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總值比1949年增長272倍
本報記者 丁江
實習生 蔡媛媛報道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浙江人民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克服了前進中的艱難險阻和各種困難,使浙江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得到了徹底改變,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發展路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成為全國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和最富有活力的省份之一,并正向全面小康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闊步邁進。
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1949年,浙江省生產總值僅有15億元,2008年達214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272倍,年均增長10%,其中,1950~1978年均增長6.2%,1979~2008年均增長13.1%。人均GDP由1949年的72元增加到2008年的42214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100倍,年均增長8.1%,其中改革開放30年年均增長12%,是各省市區中人均GDP增長最快的地區。
經濟的快速增長,大大增強了綜合實力,使浙江經濟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力迅速上升。2008年,GDP列廣東、山東、江蘇之后,居全國第4位;人均GDP列上海、北京、天津3個直轄市之后,居全國第4位和各省區第1位。
產業結構日趨合理,轉型升級加快推進
新中國成立之前,浙江是一個落后的農業省份。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在GDP中,三次產業比例由1949年的68.5∶8.0∶23.5,轉變為2008年的5.1∶53.9∶41.0,勞動力比重從86∶6∶8轉變為19.2∶47.6∶33.2。實現了由落后的農業社會向先進的工業化社會的歷史性躍遷。
三次產業內部結構也進行了重大調整。重視糧食安全,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農業結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例,由1949年的81.4∶5.4∶11.3∶1.9,調整為2008年的45.7∶6.0∶23.5∶22.9(農林牧漁服務業占1.9%)。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日益突出,成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2008年,工業增加值達到103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52年增長1045倍,年均增長13.2%,其中改革開放30年年均增長16.5%。工業內部結構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在發揮紡織、服裝、化纖、皮革、食品加工和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和臨港重化工業有長足發展。第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951-200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1%,其中,改革開放以來30年年均增長13.8%,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由1949年的23.5%提高到2008年的41.0%。
近幾年來,在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資源節約與環境治理取得積極成效。2008年,單位GDP能耗居全國各省區市第3位(由低到高),處于全國先進水平,“十一五”前3年,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2.6%;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累計分別下降9.5%和13.9%。
投資建設成就巨大,基礎設施得到加強
擴大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0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僅0.21億元,2008年達到9323億元,年均增長20.3%,其中改革開放30年年均增長22.1%,30年累計投資6.36萬億元。已形成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鐵路營業里程由1949年的390公里增至2008年的1306公里;公路通車里程由2197公里增至10.37萬公里,高速公路達3073公里。寧波-舟山港成為世界級大港。民用航空有杭州、寧波、溫州等7個機場,通航城市188個。已建成覆蓋全省、通達世界、技術先進、業務全面的信息通信基礎網絡。固定電話用戶由1949年的0.24萬戶增加到2008年的2298萬戶,電話普及率提高到每百人44.9部。移動電話達3977萬戶,普及率為每百人77.7部。互聯網用戶805萬戶。能源生產能力得到明顯提高,進入了網絡健全、布局合理、調度靈活、供電可靠的現代化電力工業新階段。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狀況也有顯著改善。
房地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高。1990年以來,房地產開發累計投資12343億元,2008年比1990年增長211倍,年均增長34.7%;累計竣工和銷售商品房3.8億和3.3億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增加,廉租房制度逐步實施,有效改善了人居條件。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場體制逐步完善
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相互競爭共同發展的格局。2008年,非公有制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占GDP的73.5%。市場形成價格機制基本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2008年,全省有商品交易市場4087個,成交額達9794億元。資本、技術、勞動、土地等要素市場也逐步建立和健全。政府管理和調控體系進行了重大改革。開展了行政審批、國有資產管理、公共財政、規劃等方面的體制改革,使得政府職能逐步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區域合作成效顯著
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1952年,全省外貿出口收購總值僅1.2億元,相當于GDP的4.7%。2008年,全省進出口總額為2111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由1958年的0.17億美元增加到1543億美元,年均增長20%,出口總額相當于2008年全省GDP的49.9%。
利用外資取得積極效果,質量逐步提高。1979年開始,浙江省逐步開展了包括利用外國政府、銀行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在國外發行債券,舉辦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來料加工、補償貿易、國際租賃等多種形式的利用外資工作。1980年,與港商合資的西湖藤器有限公司成立,拉開了浙江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帷幕。1979-2008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累計達到1002億美元。30年間,共批準外商直接投資(包括港澳臺等地區)企業4.4萬家,到浙江投資的國家和地區已近200個,世界500強企業已有84家落戶浙江,共設立224家外商投資企業。
對外投資日益活躍。改革開放初期,浙江省就有少數國有企業(主要是貿易公司)開始走出國門,開辦貿易機構或興辦“三資企業”。到2008年,全省經審批和核準的境外企業和機構累計3466家,投資總額30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26億美元,投資項目遍布六大洲、121個國家和地區。
對內開放和區域經濟合作取得可喜成果。主動接軌上海,加強與長江三角洲其他地區的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并提出了“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戰略思想,鼓勵和引導浙商把在省外投資創業與回鄉反哺發展結合起來,形成“走出去”和“引進來”雙向互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