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記者 吳非/文
你可能不知道神州泰岳,但是你一定知道飛信;當你通過飛信聯系好友時,你可能分文未花,但是神州泰岳卻因此從飛信系統的運營維護中獲得真金白銀。
如今,這家和你關系密切你卻幾乎一無所知的科技公司將出現在創業板的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中。而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王寧、李力也將轉身進入億萬富豪的行列。
創始人財富爆增
“下個星期或許可以接受采訪,目前正是敏感時期。”9月16日,神州泰岳人士對理財周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神州泰岳早在2005年就試圖為進入資本市場而努力。當年年底,神州泰岳收購了上海聯盈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的IT服務管理業務,后者曾經是ITSM市場非電信行業的本土老大,這次收購讓神州泰岳的優勢從電信業延伸至其他行業。業界普遍認為,收購主要是為了做大資產規模進而為上市做準備。
如今,夢想終于成真,王寧、李力也將轉身進入億萬富豪的行列。以公司2008年全年1.2億元的利潤、創業板40倍的2008年EPS計算,這家公司的市值將在50億元左右。
實際上,這一測算并不夸張,創業板的估值顯然將明顯高于中小板。以王寧、李力將持有發行后公司13.917%股份算,兩人持有的股份市值都將在7億元左右。
神州泰岳和飛信
神州泰岳是本土最大的提供IT服務管理(ITSM)的軟件企業,與之一起屬于這一市場前3名的另外兩家企業是IBM和HP。目前,神州泰岳的主營業務是為國內電信、金融、能源等行業的大中型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IT運行維護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
ITSM軟件市場是近年國內軟件行業最熱門的產業之一,但普通公眾并無太多了解。
不過,神州泰岳的另一重身份飛信運營維護承包商可讓他拉近和普通投資者的關系,當你通過飛信聯系好友時,你可能分文未花,但神州泰岳卻因此從飛信系統的運營維護中獲得真金白銀。
實際上,飛信運維支撐外包服務也是神州泰岳經營業績的主要來源。
神州泰岳的公開財務數據顯示,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月-6月,來自飛信業務的凈利潤分別為3731萬元、9097萬元和8928萬元,占當期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42.23%、75.47%和76.30%。
未來,人們對隨時隨地的即時通訊會更加重視,飛信因為其屬于中國移動,因而在資費、服務領域有保障,所以這一塊市場成長空間還非常大。
據神州泰岳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本次募集資金主要用于飛信平臺大規模改造升級,投資總額為1.68億元,占募資總額的33.51%。
神州泰岳發展史
神州泰岳進入ITSM,和飛信結緣,這一切都并非坦途。這一過程,也正和中關村其他大部分公司的創業故事非常類似。
神州泰岳創始人王寧在十多年前剛剛來到中關村的時候一直和硬件打交道。當時,大部分中關村的“村民”也都和硬件打交道,因為這對技術要求不高,只要吃苦就能獲得不菲的利潤,即便如今是中關村老大的聯想,也是從硬件貿易起家的。
不過,在倒騰了幾年硬件之后,王寧也和其他人一樣陷入了困惑,因為硬件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來越微薄,沒有人可以逃脫摩爾定律的魔咒。
1998年神州泰岳成立,公司決定作美國一家“CA”軟件公司的中國代理。選擇代理之路幾乎是必然,這是所有缺乏技術力量公司的唯一選擇;選擇“CA”則事出偶然,因為他的股票市值高,因為他在中國沒有代理商。
這一頗具戲劇意味的選擇將神州泰岳帶入了ITSM市場。幸運的是,很快公司實現了開門紅:北京移動的前身“北京無線通訊局”簽單買了20萬美元的軟件。簡單揣測可以發現,這一單應該直接促成了如今神州泰岳的很多收入來源于通信行業這一事實。
不過,前路并不順暢。ITSM在當時是新生事物,市場幾乎還沒有起步,因此神州泰岳過了好幾年苦日子。
中國IT市場的一個現象是,早起的鳥兒有食吃,不過起得太早幾乎只有死路一條;不過神州泰岳是個例外。
幾年之后,通信行業的大規模商業機會開始浮現,但是運營商對產品的要求也極其苛刻。而作為“CA”的代理商,神州泰岳也必然有所掣肘。2003年,神州泰岳自主研發的系統網絡管理平臺軟件終于上線,其在ITSM領域的坦途也由此開啟。
2004年,一些國家機構開始采購ITSM產品每張單子幾乎都是上千萬元,市場開始逐漸升溫。此時除了跨國巨頭外,大量本土軟件企業涌入這個領域,不過神州泰岳作為行業的先行者已經有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所以在競爭中很快長大。
從2004年到2006年,神州泰岳收入和利潤每年都實現翻番,稅后利潤從2004年的700多萬元增長到2006年的3100多萬元,再到2008年的超過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