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王文帥、陳夢陽、韓潔
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而早已被提出的“人民幣國際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再次成為熱點話題。在夏季達沃斯年會上,來自國內外的經濟界人士認為,“內外兼修”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佳路徑。
人民幣國際化邁開新步伐
財政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8日聯合發布公告,中央政府將于9月28日在香港發行60億元人民幣國債。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內地以外地區發行人民幣國債。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是當前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有力舉措。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作為中國經濟界尋求破解當前中國經濟在全球化背景下發展新路徑的探索,人民幣國際化開始真正有了實質性的起步:2008年12月以來,中國先后同韓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和阿根廷簽署了總額達6500億元的貨幣互換協議;今年4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5個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這些都被市場解讀為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之舉。
出席夏季達沃斯年會的經濟學家余永定認為,貨幣互換可以看作是中國謹慎地向外部世界提供流動性的一種策略,同時也能促進人民幣的區域化和國際化。從歷史經驗來看,貨幣互換是一國貨幣實現國際化過程中的重要安排。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則能大大便利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計價和結算,將人民幣結算的范圍從部分邊境貿易擴大至與港澳地區和東盟的雙邊貿易以至整個國際貿易,有力推動人民幣實現區域化。
瑞銀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應更多地在貿易領域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擴大人民幣使用范圍,現在的試點僅僅是開始。
無論是密集地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簽訂貨幣互換協議,還是積極推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都是以穩定和擴大國際貿易規模、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比例為目的的,這樣可以借助中國貿易大國的地位,利用貿易規模優勢推進人民幣在區域內的流通,通過在國際貿易中讓人民幣發揮更大作用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增強綜合國力 完善金融市場
盡管人民幣正在努力“走出國門”,但其國際化目前還處在剛起步階段。這是專家們普遍的共識。“人民幣國際化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一個長期的目的。”汪濤說。
在采訪中,多位專家都強調了綜合國力的增強對于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意義。正在此間參加夏季達沃斯年會的巴克萊資本副總裁韋俊賢對記者表示,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是國家實力強大的必然結果,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實力大大增強,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
余永定表示,可自由兌換是國際化貨幣的重要條件,因此,只有當中國資本項目自由化、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的時候,人民幣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貨幣。不過,貨幣的國際化程度有高有低,盡管當前中國還存在資本管制,但這并不妨礙人民幣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國際化。
他同時強調,一國貨幣在實現國際化的同時也意味著相關風險的增加,因此,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完善的金融體系、強大的監管當局和中央銀行,以及具備足夠抗沖擊能力的穩定的金融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也認為,人民幣國際化能走多遠,關鍵是看我們相應的監管能力,包括對風險、資本流動的監管能力的提高。只有具備了足夠好的監管能力,人民幣國際化的步子才會走得更快。
發行人民幣主權債券成關鍵
達沃斯年會與會專家紛紛建議,在目前人民幣還不是貿易結算主要貨幣的背景下,中國可以在國際市場上發行用人民幣計價的主權債務,這既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可以降低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
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目標,是要被國際市場上的個人和機構廣泛認可和接受,并發揮計價單位、交換媒介、投資工具和價值儲藏手段等幾大功能。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夏季達沃斯年會現場對記者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障礙是國際上缺少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只有讓國際投資者熟悉投資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才會更有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因此人民幣國際化不能只靠貿易途徑推進,現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國際上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國債或者企業債,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轉嫁美元貶值的風險,也可有效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一些金融界人士對人民幣國際化也有期待。瑞士銀行中國區主席李一說:“人民幣國際化必然會帶來更多的金融產品,可以拓展我們在華投資的外國銀行的業務范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