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青
在波音位于美國西雅圖運營中心,墻上的時鐘有紐約、迪拜、東京等數個區域的時間,唯一沒有西雅圖當地時間。運營中心高級經理Bruce Rund解釋說,“我們是想用這些時鐘來提醒自己,我們并非西雅圖的本土公司,而是一家全球公司。”
作為大飛機的經典之作,波音737系列飛機廣泛裝備于包括中國航空公司在內的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如今,我國的大飛機研制已經起步,中國大飛機能從波音公司獲得哪些啟示呢?
首先,是認真傾聽客戶聲音,不斷開發和改進產品。
波音787項目在啟動前,曾耗巨資和時間,針對商務艙的10萬常旅客做了全球范圍的調研,主題是乘客的舒適度和飛機的關系。
波音民機集團乘客滿意與收入區域總監Greg Russell說:“‘9·11’前,客戶希望飛機的航行速度快,但之后,他們更希望開發一款高效的飛機。我們設計的問題包括‘你喜歡飛行嗎?為什么?你認為乘坐哪家航空公司的飛行最舒適’?”調查結束后,波音找來專門的建筑師,來設計能讓飛機空間更大、旅客體驗更好的客艙布局,包括客艙內飾改進,用藍色光線產生更高更遠的視覺效果,讓舷窗的遮光板更大,使不同座位的乘客能看到更多窗外的風景。
波音公司還做了客艙舒適度的調查,包括座椅高度、寬度、座位布局和乘客舒適度的關系,客艙高度、壓力和乘客舒適度的關系,以及飛機尺寸、行李艙、機載娛樂設施和乘客舒適度的關系等。
對于中國來說,認真聆聽航空公司和乘客的聲音,是大客機后來居上、在國際市場上贏得客戶的重要籌碼。
其次,不斷創新,以航空工業技術的發展,帶動包括發動機、空氣動力、材料等相關工業進步。
盡管最近幾年,除了787和747—8之外,波音似乎創新腳步有所放緩。但是波音一直埋頭在航空及相關產業技術、環保、新型材料應用等方面不斷探索。
波音市場部產品區域總監Samir Belyamani透露:“我們推出一種新機型的前提是,先研究是否有相關技術,以及技術是否成熟,我們需要研究發動機技術、空氣動力技術、飛機系統技術、復合材料技術等,待成功論證是否成熟,以及是否能應用到新機型上,而不是先研制出具體的機型。而且我們還需要等待新的客戶反饋。”
對中國來說,從ARJ21到C919,才剛剛起步,只有形成系列化、規模化,才能帶動相關的發動機、航空材料、航空電子,包括特種鋼鐵、鋁制品等產業的創新和升級,這絕對是一場龐大而系統的革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