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過于依賴土地財政的現象已越來越受到質疑。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省會城市地方稅收理論研討會上,上百名與會代表圍繞著“應對金融危機,地方稅收面臨的挑戰與展望”這一主題展開探討。不少與會人士表示,目前地方稅收結構不盡合理,大部分省會城市收入增長主要倚重房地產業,這給“后金融危機時期”的地方稅收增長帶來嚴峻的考驗。
不少地方政府面臨財政困難的情況,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一些地方政府實際擁有較大規模的“隱性負債”,并過多依賴土地財政,自身“造血”機制不完善,“造血”能力不足。尤其是一些基層地方政府,財政上的困難比較突出。
不少地方面臨現實財政壓力,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如政府行政性的開支過于龐大、建設財政的規模過大,都是重要因素。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實體經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不少地方財政更會感到吃力。另外,在分權體制之下,中央與地方在財權與事權間不夠匹配,也是造成一些地方財政困難的原因之一。
當然,樓市價格今年來的不斷攀升,各地“地王”的新聞不斷曝出,這對于緩解一些地方財政來說,倒是不錯的消息。不過,這些消息同時又強化了很多城市收入增長過于依賴房地產業的狀況,對于地方財政的合理增長而言,難言健康。樓市的過于火爆,泡沫不斷積累,又給未來的經濟發展留下了隱患。
撇開其他原因不談,僅從“分稅制”下地方稅收結構的角度看,現有的制度安排確實在影響著地方財政收入!胺侄愔啤背跏贾贫劝才诺膬仍谌毕,以及制度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偏差等原因,加上能夠產生地方稅收收入的來源單一,導致一些地方財政陷入困難當中。而在地方財政結構中,省級政府財力集中度高而轉移支付力度不足,省級以下縱向財力差距過大。
同時,如一些學者已經指出的,“分稅制”并沒有能夠有效地均衡地區間因經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區域差異!胺侄愔啤睅淼募瘷嘈鹆说胤秸袨榈囊恍┳兓胤秸畯念A算外,特別是從土地中聚集財力的動力強勁!俺鞘谢币惨虼顺蔀榈胤秸脑鲩L點,“二元財政”的結構格局由此凸顯。
顯然,指出地方財政面臨困難及過于依賴土地收入與“分稅制”改革有關,并不是要否定這場改革。事實上,正如財政學者賈康所說,1994年啟動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后財政體制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改革。實行分稅制,在“經濟性分權”框架下超越了“行政性分權”的局限。
“分稅制”改革的意義,不單單體現在經濟體制改革層面!胺侄愔啤备母锱c當代政府治理中的以屬地化管理為基礎的行政逐級發包制結合在一起,成為在信息和財政雙重約束之下的理性選擇的產物,既節約了大量組織和監督成本,也較為清晰地界定了地方官員的行政責任邊界,既使地方官獲得使用權力穩定空間,也使各級政府間形成利益制衡與談判機制。在屬地化管理的前提下,中國政府在事權、財權、人事權的一系列分權改革,塑造出地方政府帶動經濟發展的特殊角色,也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相當的活力。
不過,有必要指出的是,“分稅制”的制度安排并不完善,在現實運行中,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原則沒能有效得到堅持。分稅制改革主要解決的是省級財政與中央財政的關系,而未能很好地解決省與省級以下各級財政的關系問題。不少基層政府財政的困難,與此不無關系。轉移支付制度也還存在一些弊端。
無疑,一些地方政府的財政困難,需要有解決之道。地方債的發行已經開始謹慎探索,這當然是一種途徑;促進地方政府發展地方經濟,帶動地方性稅收收入的增長,亦是增強“造血”功能的必需之舉。但與此同時,地方財政的現實困難及對土地財政的過于依賴,也提醒人們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分稅制”。
完善“分稅制”,從原則上說,首先必須強調地方財權與事權的匹配。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解決了中央財政不足的困境,但若因此矯枉過正,也與改革目標不相吻合;其次,為解決省與省級以下財政的分配問題,應當通過啟動行政結構的變革,來漸進解決這一難題。政府層級的縮減,短時間里難以實現,但如“省直管縣”這樣的改革,相對容易啟動。事實上,近來關于“省直管縣”改革的消息不少,正是改革合乎邏輯的推進。
在技術層面,各相關稅種的收入比例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如何分配,還可繼續研究,但在大原則的前提下,這種探討將沿著改革的目標方向邁進。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財稅體制未來仍面臨著相當大的改革空間,而“分稅制”的完善,理當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