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463
2009-09-14
李平
在中國國儲大豆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中國部分大豆加工企業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進口大豆上。本報獲悉,一個中國大豆考察團13日已經啟程赴美,準備對美國大豆生產供應鏈進行一次全方位的調查。
這個考察團的成員包括使用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中國貿易商和加工企業,以及少量政府官員。
一位參加考察團的人士說,由于政府把數百萬噸國產大豆收入囊中,并拒絕低價投放市場,中國的大豆加工企業不得不加大海外采購的力度。
參與組織這次考察活動的美國大使館一位官員介紹,美方將向中國考察團開放大豆產業的各個環節,幫助中國客戶了解盡可能多的市場信息。
記者獲得的一份往年考察報告顯示,考察的內容包括種植面積變化、產量預估、大豆品質情況、生產和流通成本、銷售方式、農業補貼額度、交通運輸、美國國內需求等,幾乎涵蓋了從農場到港口的整個產業鏈。
這遠比三周前美國考察團在中國考察的內容要詳細得多。
三周前的8月19日,同樣由美國大豆協會組織的一個美國考察團曾赴中國東北大豆主產區進行了短暫的考察交流。考察團的十多位成員觀看了中國大豆的長勢,并與當地的豆農以及九三、陽霖等主要加工企業的代表進行了交流。
這次中國之行引發了始料不及的風波。美國考察團在中國大豆的“最后堡壘”居然能“暢通無阻”,一些中國評論人士對此感到驚訝。他們把美國考察團的東北之行描述為“力拓案”在農產品行業的翻版。
“那只是一次普通不過的商業考察活動,而且事先已經得到中國政府的批準,有中國官員陪同,不存在陰謀。”前述美國大使館官員說。
此番中國考察團赴美也可能會再次引發爭論,因為此時正值美國新大豆即將上市,美方推銷大豆的意圖明顯。主辦此次考察活動的美國大豆協會是美國豆農成立的民間組織,主要職責就是向國外推銷美國大豆產業。
在一些人士看來,考察可能導致大豆進口量上升,從而給中國官方糧食儲備系統“去庫存化”的努力帶來更大沖擊。
2008年秋季以來,世界大豆價格大幅跳水,中國政府為了保護豆農的利益,在東北主產區以3700元/噸的最低保護價收購了大約700萬噸大豆。如果再加上往年的庫存以及政府進口的儲備大豆和豆油,中國國有糧食儲備系統存儲了大約1000萬噸大豆。
大豆具有容易揮發、變質等特性,不適合長期儲存,同時,中國政府需要大量的庫容收購2009年的新豆。中國政府需要在9月底之前釋放600萬噸以上的大豆庫存。
但由于美國等地的大豆低價涌入,中國釋放大豆庫存的行動遭遇挫折。中國官方堅持起拍價格不得低于3750元,而加工和貿易企業能夠接受的價格大約為3400—3500元。于是,迄今為止國儲大豆拍賣陷于停滯,鮮有成交,形成了一個“堰塞湖”。
在僵持之下,中國大豆加工企業寄望于海外供應商,加大海外采購力度。因此,類似的考察活動得到了他們的歡迎。
一位參加考察的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樣的考察活動可以使我們更多的了解美國市場信息,對他們的供給能力、成本等有一個基本的概念,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制定計劃。”
但在他看來,考察并不意味著大豆進口量必然上升。
“這也未必,”一位參加考察的加工企業人士說,“考察市場并不意味著馬上簽采購合同。”這位人士對記者說,“如果了解到的信息顯示進口大豆不合適,我肯定不會加大采購量。”
來源:經濟觀察網