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市的前身沙洲縣建于1962年,建縣之初,財政收入不滿1000萬元?h府所在地楊舍鎮只有一條破舊的街道,不到5000人。但這個“蘇州的西伯利亞”,去年GDP達到1250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253.8億元,綜合經濟實力列全國百強縣(市)第三位。
張家港市今天的成績,離不開一位已經74歲的老人,江蘇省原政協常委、張家港原市委書記秦振華。這位“張家港精神”的開創者,精神矍鑠,十分健談。
1978年,秦振華出任楊舍鎮黨委書記,當時提出48字的“楊舍精神”:“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顧全大局、樂于奉獻,扶正祛邪、敢于碰硬,雷厲風行、腳踏實地,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自加壓力、永不滿足”。短短幾年,楊舍鎮從蘇州鄉鎮中的“小弟弟”一躍成為排頭兵,跨入了“全國鄉鎮百顆星”行列,躍居全國鄉鎮第七位。
1992年,已經56歲的秦振華被任命為張家港市委書記。在對楊舍精神進行概括、提煉、升華的基礎上,秦振華提出了“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于爭先”的“張家港精神”!皥F結拼搏”是前提,“負重奮進”是基礎,“自加壓力”是動力,“敢于爭先”是目標。
冷靜分析了全國的經濟形勢以及蘇南周邊縣市的發展態勢后,秦振華果斷地喊出了“三超一爭”的奮斗目標,即工業超常熟、外貿超吳江、城市建設超昆山,各項工作爭第一。這個口號攪動了蘇南的一池春水,也把張家港推上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境地。
憑著一股拼勁闖勁,秦振華“搶”來了長江沿江開發權,“搶”來了保稅區建設權,然后又以此為依托,“搶”來了一個個大項目。到1994年底,張家港市的經濟總量、稅收、外貿出口、外資引進等均在蘇州市各縣市中處于領先水平,順利實現“三超一爭”目標。
1962年,沈石聲從江陰紡織廠來到新成立的沙洲縣工作,1968年就認識了秦振華。三十多年,他對秦振華的看法不變,“這是一個很有干勁和魄力的人,脾氣急,很強勢,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些魄力很難干成事”。
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來視察后說:“張家港講了‘大話’,做成了大事,開創了大業!1995年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張家港召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經驗交流現場會,樹張家港為全省的典型。接著,全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座談會又在張家港市召開,張家港很快成為全國學習的樣板。
1997年12月,秦振華卸任張家港市委書記,將“張家港精神”的接力棒交給了蔣宏坤。11年多來,秦振華沒有閑著,應邀先后到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共作了189場報告。宣傳張家港精神、為當地經濟出謀劃策之外,秦振華還幫助欠發達地區引進資金、項目、人才。
據不完全統計,由秦振華牽線搭橋促成張家港企業在欠發達地區搞項目的投資總額達170億元之多。秦振華不僅不收中介費,連作報告的講課費也分文不收,而且,整支隊伍的差旅費,包括秦振華本人的也均不要對方負擔。
9月1日上午,新任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的蔣宏坤赴張家港市調研時指出,“張家港精神”一定要發揚光大。“張家港精神”是張家港發展的力量源泉,張家港干部群眾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堅持率先發展不動搖、爭先意識不減弱、各項工作不放松、經濟發展地位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