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后,世界突飛猛進地發展,鋼鐵也不例外。以前用十年時間仍在幾千萬噸徘徊,2000年以后,幾乎是以幾千萬噸,也就是10%到12%的速度增長,一下子從1998年以后一億噸左右增加到現在的六、七億噸。這個增長速度顯示了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的。1958年搞大躍進,砸鍋賣鐵,也就幾百萬、上千萬噸鋼,現在不用誰強調,靠科技推動,很快就上去了,這給我印象也很深。
企業文化:煉出來的都是一流鋼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內涵。武鋼企業文化應該說還是比較完整的,也是在發展過程中,是一個不斷認識、提高的過程。武鋼的企業文化可以用16字概括:“以人為本,體系完備,特色鮮明,融入實踐。”
企業文化有質量文化、安全文化、環境文化、職工理想文化等多種。武鋼的產品質量文化是“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是武鋼的生命”,這句話體現了一種精神和一種做法,這種精神就是保證煉出來的都是一流鋼,成分、硬度等標準天天一樣、般般一樣。還有三個“不”,“不能讓一噸不合格的原料進廠,不能讓一噸不合格的半成品進入下游,不能讓一噸不合格的產品流向社會。”把質量的文化變成具體的做法和一種精神。還有“兩化”,“管理規范化”和“操作標準化”,不要搞五花八門。還有嚴格管理,像柳鋼提出的“不為錯誤找借口,只為成功想辦法”。
武鋼還有廠歌,原來只針對武鋼,后來做了修改,去年重新譜曲,名字叫做《鋼鐵頌》,歌曲很悠揚,請閻維文來唱過一次,閻維文唱得振奮人心,后來一開職工大會,就唱廠歌。
武鋼的企業使命是爭創新型的企業先鋒,鑄造鋼鐵強國的脊梁,當現代文明的創造者,做和諧社會的實踐者。
三大責任是最深體會
國企和其他企業的根本區別,是在于它的經濟責任、社會責任,甚至政治責任。武鋼十幾萬職工,無論何種改革,不允許一個職工流到社會上或交給政府,既要改革,還要保證穩定。
三條責任必須要認真履行,一點不能含糊。比如政治責任,作為一個國企,你要發展,不能讓它虧損,作為一個國企,你上繳國家稅收要到位,作為一個國企,國家產業政策必須要執行。第二個是經濟效益,武鋼的發展應該比一般的企業要快很多,從2004年800多萬噸到現在三千多萬噸,并且不僅是一個數量的發展,而且是質的提高。職工工資從2004年底二萬多到現在五萬多塊,大大提高。第三,對社會的責任,沒有把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的負擔推向社會,而是自己消化,同時對社會、對地方經濟發展作一些投入,比如建立深加工基地,在地方投資一些經濟發展的項目,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等等。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對地方發展也很重要。這三大責任,我認為是國企最重要的,這與外企、民企完全不同的,這是我這幾年最深的體會。
國企發展了,國家經濟會更加雄厚,國力也會增強。回顧武鋼發展歷程,感覺到作為國企身負的責任重大,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任重道遠,但是武鋼的干部職工會一起面對國內外好的和不好的形勢,不斷提升自己,發展自己,達到我們理想的目標。
發展是硬道理
武鋼是在發展,是挺著,撐著,因為你不發展,企業沒有出路,不改革,更沒有出路。一個企業也好,一個國家也好,都是這樣。所以武鋼在內部深化改革,嚴格管理,對外不斷地走發展之路,包括加大聯合重組。
在鋼鐵企業聯合重組上,武鋼應該是走在前面的,還比較成功。鄂鋼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劃撥給武鋼的,雖然后來武鋼拿錢去改造,但是重組的成本低,劃撥過來資產很完整,武鋼來管理它,很成功。昆鋼是武鋼拿一部分資金參與控股,成為第一大股東,就夠了,武鋼不參與昆鋼的副業,只參與鋼鐵那塊,兩家合作很好。對柳鋼的聯合重組是另外一種方式,武鋼用350億人民幣,柳鋼用90多億資產,成立一家公司,武鋼控股80%。武鋼打進的資金柳鋼不能動,這些資金用在臨海的防城港項目,非常成功。這些都是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來投資,但不改革,不發展,是沒有出路的。武鋼自身不是不艱難,是很艱難,只是沒有說。
70年代引進了國外技術,武鋼可能更早地體會到科技產生生產力的巨大效益,從那以后,武鋼的領導決定走質量效益型道路,把質量效果放在第一位,科技成為重要的推動力。
海外尋礦
我們在很多地方的礦石枯竭了,武鋼每年幾百萬噸礦石,85%靠進口,海外投資幾乎沒有。
最近幾年武鋼一直尋求礦石開發,近兩年有重大突破,武鋼收購了加拿大CLM鐵礦石公司部分股權,現在股票已經賺了大概三、四個億,雙方會共同開發礦山。另外,在南澳有兩個礦山,在巴西有一個礦山,正在進行相關工作。這幾個礦山對武鋼資源保障有重要作用,也會抵制國際礦石商的壟斷。
效益受行業產量影響
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共有66個產鋼國,從去年金融危機到現在,有65個國家都是減產的,減產幅度高的達到50%以上,低的達到20-30%。但中國不減反升,其中中小鋼鐵企業大幅度地上升,大中型鋼鐵企業的產量是下降的。主要還是國家拉動內需的巨大作用,拉動內需里重要的基礎建設,拉動螺紋鋼(3659,-168.00,-4.39%)、長材的需求,板材方面,由于造船、家電上不去,所以需求上不來。
照6、7月份的鋼鐵生產速度,中國鋼鐵產量今年將達到6億噸,而全球鋼產量是12億多噸,中國的鋼鐵產量有些不正常,會把鋼鐵企業全部效益壓下去,非常慘重。這件事的效果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經濟的拉動,把其他行業帶動了,促進了經濟發展,但在鋼鐵行業上,可能該淘汰的一部分中小鋼鐵企業還在繼續生產,而該發展的優勢板材,像武鋼、寶鋼的產品反而受到限制。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在不斷地發展中,在經濟危機復蘇以后,來逐步調整。
戰略遠景:世界級企業集團
武鋼的戰略遠景是建立鋼鐵名牌基地,躋身世界五百強行列,成為有較強競爭實力和創新能力的世界級企業集團。
明年武鋼應該進世界五百強,去年收入是1200多個億,沒有把柳鋼算進去,明年算進去后產能達到三千多萬噸,到2015年以后,年產量可能達到五千萬噸以上。
除了鋼鐵以外,非鋼產業要達到30%以上,這將是很大的改變,武鋼將建成自主能力較強、競爭能力較強、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現代化企業集團。
鐵礦石談判:未來中國一個價
最近15年,中國鐵礦石談判都不是很順利。原因有兩條:第一條,中國鋼產量每年大幅度增長,產能過剩,造成礦石需求一年比一年多。現在一噸礦石生產不了一噸鐵,要1.6噸礦石生產一噸鐵,中國按5億噸鋼鐵算,可能需要接近8億多噸的鐵礦石,而中國50%的鐵礦石都要從國外買進,國內的礦石只能供應 50%的需求。得從國外購買4億噸鐵礦石,需求量太大。第二個原因,國際礦石商特別是三家大礦石商處于壟斷地位,左右了價格。他們的價格決定了整個國際市場的礦石價格,所以不論中國、歐洲、日本,都和他們談判,定一個價格。每次中國談的時候,可能剛到低谷的價格馬上上去了,別的礦石商一塊把價格提上去了,一年比一年高,2005年、2006年、2007年,年年都漲,漲到去年六七月份相當于一噸礦石200美金,而它們的礦石成本即開采成本和到港成本,不到30美金,整個是暴利,但是中國有大量的需求。日本抵制了,韓國抵制了,歐洲抵制了,為什么我們不抵制它呢?因為他們談判是一個口,一個聲音。日本每年進口幾千萬噸礦石,談判的效果很好。為什么?日本只有三個大鋼鐵廠,龍頭老大是新日鐵,對于不聽話的同業,龍頭老大會制裁它。韓國浦項制鐵最大,米塔爾去了歐洲以后,成為老大,他們說的話能算話。中國則有上千家鋼鐵企業,中央企業只有兩三家,其他都是各個省市的企業,還有民營企業,誰也指揮不了誰。國營的五礦、中鋼,還有其他民營商,大量采購進來,再倒賣。而商務部也是投鼠忌器,擔心世貿組織說你違反WTO的規則,搞統一限制。采購商搞代理制,代理收3%,應不能倒賣。國家也是碰到關鍵時期,很難集中幾家來對口。現在國家要求提高職能度,加強聯合重組,也是這么來的。
說到今年的鐵礦石談判,我個人認為,今年談判在政府支持下,目前這個結果應該是比較好的,更好的結果沒有了。因為這個結果比日本人的價格要低,當時日本人的價格定了以后,為什么中國企業不跟,因為當時中國的沿江和沿海囤積了七千萬鐵礦石,日本談好的價格比那七千萬噸鐵礦石高出9美金,我們只要一接受,這七千萬噸鐵礦石沖到中國來,礦石商每噸要賺9美金,中國怎么可能接受呢?再加上中國每年有四億噸鐵礦石進口量,日本只有幾千萬噸,中國的話語權必須要自己說了算。這次談判除了價格降低了以外,還有一個成果,將來中國會有一個中國地區價格,不是日本價,我不跟他的。因為中國的買賣最大,凡是賣給中國的礦石,必須一個價,不管是哪一個企業買,中國任何一個企業買你的礦石都是一個價,這是最大的成功。
現在每家鋼鐵企業都是先跟礦石商定一個價,但協議上會約定最終以中國談判的價為準來結算,不影響中國鋼鐵企業的礦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