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滾動新聞 > 建國六十周年經濟報道 > 正文
“在最好時期的廣闊舞臺上大有作為”
--訪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魏武)金秋時節,地處北京市東城區東黃城根南街的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所在地綠樹掩映。紅色主樓里的主席辦公室里,追憶新中國成立后走過60載風雨歷程,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說,現在是多黨合作的最好時期,參政黨履行職責的舞臺越來越廣闊,正在為國家維護政治穩定、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們的任務將越來越重。所以,我們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以不斷適應新的形勢,不斷作出新的貢獻。”蔣樹聲說。
成立于1941年3月19日,以從事文化教育及科技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民盟,如今已在30個省區市建立組織,擁有約20萬名盟員。蔣樹聲說,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民盟組織和成員結構不僅僅是發生了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質的提升。
在蔣樹聲看來,新中國成立60年,是一個慶祝的時刻,一個回顧的時刻,更是一個思考的時刻。“我們慶祝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回顧的是人民共和國的輝煌歷史,思考的是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經驗。”
回顧歷史,蔣樹聲感慨地說,經歷一段曲折之后,改革開放帶來了多黨合作事業的春天,民主黨派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大顯身手的空間和可能。他認為,作為參政黨,民盟此際的慶祝、回顧和思考,自然地要與中國的政黨制度、統一戰線事業和發揮參政黨職能的實踐緊密相結合。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所慶祝的成就、所回顧的歷史、所思考的經驗,都落到了同一個時代命題上,即科學發展觀。”蔣樹聲說,60年里創造的物質財富、形成的制度優勢和積累的發展經驗,使大家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蔣樹聲說,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貫徹落實,“使中國民主同盟的參政議政實踐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也使我們對民盟前輩為國家發展出主意、想辦法的遠見領會得更為深刻。”
從改革開放初期關于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系列調研和建議,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關于發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的系列調研和建議,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關于黃河上游和攀西地區調研和西部開發的建議,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關于建立長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和環渤海經濟開發區的構想……多年來,全體盟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用辛勤汗水和集體智慧創造了一個個生動的參政議政實踐范例。
建立義務教育的公共財政保障機制、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基礎教育必須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必須重視教學質量和高校創新……謀良策,建真言,民盟依靠界別優勢和盟員特色,數十年如一日地為教育奔走建言。
甘肅定西、四川遂寧、貴州畢節、河北廣宗、廣西百色……民盟多年堅持的智力扶貧工作有序開展,社會效果日益明顯。
“如今,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民盟傳統的智力支邊和扶貧已逐步轉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軌道上來,在推進社會關注農村、關注義務教育、關注弱勢群體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有益嘗試,民盟的‘農村教育燭光行動’全面啟動,得到了全盟同志和社會的廣泛回應。”蔣樹聲說。
“奔走國是、關注民生”是民盟的價值追求,也是民盟的優良傳統。從環境、資源和生態建設到發展生物技術產業戰略,從海島管理和海洋經濟到災害應急和社會管理,近年來,民盟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必然要關注的一些前沿問題開展了系列調研,并提出了很多針對性的建議,受到中央高度重視。
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對維護政治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科學發展,具有巨大優越性。這位前大學校長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參政黨有更大作為。
“展望未來,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都將迎來更加波瀾壯闊的局面,多黨合作事業必將書寫出更加動人的歷史篇章。”蔣樹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