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張新法:促進消費 應先從改革分配制度開刀

  □作者 張新法

  作者系銀河證券

  研究總監、宏觀分析師

  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似已拉開序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關鍵是要實現收入分配合理化,提高廣大城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這樣才能透過刺激消費需求增長來促進經濟增長。

  在當下我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實現我國“保增長,調結構”的目標尤為關鍵。但是,當下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收入差距過大,限制了我國刺激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活力與動力。因此,啟動并推進收入分配制改革,對刺激消費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從最近國稅總局取消“雙薪”計稅、國資部門規范央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實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及傳聞國家發改委已制訂《關于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等信息來看,當前國內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似已進入“現在進行時”。

  筆者認為,由于收入分配關乎各方面的切身利益,因而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實現收入結構的優化,對政策的制定者而言,需要的不僅是勇氣和決心,更重要的是在政策思維層面要實現兩個新的突破。

  首先,推進收入分配改革,須將共識化為行動。在我國現行分配體系下,不同行業的收入差距較大,強化了大多數居民“儲蓄意愿上升、消費意愿下降”的傾向,使經濟增長失去了消費這一重要的引擎。時至今日,在金融危機沖擊下,現行收入分配制度已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短期穩定與長期發展,收入分配制度亟待改革已經成為一種共識,當下的關鍵在于如何化“共識”為“行動”。

  其次,推進收入分配改革,還要圍繞收入結構的優化進行戰略性布局,從源頭上解決收入分配的失衡;積極推進各項配套措施,以實現收入分配合理化,最終提高廣大居民的收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1960年,日本曾實施過“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并于7年后實現了國民收入增加一倍的目標,使日本在1968年成為當時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想成功實現國民收入的倍增計劃,不僅要有經濟高速發展的有力保障,而且具備經濟結構和收入結構優化等方面優勢也至關重要。

  有鑒于此,未來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宜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從初次分配領域入手,提高勞動者報酬比例。長期以來,我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例偏低、國民收入分配向國家和資本所有者傾斜的現象一直比較突出。由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8年社會藍皮書》顯示,近年來我國勞動報酬所占國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勞動者報酬占比為50%以上,2001年后這個比重不斷下降,到2006年已下降到41%。與此同時,營業盈余比重由原來的20%提高到2006年的30.6%。在2000-2008年,我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4%,但職工的實際工資年均僅增長15.7%。這表明,我國國民收入結構失衡,特別是勞動者報酬所占國民收入比重的不斷下降,已明顯抑制了居民的消費意愿,并限制了刺激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為此,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努力提高勞動者報酬比例。首先,要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打破壟斷的“玻璃門”,讓民間投資有機會進入高利潤行業;其次,國家要加大對國企的利潤分紅,并加大稅收等分配手段的調節力度,這樣國家才能將更多的資金投向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領域,讓老百姓分享壟斷國有企業的利潤。此外,在企業內部,要增強員工的利益話語權力,避免資本過度侵占勞動力報酬分配。

  二是在再分配領域,我們可以通過減免稅費的方式讓利于民。這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政府通過減免稅費的方式讓利于企業,然后再由企業通過提高勞動者報酬的方式讓利于民;二是政府通過清理不合理收費、罰沒的方式直接讓利于民;三是繼續推進和深化個人所得稅改革,在暫停提高個稅起征點之后,個稅改革需要新的突破,總的目標是將個人所得稅制從分類征收到綜合征收、由按人征收改為按家庭征收。由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的調節功能。確實,健全我國的再分配機制,實現分配的公平,對刺激我國消費需求增長意義重大。

  當然,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關鍵是要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因為只有城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他們才會增加其消費需求,才能最終實現提高消費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