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一個頗有寒意的深秋,在蘇州市政府老干部活動室,后來擔任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的潘云官和兩位工作人員在這里“關”了整整一個星期,埋頭起草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項目建議書。
天天吃方便面,用蜂窩煤取暖,“我們不覺得辛苦,很興奮,充滿激情地工作,知道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大家鉚足勁拼命干,可謂夜以繼日”,年近六旬的潘云官談起那段難忘的日子,一切清晰如在眼前。
從最初的“親商”理念,到現在的“借鑒創新、圓融共贏”,潘云官說,園區的發展理念和方向始終在與時俱進。潘云官認為園區人在學習借鑒新加坡“軟件”的過程中,充滿了“圓融”精神,即以“創新”深化“借鑒”的內在動力,而“善于創新”是“成功借鑒”的外在推手。
當時很多人擔心園區會成為新加坡的“飛地”、“殖民地”。更有一些人甚至抱著“親商就是媚外”、“親商就是傍大款”的偏見。“站在投資商的角度想所有問題。”當人們請潘云官用一句話概括“親商”理念的核心內涵時,他總是不假思索地這樣回答。
15年來,園區先后組織了118批1947人次各類管理人員赴新加坡培訓,編制了85項體現園區特色、與中國現行體制相銜接且符合改革方向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
潘云官去新加坡學習了17次,每次都有收獲。他說,新加坡人精致、思路清晰,關注可持續發展,值得蘇州工業園區一直學下去。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與國際交流的過程中,潘云官他們敏銳地感覺到一種壓力,于2005年開始了轉型升級之路。“園區新一輪發展的重點被鎖定在加速調整產業結構,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相結合。”
8月下旬,蘇州工業園區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十一次會議在新加坡召開。蘇州市市長閻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后蘇州及園區還將進一步加強與新加坡的交流合作,在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發展以及城市和諧發展方面提升園區發展水平。
退休以后的潘云官仍然關注著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關心蘇州的未來。他希望蘇州不光要考慮經濟發展,而且保持適當速度,協調發展,在高科技上有突破,自主知識產權上有份額,真正建設人間新天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