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記者 王錚
力合股份曾一度希望將異議直接上報全國社保基金,但一直沒找到電話和任何聯系方式
珠海市上市公司力合股份作為全國首家對國有股轉持提出異議的企業,其進展備受市場關注。但時過兩個多月,公司稱仍沒有確切消息。
期間,市場曾傳聞其異議被認可,但被該公司否認。
“我們上報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至今沒有明確的反饋,我們也詢問過,得到的回復是等。”8月21日,力合股份董秘曹海霞對《上海國資》表示。
此前,力合股份控股子公司清華科技園持有的拓邦電子361.6萬股,被列入應劃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目前股份已被凍結。
原委
6月26日,距離4部委發布國有股轉持公告僅一周,力合股份即發布公告,對旗下控股子公司清華科技園持有拓邦電子361.6萬股股份列入應劃轉社保基金持有的范疇提出異議。
力合股份在公告中陳述,“清華科技園為本公司控股子公司,將該公司所持拓邦電子股份視同國有股份處理有待商榷”。
據了解,清華科技園為拓邦電子的唯一國有股股東,其當時持有拓邦電子的股份為858.9萬股,占比為8.59%。而拓邦電子的總股本為3616萬股,其被轉持的10%股份—361.6萬股,全部落到了清華科技園頭上。
但按照規定,混合所有制的國有股東,由該類國有股東的國有出資人按其持股比例乘以該類國有股東應轉持的權益額,履行轉持義務。即清華科技園只持有拓邦電子股份總額的8.59%,按規定清華科技園應該按其持股比例履行轉持義務。
曹海霞表示:“這對公司的中小股東來說,顯失公平。”
對此,市場人士亦表示認可。
“如果將清華科技園持有的361.6萬股拓邦電子股份劃歸社保基金,這顯然損害了非國有股東力合股份及力合股份大股東深圳力合創投的利益。尤其是力合股份持有清華科技園57.15%的股份,是控股股東。如果轉持得以實施,力合股份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而力合股份又是一家上市公司,如此一來,力合股份的全體股東利益又要因此而受到損害。” 海通證券一位策略分析師對《上海國資》表示。
但這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曹海霞表示,“我們不是對劃轉比例提意見,我們認為是不應該被劃轉。”
她的理由是,“上市公司的一個控股子公司,當然歸根溯源確實有一點點國有血統,但你怎么把它分開呢,就為了這么劈開一點點,這個很難計算和處理。如果精確計算,必須追根溯源。那么我們的大股東力合創投是國有控股的企業,但它本身還有私人股份,把這個10%的國有股份乘以力合的持股量,還需再乘以力合股份對清華科技園的57%的持股比例,這個調動起來會非常復雜。 ”
異議
據《上海國資》了解,力合股份對政策反應非常迅速。
“政策一出來,我們第二天其實就整理了意見。”曹海霞表示。
根據公告,國有股東對轉持公告如有疑義,應在公告發布后30個工作日內向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反饋意見,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予以重新核定。
但該公司異議的上報頗費周折。
力合股份首先是向珠海市國資委提出,得到的答復是不管。此后,該公司上報廣東省國資委,得到的答復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管。
“省國資委自己的企業他們干脆是認了,所以也不會管我們。”曹海霞表示。
事實上,尋找上報的出口讓力合股份頗費了一番心思。
力合股份曾一度希望將異議直接上報全國社保基金,但一直沒找到電話和任何聯系方式。
“我們是希望能看到社保基金正式的接待電話或者接待途徑,但是沒有。”曹海霞說。
力合股份最后上報的是國務院產權局。
“這是我們能找到的電話,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也收了我們的異議。”曹海霞表示。
尷尬
因率先提出異議,而迄今未有答復,這讓力合股份多少感覺尷尬。
“我們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等具體通知。”曹海霞表示。
不過,她對結果依然表示了樂觀:“我覺得還是有希望的,因為產權局收下了我們的資料,而且他們當面表示,我們的情況比較特殊,會給予特別考慮。”
但時至今日,據《上海國資》采訪市場分析人士,均表示對結果的擔憂。
“目前央企提出異議的很少,有的只是比例上的考慮,國務院國資委主要管理的是央企,對地方企業上報的異議,可能的作用只是轉交給社保基金,不太會用很大力量去支持。”上海榮正投資董事長鄭培敏對《上海國資》表示。
“力合股份的情況并不特殊,要豁免的話可能會豁免一大批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股東,社保基金肯定會對此特別慎重。但轉持中肯定會有特例,是不是力合股份,則很難說。”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一位專家表示。
力合股份目前仍在試圖尋找與社保基金直接對話的渠道。
國有股轉持變數幾何
《上海國資》記者 王錚
“政策根據市場反饋調整,是很有可能的。”
難題不僅僅源于力合股份的異議。
據《上海國資》了解,原計劃8月初應開始的存量公司國有股轉持工作,目前尚未展開。社保基金的解釋語焉不詳。
8月中下旬,國家發改委向部分創投人士下發征求意見。媒體評價是:“雖未最后定案,但其中已明確了豁免各地政府引導基金國有股轉持的思路”。
另有消息說,國有股轉持比例亦有不小的變化。
等待
上海黃浦區區屬3級企業黃浦投資持有興業銀行少量股權,目前其所持股份已被凍結。企業負責人目前正著急從北京相關部門打聽消息。
“我們沒有提出異議,據說由社保基金接受并核實的的異議很少,到臨近截止期,社保基金方面已表示不接受異議了。”一位接近黃浦投資的人士表示。
據說,劃轉后的賬目處理已成為企業頭痛的問題。
“社保基金到底是會來一個通知,一個收據還是一個劃轉的函?這在賬目體現上都不一樣。這一塊被劃轉的是優質資產,損失怎么彌補?怎么計算?應該有一個具體的說法。”這位人士反復提及。
具體說來,如果劃轉股權是作為資本的減少,那么公司的體量突然變小,這種財務狀況會讓企業的信用降低。“如果一個企業存量資本5000萬,另一個是5個億,誰得到貸款的機會更多?”他反問。
如果是作為增加的投資成本,則意味著公司業績明顯下滑。
無論如何,兩種結果都不是他們所愿意看到的。
“我們了解企業的顧慮,但現在還是等消息。”黃浦區國資委一位人士對《上海國資》表示。
浦東新區國資委副主任賈繼鋒對《上海國資》說:“沒有進入操作的階段,國資委也沒有對此進行研究,我們希望實施意見能快速明晰。”
似乎地方國企和國資委并沒有太大的反抗,等待和觀望成為主調。
比例調整?
據《上海國資》了解,劃轉比例可能會出現重大調整。
“我們得到的消息是,可能不會按發行總量的10%,而是國有股的10%。”一位知情人士對《上海國資》表示。
“如果只是國有股總量的10%,意味著每個國有股東,包括小股東,只是劃轉所持股份的10%,那么對于地方國企來說,成本的負擔將大為減輕。”黃浦區國資委一位負責人表示。
“大型商業銀行的控股地位如何保證是一個重要推動因素。”富國基金一位策略分析師對《上海國資》表示。
他說,以建行為例,因建行是先H股上市,匯金公司在其發行時,將所持建行股份全部登記為H股,僅在2008年從二級市場增持了建行A股,目前匯金公司持有的建行A股數量為1.29億股,但根據轉持辦法,匯金需劃轉的股份是7.49億股,兩者相差懸殊。
再者,政府對匯金在建行等國有大行中的角色做出過規定,要求匯金保持長期絕對控股地位。這意味著匯金對建行的持股比例至少要保持在50%以上,目前匯金在建行的持股比例僅為48.22%,在國有股劃轉以后,可能導致持股比例進一步下降。
匯金公司所遭遇的尷尬逼迫決策層詳審政策細節。
此外,專力從事風險投資的國有企業亦積極尋求機會自保。
一位占上市公司小股份的投資類國企負責人對《上海國資》表示,確定劃轉發行總量10%的比例很輕率,技術上的問題難以克服。
這位負責人士表示已向國務院國資委和財政部反應相關情況:“如果是單一國有股東,劃撥比較簡單。但如果是有2、3個以上的國有股股東,該怎么劃轉?道理上應是大家一起分擔。但根據該規定的第六條,如果持有股份少于應轉數量的,當以實際持股數劃轉。這就不具備可操作性,非常模糊。還有進一步的問題,如果上市公司中還有非國有股東,顯然人家是不用承擔劃轉義務的,那么,是否只有國有股東獨自負擔上市發行股份數量10%的劃轉?如果是這樣,搞多元化股份制從而持股比例不很高的國企就吃虧了,但這正好是改革要鼓勵的方向。”
據《上海國資》了解,匯集于財政部和社保基金方面類似操作性上的疑問頗多,盡管未必以提出異議的方式。
上海榮正投資公司董事長鄭培敏對《上海國資》表示:“政策根據市場反饋調整,是很有可能的。”
多數市場人士贊成,改成劃轉國有股的10%更加可行和穩妥。
不過,比例調整的說法迄今并未得到社保基金、財政部和國務院國資委相關部門的官方確認。
比例如何確定仍在兩可之間。
有趣的是,先前并未參與發布轉持政策的發改委此時卻決心增加自己在此事件中的話語權。
發改委介入
經過7月份的摸底調查,國家發改委近期向部分創投人士征求意見,發布征求意見稿。
據稱,該份意見稿明確:無論國有成分占比多少、只要在有關部門備案的創投機構均可豁免的思路,豁免范圍還特別提到了,按照2009年10月份發布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指導意見》成立的政府引導基金擬全部豁免。
鄭培敏表示,所謂備案,是國有企業如果被發改委備案為“創投機構”,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國有股的行為就是“創投行為”,就可以豁免劃撥。而要備案認定為“創投機構”,是有門檻和要求的,不是所有國有企業都可以被認定為“創投機構”。
發改委的介入加劇了國有股轉持的戲劇性。
“風險投資的企業需要找一個自己的發言人,而發改委也需要樹立部門權威。”鄭培敏表示。
但他認為,發改委亦自有理由。
“對國有股也分類監管,如果是產業投資行為,一般控股或為大股東形成的國有股,就要劃撥,也有足夠的數量支持劃撥;如果是財務投資行為,創投、一般為小股東形成的國有股,則不要劃撥,本來也往往不夠劃撥。”鄭培敏表示。
一位創投界人士亦樂觀表態,眾多政府引導基金本身對收益回報的要求就不高,無收益或者只要求利息回報,最大作用在于引導地方產業發展,因此有關部門對于政府引導基金豁免轉持并沒有多大異議。
應對
雖然如此,國企和地方國資委毫不懷疑國有股轉持已成定局,只是細節的差別和時間的早晚。
“我們現在考慮的是今后如何應對。”一位地方國資委負責人士表示。
據了解,地方國資委采取的應對方法是:其一,改變戰略,對擬上市的企業將增加國有股份,其二,加緊減持風險投資份額。
“我們在規劃企業上市的時候肯定要考慮持股比例,比如以前是要控股30%,那么現在必須持股40%左右,國有股轉持對我們的戰略和對企業的控制力上還是很有影響。”黃浦區國資委一位負責人對《上海國資》表示。
事實上,除IPO外,地方國資委更青睞的是借殼上市。
“現在區縣渴望上市的企業很多,而上海的殼資源很豐富,完全可以加以利用以減少成本,再通過不斷地資產置換、定向增發等方式擴大上市公司資產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該負責人表示。
另一方面,據《上海國資》了解,國資亦開始悄悄退出PE。
“落袋為安。”一位市場人士表示。
但國資從PE中退出并非易事:“根據國資管理體制,很小的股權都要通過評估然后進入產權交易所交易,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