采取“渠道回購”行動,進入了自建網絡體系的專賣店直營時代。2006年是另外一個階段的開始,安踏在全國范圍內構建品牌旗艦店,并且推進運動用品零售城建設,由此進入運動文化大賣場時代。
明星+CCTV
在丁世忠的辦公室里,只有一張明星面孔的海報被他掛在了墻上,那就是孔令輝。盡管這些年來,在丁世忠的手上,已經簽下了一連串的明星,但丁世忠依舊對當年孔令輝所帶來的品牌效應銘記在心,他把孔令輝稱作是“對安踏具有關鍵作用的人物之一”。
孔令輝是安踏簽約的第一個明星,那是在1999年,那是一個幾乎還沒有哪個國內品牌啟用體育明星的時代,除了李寧本身就是一個體育明星。那時候的安踏一年的銷售額為5000萬元,利潤不過400萬元。然而,默默無名的安踏一下子花80萬元重金聘請乒乓球運動員孔令輝擔任品牌代言人,并大膽賭上全年利潤在CCTV大做廣告。這對于資金并不豐裕的安踏來說,確實像一場豪賭,或是一次冒險投資,當時丁世忠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等到經銷商在廠門口排隊、孔令輝在悉尼奧運會一舉成名,安踏的品牌自此成了一個“被別人知道”的品牌。這和耐克所擅長的簽約種子選手的策略如出一轍,而丁世忠對中國顧客的了解,他的選擇往往讓國際品牌不屑一顧的CCTV策略,在央視五套上的大手筆,終于讓中國老百姓記住了安踏。
在安踏的示范效應下,迄今多達1400人次以上的明星代言行為在晉江已泛濫成災,“安踏只是在一個正確的時候,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碑敺鋼矶系拿餍谴孕袨椴辉偃〉卯敵醯霓Z動效果的時候,丁世忠淡淡地評價道。
“草根文化”
這時候,丁世忠已經不僅僅關心簽哪個明星了,因為這只是品牌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他所考慮的是全盤的品牌戰略。2004年,他拉來曾經一手打造耐克品牌的國際4A廣告公司智威湯遜,認真考慮盤子越做越大的安踏定位。在中國,很多曾經一度非常成功的企業,很快就看似莫名其妙地倒下去了,其中一個致命的原因就是忘記了“自己是誰”,定位不準,太想做大做全,從而去吞根本沒有實力去吞的市場,結果一不小心就被哽住了。
當智威湯遜仔細研究了一番安踏之后,告訴丁世忠他們認為“安踏的文化是草根文化,應該將消費群體定位為非精英族群的草根族,將二三線城市定位為重點市場”,丁世忠松了口氣,這和他的本人太相像了,這是一個他能把握的領地。從這個定位出發,2004年簽約CBA(全國男子職業籃球賽),2005年推出全新品牌口號:Keep Moving(永不止步),2009年簽約成為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都不難理解——安踏想激勵每一個平凡人都能努力進取,夢想成真。為了賦予品牌更大的創造力,安踏在2005年成立了“安踏運動科學實驗室”,設備投資2000萬元,擁有近50位研究人員,專業從事籃球、跑鞋等專業運動設備的研發。
其實,找準這樣的定位,并能保持戰略的持續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寧就在自我定位上走過不少彎路。在1994年到2002年的中國市場上,李寧一直保持國內體育用品市場的最大份額。這段時間里,只有李寧孤軍奮戰對抗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高端體育品牌。2003年,李寧首次被耐克超過,其后又被阿迪達斯超越。2005年,兩個國際品牌巨頭在中國的銷售一度翻番,而李寧在國內的高端市場爭奪中,終于不敵耐克、阿迪達斯,排位第三。
“一會兒是超大(城市),一會兒是二三線城市;一會兒走專業,一會兒追時尚;左右都不是,為難了自己!崩顚幍膯T工曾有過這樣的抱怨。早在1999年,李寧希望品牌國際化,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幾年下來難見成效,回頭發現國內市場已經“前有敵人,后有追兵”。從2005年開始,李寧進行戰略調整,收縮海外市場,收復國內失地,希望縮小與行業領先者之間的差距,同時擺脫眾多新生品牌的瘋狂追趕。
安踏也犯過類似的迷糊,諸如啟用蕭亞軒這樣的娛樂明星代言,瞄準俄羅斯、東歐等市場,不過所幸的是,丁世忠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1998年我們參加全國體育用品博覽會,當時我在會場上看到雙星鞋的一個廣告牌,說雙星那年的銷售額是18億元,安踏當時的銷售額才四五千萬元,我當時感嘆說,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做到18億呢?沒想到幾年之后,我們就超過雙星了。2002年,當時李寧已經做得很大了,銷售額大約12億元,遠遠超過我們,我們就提出目標,一定要超過他。敢想就有機會,現在我們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大了。不過,現在如果說要超過耐克,就不太現實!倍∈乐耶斚碌哪繕耸勤s超李寧,更遠的雄心則是做“世界的安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