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陶冶
在G20匹茲堡峰會召開在即且人們預期全球主要國家領導人將再度舉起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大旗之時,美國方面9月11日宣布,采取中國加入WTO以來針對中國產品最為嚴厲的貿易保護措施,即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部主任李偉14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可能影響中國百萬人口就業、涉及金額高達20億美元的特保措施不僅會危害中美雙邊經貿關系,更是當前全球反貿易保護呼聲中的不和諧音符,對于世界貿易乃至全球經濟復蘇都將是一個不利因素。
國內政治壓力是首要動因
“奧巴馬一向被認為是一位非常務實的總統,但他最終做出的這個決定讓人感到失望。”這是李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第一句話。的確,過去半年多以來,中美輪胎特保案始終是中美經貿領域的敏感地帶,而該提案此番獲批也讓奧巴馬在許多人心中的形象大為減分。國外亦有媒體對美方在當前國際貿易與經濟背景下采取這一非常舉動提出質疑,一些美國智庫的經濟學家和受惠于進口中國輪胎的行業團體也紛紛提出抗議。
那么,這樣一份與當前反貿易保護潮流格格不入的特保措施為何能夠順利獲批?李偉認為國內政治壓力即相關行業利益是奧巴馬做出這一決定的首要動因。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聲稱,中國的輪胎出口給美國輪胎業帶來了實質性損害并已導致美國5000多工人失業,而奧巴馬恰恰是在藍領工人的支持下上臺的。但真實的情況更像是行業利益集團利用藍領工人失業這一表面現象施壓奧巴馬政府維護其集團利益,因為美國目前主要失業人口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向高端行業轉移的趨勢。因此,本月26日該特保措施生效后,真正獲益的將是美國國內輪胎制造商、鋼鐵廠商及相關上下游行業,在拉低失業率這一項上則恐難見效。
特保措施傷害了誰?
根據特保措施,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將在4%的原有關稅基礎上,在今后3年分別加征35%、30%和25%的附加關稅。換句話說,曾因物美價廉而受美國中低端消費者歡迎的中國輪胎未來3年在美國市場上將徹底喪失價格優勢,進而失去美國這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李偉估算,這將直接影響到中國輪胎產業10萬人的就業,連帶上下游行業,高達100萬人的就業將因此受到影響。
顯然,最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國工人,但是問題并沒有那樣簡單。回顧本輪危機,奧巴馬總統無數次承認中國經濟在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復蘇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更期待事實上已經開始復蘇的中國能在未來更好地拉動全球經濟增長。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一方面寄希望于中國拉動內需,另一方面又全然不顧特保措施給中國帶來的失業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內需挑戰。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加工貿易和出口企業的勞動力大部分來自農村,而撬動農村消費市場恰恰是中國提振內需的重要命題。破壞中國的內需潛力,只能是拖延全球經濟由失衡走向平衡,并最終傷及美國經濟自身。
即使是單從美國方面看,奧巴馬為爭取一小部分利益團體支持而批準的輪胎特保措施,無論從政治成本還是經濟成本上算都不是一宗聰明的買賣。在危機背景下,失去物美價廉的中國輪胎對于美國中低端消費者來說無異于基本生活成本的增加,而中間經銷商利潤縮小也將導致新的就業崗位流失。據美國羅格斯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普呂薩估計,美國借助輪胎特保措施,每保住一個就業崗位,就將會損失25個就業崗位,這對美國就業市場無疑是雪上加霜。
可怕的示范作用
相比于前面提到的對中美兩國經濟的直接傷害,美國方面在當前時點發出貿易保護信號,其潛在殺傷力更讓人擔憂。李偉表示,盡管美方提出的輪胎特保措施符合世貿組織有關規定,即在出現進口大幅增加并對本國行業造成實質損害的情況下,世貿組織成員國有權采取特別保護措施,但姑且不論美方所謂的“實質損害”只是一家之言,單是全球經濟仍處于敏感而脆弱時刻這一條就足以凸顯特保措施的不得人心。
李偉認為,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領頭羊,其對待貿易保護的態度有著不可忽視的示范作用,因為根據WTO規則,其它國家可以援引美國的制裁方案對中國輪胎實施制裁。更重要的是,在輪胎特保措施之后,伴隨而來的可能是來自更多行業的噪音;在中國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受害者之后,伴隨而來的可能是更多與中國境遇相似的國家。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里的問題已經不是中國如何應對,而是這個仍處于危機中的世界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