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江蘇人劉照亭奔赴四川綿竹援建,帶來了農業新技術與現代農業理念,把龍門山麓染成了郁郁蔥蔥的一片。
9月2日一大早,劉照亭像往常一樣,出現在綿竹市九龍鎮清泉村的“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范園”管理培訓區,為當地農民傳授最新的農業生產技術。
從去年11月15日破土動工到現在,示范園已經完成建設目標70%,分為管理培訓區和科技示范區兩大板塊共300畝,主要為受災農戶提供水果、畜禽、蔬菜生產等方面的技術指導。
在擔任示范園負責人之前,劉照亭是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到四川地震災區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把最先進的農業研究成果帶到地震災區,加快當地農業生產升級換代,幫助災區群眾迅速致富。”
農民學員譚紹華種植了12畝果園,是清泉村的水果種植大戶,也算是一位“土專家”。過去由于自己的果園品種單一,種植技術落后,每年每畝地只有1000多元利潤。在江蘇農業技術專家的幫助和指導下,現在引進了先進品種,同時對種植方法進行改造,預計每畝利潤可以達到3000元左右。
“因為梨樹的頂端生長優勢強、營養充足,所以要將它們平鋪開,將營養有效傳遞到樹的各個部位,這樣可以讓空間分布更好,使梨樹的整體受光更均勻,更好地讓果實生長……”每次譚紹華都要擠在最前邊,仔細地盯著劉照亭的每一個動作,猶如學生上課一般專注。看著果樹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譚紹華對劉照亭算是徹底服氣了,一有空他就會前來取經。“在江蘇,我們的示范片每畝年收益能達到8000元左右。”劉照亭的一句話讓譚紹華對未來更是信心十足:“清泉村的土質含沙量高,透水性好,加上氣候適宜果樹生長,果樹的長勢明顯比江蘇本地還好。”
在示范園的一角,培訓中心的大樓正在進行收尾工作。劉照亭告訴記者,培訓中心將在今年11月完工,每年可以為當地農民提供培訓5000人次。而“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范園”全部完成后,將形成核心區300畝、示范區5000畝、輻射5萬畝耕地1萬戶農戶,每畝耕地每年可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