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愷
建省后,海南甚至獲得了比深圳、珠海更多的優惠政策。1988年,國務院先后下發第24號、第26號文件,規定海南可以自由兌換貨幣;境內投資者自獲利年度起10年內不再補繳所得稅;土地使用權出讓一次性簽約最長70年;可以不提以公有制為主體,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和競爭。
正是基于國家給予的自由權限,許士杰產生了一個驚人的設想,他決定在洋浦等地再造幾個“小香港”, 把海關撤出海南,搬到湛江,使全島成為自由貿易島。
洋浦被定位成“特區中的特區”,但海南省政府根本沒有資金開發洋浦,僅開發區的“七通一平”就需要100多億元,而當年海南全省的財政收入僅為4.2億元。在此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參考國際通行的商業慣例,提出了引進外資,由外商成片開發的大膽創舉。
1988年6月,海南省政府與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達成初步協議。協議確定,海南在洋浦半島上劃出3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開發區,其土地使用權一次性出讓給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期限為70年,區內一切基礎設施建設及招商全部由外商負責。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洋浦模式”,即允許外商成片承包開發。
洋浦開發模式所涉及的面積之大、期限之長、靈活度之高,無疑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外開放的最高程度的舉措。但當時這種做法并不能為國人所接受。
遲福林也是開發洋浦的主要參與者。據他回憶,1989年3月,全國兩會在北京舉行。有政協委員在發言中對洋浦開發模式進行公開指責,稱其為“制造新的租界”。隨即,100多位政協委員也就這個問題分別聯名遞交了提案,要求制止海南開發洋浦。國內一些青年學生甚至上街游行,貼出了“聲討海南賣國”的標語口號。
1989年4月,許士杰看到報紙新聞后,拍案而起:“我要反擊!”
作為海南開山辟路的第一任省委書記,許士杰至今仍深得百姓感念。拳拳之心被辱之為“賣國”,向來以儒者風度、溫良沉靜為人著稱的許士杰異常憤怒。激動、壓抑、太陽穴的脈管在突突地跳,他來回踱步,他伏案燈下,想賦詩,想作文,思緒如麻,卻無從下筆。
同年4月28日,鄧小平很快作出批示:“海南省委的決策是正確的,機會難得,不宜拖延!钡诋敃r的政治大背景下,洋浦并沒能發展起來。直到1992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洋浦經濟開發區”,洋浦開發才算真正啟動。
洋浦開發在質疑聲中整整被耽擱了4年。
4年間,比海南晚起步的上海浦東開發區已初具規模,原本準備在洋浦投資的許多大公司、大財團、大項目幾乎全部轉到浦東。而洋浦則錯過了最佳的開發期。
海南2000年開始調整招商和土地政策,洋浦才逐步走出低谷。2004年開始,海南省重新建立起政府主導開發建設的模式。通過“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加快洋浦發展,走集約化、大工業發展道路。
如今的洋浦承擔著振興海南工業的沉重使命。2007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同意設立海南洋浦保稅港區,這也是華南地區第一個保稅港區,其被定位為我國南部地區輻射東南亞和東北亞的,以石油、化工產品為主的區域性航運和物流中心,國內重要的石化產品出口加工基地,以及面向東盟地區開展自由貿易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